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古典小说 > 古典侠义小说 > 大清三杰 >

第十五回 创营制分封举义人 练乡团始述更名事

<<回目录

第十五回 创营制分封举义人 练乡团始述更名事

李秀成当时率了百骑,忽从张国梁的后方杀入,张军一个不防,自然大乱。张国梁虽在洪仁发的部下日子不多,却知李秀成是位战将,因此曾与谈过几次。此刻一见李秀成轻骑杀人,还当后面必有大兵,心里一慌,即命快快退兵。此时杨秀清、萧三娘两个,业已杀入,林凤翔、李开芳、胡以晃、秦日纲、黄文金几个,本未逃远,瞧见李秀成既来援救,见主将夫妇二人重又杀去,自然疾忙一齐加入。这样一来,张军更加不能抵御。幸巧张国梁退得神速,还没大遭损失。一边在退,一边已把林凤翱的首级号令出来。

当下李秀成却不主张穷追,即同杨秀清、萧三娘二人并辔入营,大家坐定。

萧三娘先问李秀成,奉了何人之命,来援他们。李秀成老实相告。

杨秀清听说,大惊失色的忙向李秀成拱拱手道:“秀成大哥,真是一位天人,既以百骑占了柳州,又将江忠济那厮除去,这真正是我们秀全大哥的洪福齐天了。”

李秀成自然谦逊几句,打算不再耽搁,就往灵川。哪知就在此时,忽见探子前来报喜,说是洪秀全依了钱江之计,即从灵川杀入桂林,业已得了省城。李秀成、杨秀清、萧三娘三个,不待探子说完,无不额手相庆,都说如此一来,秀全大哥有了基础了。大家乐了一阵。

李秀成便对秀清、三娘二人说道:“官兵方面,既失省城,向荣、劳崇光等等,必定回兵去救。此时只有跟踪追击,即使不能将他们一班人个个生擒过来,也替林凤翱出气,又可得着粮响军械无数,真是一件便宜之事。等得他们走后,秀清大哥,可在此地静候秀全大哥和东平先生的命令,兄弟此时就要告别。“秀清、三娘二人一同答称,秀成大哥所说,句句都有道理。

不过就要荣行,也是大事,我们不好相留。秀成大哥一到省垣,快给我们一个详细信息。秀成自然满口答应。

当时别了秀清等人,即率百骑直赴省城,等得将近城门,忽见洪秀全、钱江两个,也在那儿排队相迎。秀成见了一惊,连忙滚下马鞍,对着洪钱两个说道:“秀成何人,敢让二位劳驾相迎。”

洪秀全钱江两个,一同笑着答道:“秀成大哥,乃是我们军中的赵云,如何不来迎接。快快不必客气,一同进城再谈。”秀成听说,只好先命百名骑队,自去休歇,听候奖赏。自己即同洪钱二人,直进帅府。

原来周天爵和赛尚阿两个,从前能够安安稳稳的住在省城,因有那个劳崇光,在替他们料理军务。及至劳崇光同了江氏兄弟两个,去到前敌之后,省城之中,非但没人作主,而且很是空虚。钱江驻军平乐,早已探得内容。故此亲自同了石达开等人,取灵川到手,立即乘胜进攻省城。周天爵本是一位文官,赛尚阿又是一个只知纸上谈兵的人物,如何能够抵挡钱江亲自率兵前来。只好瞧见敌人由东门杀入,他们便由西门逃走。一面躲入人迹不到的一座山中,一面飞檄调回向劳两路人马,命他们克复省城。

向劳二人尚在半途,洪秀全已经得报,便问钱江怎么处置。钱江笑着答道:“大哥勿忧,小弟自有主张。现在最要紧的是,先定国号官制,既资号召,且定军心。”

秀全连称这个主张不错。又问究用甚么国号为宜。钱江不假思索,即朗声答道:“我们本为汉族起义,宗教救人,就以大汉二字作了国号。且俟事成之日,再行斟酌。”秀全又问官制怎样定法。

钱江又说道:“现在还是行军期内,只好先定营中官制再说。”

秀全也以为然,即请江钱作主,速行定出。

钱江点首道:“依我之见,统统都称天将。即以第一天将给与杨秀清。命他督率胡以晃、秦日纲二人,以及五十员将校,统着大军,留守全州。一则应付粮草。二则兼管已克的城池,留守官阶较崇,谅他必定应允。又以第二天将前军大部督,复汉将军的名义,给与石达开。命他带领十万大兵,直攻湖南。又以第三天将虎威将军的名义,给与萧朝贵。第四天将安汉将军的名义给与韦昌辉。就命他们二人,各率大兵五万,作为各路的救应使。第五天将靖虏将军的名义,给与黄文金。命为中军左统领。第六天将虎卫将军的名义,给与洪仁发。命为中军右统领。第七天将定威将军的名义,给与洪仁达。第八天将行军司马的名义给与谭绍洸。第九天将护粮使的名义,给与陈玉成。第十天将后路都督的名义,给与李世贤。第十一天将前军副都督的名义,给与罗大纲。第十二天将后军副都督的名义,给与赖汉英。左文学椽的名义,给与周胜坤。右文学士椽的名义,给与陈士章。中军掌旗官的名义,给与吴汝孝。掌令官的名义给与龚得树。各种总稽查官的名义,给与李昭书。总文书官,给与洪大全。其余的刘馆芳、赖文鸿、古隆贤、杨辅清、张玉良、陈坤书、陆顺德、苏招生、吴定彩、李文炳、何信义、林彩新统统作为裨将。还有第十三天将帐前左护卫的名义,可与李开芳。第十四天将帐前右护卫的名义,可与林凤翔。第十五天将可留给李秀成。

至于洪宣娇、萧三娘二人,暂行给以女将军名义。”洪秀全一直听到此处,连说好好,说着,又笑问钱江道:“你呢?”

钱江也笑上一笑道:“我呀,挑水打杂无不可以。”

洪秀全道:“你的官衔,只有我来斟酌。可以大司马的名义,兼充护国正军师。”

钱江听说,也不推辞,单又说道:“这末副军师一职,须得李秀成担任。”

洪秀全听了哦了一声道:“怪不得军师方才没有派给他的实职,此人竟以百骑下了柳州,才情非小。”

钱江点点头道:“大哥暂以大元帅以及千岁名义居之。将来得了天下再说。”

洪秀全客气几句之后,正要再说,忽接探子报到,说是李秀成率了百骑,去援杨秀清,现已事毕,立刻到此。钱江在旁听说,便同秀全二人出城迎接。等得李秀成到了帅府,洪秀全又将李秀成嘉奖一番,并将钱江所定营中官制,以及要他担任副军师之事,详详细细的说与他听了。

李秀成听毕,也谦逊一会,又向洪秀全贺喜之后,始问钱江道:“军师,难道我们的这位复汉将军,如此神速,已经出发不成。”

钱江点首道:“他本未曾进省,大元帅已用檄文通知,命他即日受职出发。”

李秀成连点其头道:“军师才大心细,调度有方,本非他人可及。不过秀成来迟一步,未能和石都督一见,未免有些失望。”

钱江含笑的答道:“副军师勿急,你要见他,快的快的,我料定石都督此去必能得手的。”

李秀成一等秀全不在身边的当口,忙对钱江说道:“秀清这人,虽位居各老弟兄之首,莫要弄得尾大不掉。军师不可不防。”

钱江听说,连连点头道:“自然自然,但是你已担任副军师名义,也得一同留心一二。”

钱江说了这句,忙请李秀成行文通知各处弟兄,一面受职,一面各守防地,听候后令。

不说秀成照办之后,专管运筹等事。单说石达开那边,早由钱江飞檄通知,一壁拜受职命,即同副都督罗大纲督队直向湖南杀去;一壁做了一道檄文,布告天下。当时湖南巡抚张亮基,首先得到檄文,赶忙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是:前军大都督第二天将复汉将军石谨奉大汉开国大元帅千岁洪意,以大义布告天下;盖闻归仁就义,千古有必顺之民心;返本还原,百年无不回之国运。自昔皇汉不幸,胡虏分张,本夜郎自大之心,东方入寇,窃天下乃文之号,南面称尊,阳借代为平乱之名,阴售实在并吞之计。而乃蛮夷大长,既窥帝号以自娱,种族相仇,复杀民生以示武。扬州十日,飞毒雾而漫天;嘉定三屠,匝腥风于遍地。两主入粤,三将封藩;屠万姓于沟壑之中,屈贰臣于宫阙之下。若宋度欷歔于南浙;故秦泥不封于西函。

呜呼!昨祚从此亡矣!国民宁不哀乎!

递其守成之世,筹永保之方。牢笼汉人,荣以官爵。

安敖之辈,雍乾以还,入仕途而锐气销,颂恩泽而仇心泯。

罹于万劫,经又百年。然试问张广泗何以见诛,柴大纪何以被杀?非我族类,视为仇雠。稍开嫌隙之端,即召死亡之祸。若夫狱兴文字,以严刑惨杀儒林,法重捐抽,藉虚衔网罗商实。关税营私以奉上,漕粮变本以欺民。斯为甚矣!尚忍言哉!今洪公奉汉威灵,悯民水火。睹豺狼之满地,作牛马于他人,用是崛起草第,纵横粤桂;既卧薪而尝胆,复破釜以沉舟;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自起义金田,树威桂郡,山岳为之动摇,风云为之丕变。英雄电逝,若晨风之拂北林;士庶星归,甚涓流之赴东海。一举而乌兰泰死,再举而赛尚阿奔。固知雨露无私,不生异类;自今天人合应,共拯同胞。

兹广西已定,士气方扬;军兵则铁骑千群,将校则旌旗五色。特奋长驱,分征不顺;中临而长江可断;北望而幽云自卷。凡尔官吏,爱及军民,受天命者为其人,当思归汉;识时务者为俊杰,胡可违天。所有归顺之良民,即是轩辕之肖子。如其死命助胡,甘心拒汉,天兵一到,玉石俱焚。本都督号令严明,赏罚不苟。倘或拢乱商场,破坏法纪,轻置鞭笞之典,重贻斧钺之诛。各宜深思,毋贻后悔。如律令。

张亮基一边在看,一边连称好一篇文章。及至看毕,暗想这个题目真大,彼中定有能人。我既食君之禄,只有忠君之事。当下便把两师传至,互相斟酌一下,于是一面飞奏进京,一面整顿本省人马。没有几天,接到上谕,命他克日荡平,并令在籍巨绅兴办团练。

原来那时道光皇帝已经宾天。长子名叫一个连字的,早被道光在日踢死。于是一班满汉臣众,便请道光的次子,唤做是宁的那位太子登基,改元咸丰。

谁知这位咸丰皇帝,胎里就带了淫性来的。即位之后,对于一切的国计民生,不甚讲究。单单只教一班皇亲国戚,以及太监小厮暗中的献进美女;但又惧怕太后,只好偷偷摸摸的过他色瘾。

起先看见两广总督和广西巡抚的奏章,说有土匪作乱,他也不把这等小事放在心上,单命军机处拟旨申斥,责成该督抚负责剿灭了事。及见湖南抚臣的奏章,始知该股土匪,不是等闲,方始有些着急起来,即召他的两个宠臣,前去商量。

他的两个宠臣,一个是户部左侍郎肃顺,一个是内务府总管端华。这两个人都是和皇帝一块土上的人物,都有一些小小的才具。肃顺尤其能够揣度咸丰皇帝的心理。又常常地对人说,满族人都不中用,若是要想治国平天下,还得拣几个有本事的汉人用用。所以他做部郎的时候,就很佩服曾国藩是位治国之才。他虽瞧得起汉人,可是一班满人,都说他忘了自己出身,没有一个不恨他刺骨,无奈皇上正在宠任,大家也只好敢怒而不敢言罢了。甚至一班多嘴御史,也没一个敢去参他一本。

这天咸丰皇帝,既将他们两个召去商量,肃顺就首上条陈,说是皇上责成督抚办理此事,本也极是;若能再命在籍巨绅兴办团练,以卫乡里,更有益处。其实当时的肃顺上这条陈,就是暗中在保曾国藩的意思。当时咸丰皇帝听了也想不出甚么法子,所以也就把他那龙头一点,算是商量了事。

谁知咸丰皇帝不过这样一句说话,却把一位湖南的张巡抚闹得不亦乐乎。你道为何?原来那时候做清廷臣子的,个个都想迎合上意,便能简在帝心。譬如皇帝并未说出其人,他们能够保奏上去,皇上合意,别的不说,单是军机大臣那儿,就会少碰几个钉子。

张亮基自从接到这道上谕之后,左思右想,千斟万酌,方才被他想到一位丁忧在籍的曾国藩、曾侍郎身上去了。他因曾国藩在京的名望甚好,而且老诚持重,又为湖南全省绅士之冠。他既想到此人,并不先与本人商酌一下,立即用了六百里加急的牌单,奏保上去,果蒙谕允。张亮基得到这道旨意之后,心里自然非常高兴,连忙派了一位名叫栾璧城的候补道员,连夜去到湘乡县里,一则去向曾国藩道喜,二则恭迓上省,以便商酌兴办团练大事。

谁知曾国藩一见了那个栾璧城的名字,连连挡驾,不肯请见。栾璧城弄得乘兴而来,扫兴而返,只得姗姗的回报抚台。张亮基据报,却也莫明其妙。急又亲自去拜一位名师郭意诚的绅士,托他去劝曾国藩答应此事,国家地方,两有裨益云云。原来这位郭意诚绅士,本与曾国藩有些远亲;他的胞弟,就是新科翰林郭嵩焘。那时郭嵩焘本在京中供职,对于皇帝要命本省巨绅兴办团练的事情,他已料到除了曾氏之外,并没别人。一天可巧要寄家信,便把他的意思写在信上:说是曾氏如果推却不干,哥哥须得亲去劝他,请他看在乡情面上,务必答应下来。郭意诚既接乃弟的家信在先,又因张抚台亲自前去托他在后,便也一口答应。

第二天就专诚去到湘乡,拜谒曾氏。可巧曾国藩素来佩服郭意诚的学问的,一见他到,连忙请见。郭意诚谈过一阵闲话。方才讲到正文。当下便把张抚台亲去托他,他及他那兄弟信上的意思,统统告知曾国藩听了。

曾国藩不待听完,已在连续不已的摇头。等得郭意诚说毕,马上接口说道:“这桩事情,非是兄弟重违你们诸位的好意,委实难以遵命。一则素未研究军事之学,如何可以贸然担任此等大事。二则孝服未满,夺情之举,圣明天子。也未必一定见逼的。”

郭意诚听说,忙又委委曲曲的,解释得曾国藩无可推诿。曾国藩此至,方对着郭意诚皱着眉头的笑上一笑道:“兄弟方才所说,都是公话,此刻老实再和姻兄说一声罢,兄弟还有一点私意。对于此事,尤觉不敢担任。”

郭意诚忙问甚么私意。

曾国藩又说道:“上次张中丞所派来的那位栾璧城观察,兄弟一见了他的名字,便觉不利。”

郭意诚听到这句,不禁哈哈的大笑起来道:“涤生,你是一位有大学问的人,怎么竟至这般迷信起来了呢?况且栾观察的名字,有何不利之处。快快不可如此。”

曾国藩听说,忽正色答道:“这个并非迷信,姻兄不必着急,姑且听了兄弟说完再说。”

郭意诚听了,便一面笑着,一面把手向曾国藩一扬道:“这末你说你说,我暂且不来驳你就是了。”

曾国藩始说道:“我从前的官名和号,本来不叫国藩涤生。“郭意诚又接嘴道:“这事我倒不甚清楚,那时大家都叫你做曾老大的。”

曾国藩也笑上一笑道:“姻兄是我亲戚,你都不知道此事的底蕴,难怪旁人更加不知道的了。我们先祖星冈公,他替我取的官名,叫做子城二字,号是居武二字,就是取那曾子居武城的一句之意。我那年侥幸考中进士之后,尚未殿试,我那座师朱士彦朱中堂,承他错爱,特地打发人将我找去,且郑郑重重的对我说:‘贤契。我见你的文字,气势敦厚,将来必能发旺,但是这个名字,觉得有些小派。以名字论,不但不会大用,而且一定不能入词林的。你如果因名字之故,不入翰苑,岂不可惜。’我当时听了我那位座师之话,方才改为现在的名字和现在的号,后来果点翰林。以兄弟这个毫没学问之人,当时能够一身而兼三个侍郎的官衔,总算是大用的了。至于那位栾璧城观察,他的大名,使人可以当做乱必成三个字听的。”

曾国藩说到这里,又连蹙其双眉道:“现在这件办理团练的事情,似乎不仅保护桑梓而已,倘若皇上要以这个团练,去助官兵,难道可以不遵旨意的么?兄弟恐后乱事终至必成,因此不敢担任。但又不便把此私意,前去告诉中丞,只好绝口谢绝。”

郭意诚一直听到此地,方始连点其首的说道:“名字关系进出。我也曾经听人说过几样。从前乾隆时候,有位广东雷琼道,前去引见,乾隆因见他的名字叫做毕望谷,马上说他不懂仪制,把他革职。就是道光手里,也有一个名叫未太平的提台,因为名字关系,不能补缺的。这样说来,我倒认识一个名叫曾大成的候补参将,此人的名字,对你很合,让我回去,告知中丞,派他再来奉请。”

曾国藩一听曾大成三个字,心里不禁一动。慌忙笑阻道:“这倒不必,既承贤昆仲二位,以及张中丞如此重视兄弟,兄弟只有暂且答应下来。不过独木难以成林,姻兄能否举荐贤才给我,以资臂助的呢?”

郭意诚一见曾国藩已经答应,喜得连说有有。正是:中兴事业从头起半壁摧残接踵来不知郭意诚所举何人,且阅下文。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