分享到:微信
> 儿童文学 > 天使雕像 >

作家简介

<<回目录

假如把1968年说成是柯尼斯伯格(E.L.Konigsburg)之年,实在一点都不为过。在这一年,她的第一本书《小巫婆求仙记》(Jennifer,Hecate,Macbeth,William,Mckinley,and Me Flizabeth)得到纽伯瑞银牌奖(Newbery Honor);而首奖落在谁家呢?没错,也是她。她的第二本书《天使雕像》(From the Mixed—Up Files of Mrs. Basil E. Frankweiler)拔得头筹。这个柯尼斯伯格是何许人也?从原来的默默无闻到举世知名,竟只是一年两本书的功夫。她本本自写自画,旗开得胜,必定是个念文学的人吧?至少也是位学美术的?如果你这样猜测,那就错了。其实柯尼斯伯格在大学和研究所中主修的课程都是化学,而且均有相当好的表现。毕业后,顺利地当上了化学老师。没想到在她有机会和孩子真正接触后她才发现,虽然化学难不倒她,但她更感兴趣的,却是孩子本身。于是在教了几年书,也有了自己的小孩后,柯尼斯伯格在1967年正式提起了笔,写下了两本书。这两本书,为她的写作生涯奏响了轰轰烈烈的序曲,也奠定了她在儿童文学界的地位。

1930年柯尼斯伯格出生于纽约市,但童年的她是在宾州一个小镇度过的。小城里人们彼此熟悉,使得她从小对自我的期许便很高。读书和绘画是她自幼培养的兴趣,但是上大学时她却选择化学,因为当时创作的种子尚未在她心中萌发。直到她专职在家照顾孩子时,她才生气地发现,几乎没有人尊重家庭主妇的时间。为了尊重自己,柯尼斯伯格正式学画。在最小的孩子上学后,她每天早上不做一点家事,开始为这个新找到的兴趣投下心力。

《天使雕像》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一次家庭烤肉活动。柯尼斯伯格发觉她的孩子已无法真正接近大自然,他们嫌烤肉麻烦、蚂蚁太多,而且座位也不干净。于是她想到,这一代是在电器用品下长大的孩子,即使你给他们打点行装,让他们离家出走,他们也无求生本能,逃不开物质文明的掌心。这本书的雏型就这样出来了。而柯尼斯伯格科学家求真求是的态度,也在书上流露无遗。博物馆几点开门、几点关门,在这其间有几回的例行检查,孩子要在马桶上蹲多少时间,屏住呼吸多久才能躲过工作人员的耳目,任何一点我们以为不起眼的细节,都是她精密询问记载下来的结果。

与其他作家的作品比起来,念化学的柯尼斯伯格呈现出的写作风格是属较智慧型的,内容错综复杂描写却精密准确,幽默而充满逻辑。她清楚自己创作的目的,并充分掌握了自己的专长和特色,努力为孩子在文学领域中开创一片有深度的天空。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