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古典小说 > 古典侠义小说 > 大清三杰 >

第五十一回 缢鬼乞伸冤犹狞面目 王姬甘下嫁别有衷肠

<<回目录

第五十一回 缢鬼乞伸冤犹狞面目 王姬甘下嫁别有衷肠

郭嵩焘听见曾国藩如此问他,便笑上一笑道:“后辈前年夏天,偶在天津碰见浙江诗人俞曲园先生,无意之中,说起雪琴京卿小的时候,有件怪事。他说王太夫人,临蓐四日,不产濒危。忽有大风发自窗外,室户自辟,灯烛俱灭。其时房内伴守之人无不惊仆于地。王太夫人也晕绝床上,直过好久,王太夫人方始苏醒,乃生雪琴京卿。王太夫人因见产后甚安,方始对人说道:‘顷见一伟丈夫,面色乌黑,伛偻而入,身高竟与室齐,我便一吓而晕’等语。后辈当时听得曲园先生说得郑重其事,觉得此事似近神怪。不知果有此事否,或是误传。”

郭嵩焘尚未说完,曾国藩、曾贞干一同现出诧异之色的问着彭玉麟道:“真有此事不成,我们怎么未曾听你提过。但是曲园先生是位品重南金的人物,决不至于说慌的。”

彭玉麟笑着点头道:“确有此事,但不知曲园先生闻诸何人所说的?”

曾国藩听说,不禁呵呵大笑起来道:“史传所载,曾有黑面仆射,又有黑王相公,这样说来,不知雪琴前世,究竟为谁?”

彭玉麟又笑答道:“此事甚长,门生也因他有些迹近神怪,往往深秘其事,所以并未对着老师和老世叔提及。今天既被筠仙编修提起此事,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门生先世,籍隶江西太和,明洪熙时始迁湖南衡阳,现在所居的那个日查江。先父鹤皋公,曾任安徽怀宁三桥镇、以及合肥梁围镇等处的巡检。娶先母王太夫人后,其为伉俪。直至嘉庆二十年十二月某日,先母方始生我。

“我曾经听见先母说过:生我的那天晚上,风雪严寒,甚于往岁。先父仅任微秩,家境很是艰窘。那晚上守伴的人们,并非丫环仆妇,乃是四邻的妇女。因为先母为人和善,一班老辈姊妹,时常过去相帮先母做事的。先母当时既被那个黑面的伟丈夫惊得晕了过去,那班邻妇,虽未瞧见甚么,但因风声怪异,反而先比先母惊仆于地。等得先母苏醒转来,旋即生我,始将此话,告诸那班邻妇。当时先母和那班邻妇的意思,自然都认我就是那个黑面的伟丈夫投胎的,其实那个黑面的伟丈夫,乃是护卫我的。

“我前生本是一个女子,老师和诸位倘若不信,你们且看我的耳朵,现在还有戴过耳环的穿痕。”曾国藩、曾贞干、郭嵩焘三个,一听彭玉麟说得如此认真,大家真的围了拢去看他耳朵。及至仔细一看,耳朵之上,并没甚么痕迹。

曾贞干先问道:“雪琴,你耳朵上的穿痕,究在那里,怎么我们都瞧不见呢?”

彭玉麟见问,忽又笑而不言。

郭嵩焘却在一旁啧啧称异道:“这真有些奇怪,岂非活龙活现了么?”

彭玉麟接口道:“此事还不奇怪。先母曾经对我说过一件事情,那才有些奇怪。先父任三桥镇巡检的时候,一天因公进省。先母一个人独居廨舍。头一天晚上,大约十点钟的时候,刚才睡到枕上,忽然听见似有妇女呼号的声音,似在诉说冤苦的样子。幸亏先母的胆子素壮,听了也不在意。哪知一连几天,夜夜都是如此。最后的一晚上,那个女鬼,竟在先母的窗外站着呼号,非但声音更加凄惨,甚至现出其形。”

曾贞干听到这句,忽然拦着彭玉麟的话头,笑问着道:“现出其形,到底怎样一件东西,我是平生最不相信鬼的。”彭玉麟接口道:“据那时先母对我说,那天晚上,约莫在十点半钟的当口,天上的月光很亮。她老人家因为素来没有见过鬼的形状,一时好奇心起,就在帐子缝中,偷偷的朝那窗子外面一看。岂知不看犹可,这一看,也把先母吓得浑身汗毛凛凛起来。

你道为何?原来那时没有下着窗帘,月光照着窗子,恍同白昼一般的亮着,窗子又是一面大玻璃,并没甚么格子隔住。当时只见一个年约二十岁,满脸雪白,七孔流血的女吊死鬼,把她身子直挺挺的站在窗外,那张红白不分的鬼脸,紧紧的靠在玻璃之上。莫说别的,单是乱蓬蓬的头发,直竖得有一尺多高。你们诸位想想看,这个形状怕人不怕人。”曾国藩、曾贞干、郭嵩焘三个,一齐且骇且笑的答道:“雪琴倒是一个会得传神的好手,我们此刻被你这样一说,仿佛眼睛前头,就有一个形状奇丑的吊死鬼站在这里。”

彭玉麟连点其头道:“我也是照先母口述的。那时的那个女鬼,真的有些吓人。”

郭嵩焘单独问道:“这末后来又怎么样呢?”

彭玉麟道:“当时先母虽然躲在帐子里面,但是觉得那个女鬼,已经瞧见先母在偷看她的样子,顿时又把她那两只极大的血眼一突,一张血口一张,露出白生生的獠牙,大有扑进窗子,要去攫我先母之意。当时先母因为房间业已下闩,既无地方可逃,又没地方可躲,只好悄悄的缩入被中,听天由命而已。又过好久,不见甚么声响,先母忙又轻轻地掀开被窝,往外偷看。忽见一天月色,却将天井里的那些花影,映到窗上,很觉幽雅。那个女鬼,早已不知去向。先母至此,还当起先眼花,胆子一大,便也睡去。

“第二天白天,偶将夜间所见之事,述给一位邻妇去听。

那位邻妇一愕道:‘夫人所言,莫不是那个陈姓女鬼,又在出现不成。’先母问其底蕴。邻妇说道:‘此地本非廨舍,乃是陈姓孀妇的住宅。因为这个陈姓孀妇,颇有几分姿色。她的堂房伯伯,本是一个无赖,一晚上吃醉了酒,忽去调戏。陈姓孀妇自然不肯允从,当场哭骂起来。那个堂房伯伯,老羞成怒,竟把陈姓孀妇饱打一顿,方始走出。不料陈姓孀妇,就在当晚上,一索子吊死了。那个堂房伯伯,便去买上一口薄皮棺材,将那陈姓孀妇埋了,诡称是暴病死的。当时的四邻,虽然无不知道此妇死得冤枉。因为惧惮那个堂房伯伯,是个无赖,不敢多事。此室旋为官中价买,改作廨舍。这件事情,先后不到十年。谁知这个陈姓女鬼,大概冤魂不散,常常出现。以前官府,明明知道,也不过问。昨晚上她的出现,并非要吓夫人,定是来求夫人替她伸冤的。’

“先母听了此话,等得先父由省回廨,即把此事告知先父。先父即去禀知邑尊,又请那个邻妇作证,旋将那个堂房伯伯缉获到案,一鞠定谳。问斩之日,先母梦见那个女鬼亲去道谢。“彭玉麟说完这话,笑问大家道:“你们说这女鬼,是不是活龙活现的呢?”

郭嵩焘道:“敬鬼神而远之,孔圣人本已说得清清楚楚。这样看来,鬼是有的。”

彭玉麟听说,又对曾国藩说道:“老师,六合县的那位温忠愍公,他竟前去托梦百姓,说他已奉上帝封为六合城隍,岂不更奇。”

曾国藩道:“正直成神,史书所载甚夥,并不为奇。”曾国藩说到这句,忽问曾贞干道:“你知道城隍二字,典出何处?”

曾贞干答道:“据俗谚说,省城隍例于阳世巡抚,府城隍例于阳世知府,县城隍例于阳世知县,土地例于汛地。典出何处,倒未知道。”

曾国藩又问郭嵩焘和彭玉麟两个道:“你们二位,应该知道城隍二字如何解法。”

郭彭二人,都一愣道:“这倒有些答不出来。”

曾国藩道:“《礼记》祭法曰: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郑注谓百家以上共立一社,今时里社是也。此即后世祀土地神之始。至城隍则始于春秋时四墉之祭,或引礼坊与水庸为证。然孔颖达谓坊者所以畜水,亦以障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则是田间沟塍,非城隍也。夫土地之所包者广,城隍亦止土地之一端,宜乎土地大而城隍小。然城隍必一州一县始有之,而土地则小村聚中亦无不有。此城隍之神,所以反尊于土地也。城隍与土地皆地祗,非人鬼。然古者以句龙配社,王肃之徒,并谓社即祀句龙,则如吴越以庞玉为城隍固不足怪矣。”曾国藩说完,郭嵩焘、彭玉麟、曾贞干三个,敬谨受教。

这天大家又畅谈了一天。第二天大早,曾贞干便与郭嵩焘二人,辞别曾国藩,迳往安庆去了。彭玉麟也想辞行,遇返湖口防地。曾国藩留住他道:“雪琴,你再在此地耽搁一两天,我还有事情与你商量。”彭玉麟听说,当然住下。

就在这天的傍晚,曾国藩忽据戈什哈入报,说是欧阳柄钧大人,新从湖北到来,有事要见。曾国藩一听他的内弟到了,连忙吩咐快请快请。等得欧阳柄钧走入,一见彭玉麟在座,赶忙见礼。原来欧阳柄钧,虽是曾国藩的内弟,因为才具不甚开展。从前在京,既不能扶摇直上。出京以后,凭着曾国藩的面子,荐到胡林翼那儿,无非委在粮台上办事。这几年来,银钱虽然弄了几文,可是他的官阶,还是一个记名知府。此次因奉胡林翼之命,去到四川成都,和那川督骆吁门有所接洽。眼见翼王石达开已被骆吁门生擒正法。入川一路的发军,也和北进的那个威王林凤翔一样,都是寸草未留,全军覆没的。骆吁门因见欧阳柄钧到得很巧,正遇着在办保案的时候,看在曾国藩的面上,便也送他一个异常劳绩。欧阳柄钧于是便以道员送部引见。此次顺道祁门,特来一见他的姊丈。他和彭玉麟本是熟人。相见之下,各道一番契阔。

说了一会。始向曾国藩说道:“姊丈接到骆制军的喜信没有?”

曾国藩听了一愣道:“甚么喜信,我没有知道。”

欧阳柄钧道:“骆制军已将入川的发军,伪翼王石达开生擒正法了。”

曾国藩和彭玉麟二人一齐喜道:“此人一除,现在发军之中,只剩伪忠王李秀成一个了。这真正是新主的洪福。”彭玉麟又问欧阳柄钧道:“我不知几时,还听见一个传言,说是骆制军想将石达开招抚的,怎么又会把他擒下。”欧阳柄钧道:“此次兄弟奉了胡润帅所委,去到成都,和骆制军有件紧要公事接洽。等得兄弟一到,骆制军正奉到将那石达开就地正法的上谕。骆制军亲自验明正身,始把石达开绑到青羊宫前正法。“哪知成都的老百姓们,忽然起了一派谣言,说是正法的那个石达开,乃是石达开的干女婿姓马的。至于石达开的本人,早已先期走出,到了峨嵋山为僧去了。”

曾国藩急问道:“这末骆吁帅听了此等谣言,你瞧他是何态度?”

欧阳柄钧道:“我瞧他很是镇定,对于这些谣言,不过一笑置之。”

彭玉麟岔嘴问曾国藩道:“老师此问,是甚意思?”

曾国藩道:“骆吁帅也是现今督抚之中的一位为守兼优的人材。虽然不能及你和季高两个,可也不在润芝、少甚之下。他若明知生擒的那个石达开是假,有意袒护部下,诳骗朝廷,一闻此等谣言,心里一定有点愧恧;至少要命成都、华阳两县,禁止造谣之人。若是他有把握,认定所擒的石达开是真,他的态度,决不为那谣言所动。”

彭玉麟听了,很悦服的说道:“老师此言,竟是观人于微。

一个人若没慎独的功夫,一遇失意之事,无不大乱章法。骆吁帅既能如此镇定,想来不会捉到假的。”

彭玉麟说到此地,便问欧阳柄钧这回四川官兵得胜之事,可曾晓得一些。

欧阳柄钧道:“我到成都,石达开业已捉到。不过那件奏捷的折子,我却亲见。再加沿途听人传说,合了拢来一看,骆制军的奏报,倒也没有甚么十分夸张的说话。”

曾国藩道:“你既蒙骆吁帅保了道员,送部引见,两宫召见你的时候,一定要问起四川的军务的。你若奏对不出,那就辜负骆吁帅的栽培了。”

欧阳柄钧道:“骆制军也是这个意见,所以才把奏捷的折子给兄弟去看的。”

彭玉麟道:“这末四川的百姓,怎么忽会起了这个谣言的呢?”

欧阳柄钧道:“石达开入川的时候,本来想先占湖北的。

嗣因胡润帅和官中堂二人,把那武汉三镇,守得犹同铁桶相似,石达开方始知难而退。那时伪军师钱江,曾经有书劝他,说是万万不可派军深入腹地。第一上策,速返南京,代他调度军事,腾出他去北伐。第二中策,也宜进兵汴梁,可以兼顾秦晋。若是决计冒险入川,便是下策。谁知石达开因负一时之气,无暇计及万全之策。他的入川宗旨,本是明知吉少亡多的政策。“后来石达开忽于黄州地方,得着一个名叫唐媚英的才女。当时他的部下,个个都劝他收作妾媵。因为石达开的一家八十余口,都为伪北王韦逆所害,身边没有伺候。石达开却不以此言为然。只因那个唐媚英,非但真的有才,而且兼之有貌,一时不忍纵她而去,即把她收为义女,以塞众口。时人称呼石逆军中的四姑娘其人,就是此女。一天行到巴东地方,又捉到一个河南秀才,名叫马秉恩的。石达开见他人还长厚,留于军中,办理记室。无如所拟文书,极其平庸,件件须得四姑娘笔削过的。好在石达开那时手下的兵弁,号称三十万,自然何在乎多用一人。

“有天晚上,四姑娘把她手批的紧要军书,拿去给石达开画行的时候,忽然将脸一红,很露腼腆之色,似有说话要说的样子。石达开觉得很是奇怪,便含笑的问她,有何说话,尽管直言不妨。四姑娘方才老实说出,她愿嫁给姓马的为妻。当时石达开听了大笑起来道:‘我儿若欲择婿,我的军中,文如子建之才,武似孟贲之勇的,何止车载斗量,为何单单取中这个腐儒。’

“四姑娘却答道:‘孩儿别有用意,爹爹不必顾问。只要成全这段婚姻,那就感激不尽。’“石达开听说道:‘既是如此,我就命人替你执柯。’“哪知那个姓马的,对于执柯的一口拒绝,毫无转圆之法。石达开据报,更是奇怪起来。后来仔细一探,方才知道姓马的拒绝婚事的理由,极其平常。无非第一样怕的是,四姑娘乃是石达开的爱女,恐怕王姬下嫁,驾驭不住,以后反受其累。第二样怕的是,他的为人,既少无贝之才,又少有贝之才。一个穷措大,怎敢贸然答应娶亲。石达开既然明白姓马的两个意思,复又命人前去解释他听,教他对于两桩事情,一桩都不必发愁,他能帮他办妥。姓马的至此,自然感激万状,乖乖答应。成亲之后,姓马的虽然一交跌在青云里了,自知别无所长,仍旧按步就班的做他记室。那位四姑娘对于闺房之事,倒也并不去注重。也是仍替她的义父,日日夜夜的擘划军务。

“有一天,石达开坐在行军帐中,瞧见四姑娘手不停挥的替他办理文书,他就含笑对着四姑娘说道:‘我儿自从认识为父以来,倒也化了不少的心血。现在你的婚姻大事,既已成就,应该可以享享闺房之福的了。为父不日就要入川,因思兵凶战危,打算不将你们夫妇两个带走,留在此地听候我的信息再讲。’“石达开在讲说的当口,四姑娘起初时候,还当她的义父和她在说玩话,后来越听越真,方才放下笔杆,望着石达开说:‘爹爹方才的说话,还是真的假的。’“石达开答道:‘为父爱儿心切,怎么不真。’“四姑娘听到这句,吓得走去噗的一声,跪至石达开的面前,涕泪交流的说道:‘女儿蒙爹爹不以外人看待,衣之食之,且配婚姻,无异亲生。平时每想答报大恩,只恨没有机会。现在爹爹的大军入川,正是女儿的机会到了。怎么爹爹竟要把你的女儿女婿留在此地,不知爹爹别有用意没有?’“当时石达开一见四姑娘说得那样恳切,急把四姑娘扶起道:‘为父并无他意,不过怕的是兵凶战危,你们夫妻两个,又未受过天国之恩,所以不教跟了前往。’“四姑娘又说道:‘女儿夫妻两个,就算未曾受过天国之恩,却受过爹爹的一番大德,怎能不教我们同去。’“石达开听了忽又笑着道:‘我儿既要同去,为父多有两个帮手,岂有不乐之理。这末决不许哭,准定同走便了。’“四姑娘听见石达开许她同走,方始破涕为笑的问着石达开道:“爹爹此地起程,打算如何进兵。‘“石达开答道:‘我想步那三国时代邓艾的后尘,即从阴平进兵。’

“四姑娘听了大不为然的答道:‘此事爹爹得斟酌,一则时代不同,二则川督骆秉章,也是一个知兵人物。阴平地方,只可偷渡,不可拒战。倘遇有兵把守,我军便没退路。’“石达开听了四姑娘之言,连说此言有理。后来石达开就变了宗旨,先去联络川边土司,有个姓巫的土司,首先和石达开通了声气。石达开即从万山之中,绕道的到了川边。”

欧阳柄钧一直说到此地,忽见曾国藩的老家人曾贵,亲自送进一封书信,呈给曾国藩去看,便把话头停下。正是:漫言烽火连三月毕竟家书抵万金不知曾贵送进来的那一封信,又是谁的,且阅下文。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