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鬼故事 > 聊斋鬼故事 >

深山奇遇记

<<回目录

柳沟某村,有两兄弟进山打柴。一到山里,各自忙着打柴,老二走入深山之中去了,要回去的时候,老大到处叫喊,都不见老二回应,他要各处找了一遍,都没见老二的踪影。他着慌了,就赶忙跑回去禀告他的父亲。老翁又惊讶又恼气,说:“你明知道你弟弟幼弱,不叫他在你身边,加以防护,任由他独自一个人在一边,要是被虎狼吃了,或者是坠下山去了,这该怎么办?”

老大道:“我们一起的,本来没有多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走远了。”一边哭泣一边说,就跟着父亲一起到山里去寻找,找遍了,都没见老二在哪里,老翁也只能伤心地回去了。

过了两年之后。

正好是秋天五谷成熟的季节,老翁到田间去查看,背着手,站在路边看看自己地里的收成怎么样。

刚好有一个猎人从那里经过,左手提着一只兔子,右手牵着一只黑色的狐狸,看上去,今天他的收获不小。

那狐狸皮光润,犹如黑漆一样,闪着亮光,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老翁,到老翁身边的时候,老是倔着不走了,任猎人怎么拉,它都赖在那里,看着老翁。

老翁动了恻隐之心,就向那个猎人道:“着狐狸皮不错,我用两千文铜钱买下,怎么样?”

猎人捕获这些东西,本来也是要卖的,见那么快就有人买了,便答应卖给他了。

老翁把狐狸牵过来,就把它放了,那狐狸就乘势窜入草丛中,一会儿就不知道它跑到哪里去了。

猎人在一旁道:“哎呀!老哥你怎么把它放了?”

老翁道:“你不见它刚才向去乞求,不是要我救它吗?我动了恻隐之心,就当买来放生,做一件善事吧!”

猎人道:“不能放走它呀!这是一只狴狐,会变成妖的。”

老翁道:“要是它成了妖,必定会报答我的恩德,你也会有好处的。”然后各自就回去了一天,老翁有事要到都城去,在路上遇到了大雪,山路高高低低很不好走,正在那里步履蹒跚地向前赶路,忽然从小路上闪出一个老媪,对老翁道:“阿翁你去哪里,如此大的雪天,从早下到晚,路上太难走了,距前面人家还很远呢,我看你走得如此困难,何不到暂且到我家去歇息一下?”

老翁正愁还没见到人家,好休息一晚在上路,现在有人说有人家投宿,当然高兴,就答应了:“太好了,那就麻烦了。”

老媪就转过身,变为在前面带路,弯弯曲曲地走了一会儿,跨过一道沟壑,就到老媪家了。

老媪哔哔啵啵地敲门,一个婢女答应着,就出来开门,长得十分的漂亮,并且穿着装饰,很是华美,称老媪为太太。

老媪道:“有客人来了,快去准备酒饭,并叫三姐过来。”

婢女答应着,就去了。

老媪请老翁走入厅堂之中,分宾主坐下。老翁环顾屋子内外,不像是个山野村户,看自己是个山野之人,反而感到促局不安了。

接着听到屏风后面传来笑语之声,一会儿,四五个美貌的婢女就拥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郎出来了,娇美的容貌,修长的姿态,穿着色彩淡雅的衣裙,就像是画上的仙女。

老翁坐在那里,左右不是,感到很不自在。那女子见到老翁,脸色显得很是惊喜,就跑到老媪的耳边,轻轻地说了好一会儿。

老媪抚掌格格地笑了一下,说:“真是奇事了,既然是恩人,还不快感谢。”

女郎走下台阶,向老翁像礼敬神明一样作揖,表示感谢。老翁准备走下去,向她回拜答礼,可是,有两个婢女站在他旁边,拉着他,让他不要下去,他也就没办法了。

女郎拜完之后,老媪又向老翁作拜,说:“真是上天赐予的缘分,能得与恩人邂逅相遇,大恩大德,不是拜一下,就能报答得了的,以后在慢慢地想办法报答。

老翁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只得说:”老朽修了什么福分,你们弄错了吧!“

老媪道:”老翁年纪大了,记不好了,记不起来了。等过后,再慢慢和你说吧!“

接着,便摆上筵席,老翁坐在上边,独自一个人占一席,老媪和女郎坐一席,坐在下位。酒肉都摆上了桌子,有各种山珍海味,老翁逐一品尝,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觉得很合口味,只能一边饮酒一边咀嚼,观看它的形状,和辨别它的滋味。

等老翁喝过几杯之后,女郎亲自起来,去洗了杯子,倒了酒,走过去恭敬地敬奉给老翁,老翁连连退让,坐到席位后面去了,连声说:”不可,不可,老朽有何恩德,值得小姐行如此大礼,老朽实在不敢接受。“

老媪道:”一杯水酒,聊表谢意,无需推辞。“老翁接过来,一连喝了三杯,又才坐到席位上去。

老媪询问老翁家住哪里,以及姓氏。老翁就把自己家住哪里,姓什么告诉了老媪。

然后,老媪看着女郎说道:”和你的表妹夫是同乡,并且还同姓,恐怕是他家族中的叔叔伯伯辈的吧?“

老媪又问老翁的妻子多少岁了,有几个子女。

老翁道:”没有女儿,老妻还在堂,已五十二岁了。长子二十岁了,在家务农,要是小儿子还在,今年也有十七岁了,可惜两年前入山打柴,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下落不明,想恐怕已不在人间了。“

老媪听了这些话,感到很惊奇,说:”噫!二令郎的长相,是不是面目清瘦,眉修长,并且眉间还有针刺的痕迹呢?“

老翁也十分奇怪地答道:”对呀,确实像你说的那样,你怎么知道的?“

老媪就笑着对女郎道:”怪不得说出来的情况和你表妹夫的情况正好符合,看来,恩人就是自家人了。“

女郎道:”表妹夫说话的时候,有些口吃,并且喜欢吃没有熟透的山桃,,你问一问阿翁,看是不是这样?要是的,那就真的是的了。“

老翁听了,不觉落下泪来,说:”我儿果然是有这样的癖好,那就是我儿子,没有什么好怀疑的啦!“

老媪欢喜地说道:”正愁无法报答阿翁的大恩,今天让你们父子聚,还有什么事,比这事让人畅快的呢!“立即叫来前面那位婢女,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婢女就高兴地去了。

过了一会儿,那婢女就来报告说:”来啦,来啦!“

随着,见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同一个靓妆女子从外面进去,老媪指着老翁对少年道:“认得吗?”

少年一看,不觉放声哭泣起来,跪下走到老翁的脚边。

老翁看着老媪。

老媪道:”恩人不要惊疑,看一下两年前,失去的二郎,比眼前这人怎么样。“

老翁接着烛光,看那少年的神态,的确是自己儿子,一下子俯身把那少年抱住,也不觉哭泣起来。

老媪和女郎,从旁劝慰,才各自止住了哭声。刚才进来的那女子,也上来拜见。

老翁问她是谁?

老媪道:”是我甥女,叫阿雏,做恩人家的媳妇已好久了。当年,你家令郎进山打柴,不小心坠下山崖,恰巧遇到我的甥女,搭救了他。那时候甥女年纪还小,还没有许配人家。我就擅自做主,找令郎入赘,没想到竟然是恩人家的公子,要是知道,早就送他们回去了。今天既然在这里遇到了,确非偶然,过后就让甥女回去侍奉公婆。“

老翁道谢,说:”感激夫人的盛德,这真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幸运的事,只是家下贫寒,实在不能委屈了你的甥女。再说我还有事到都城去,请允许日后再来商议这事。“

老媪道:”阿翁不必找借口了,甥女既然嫁了你家令郎,粗布麻衣,患难与共是她应尽的本分。若是说道到你要去都城,那不过就是为了钱的事。一点嫁妆,虽然不是很丰厚,但也不少了,敢保恩人下半世,不用再去求人家了。“

老翁真是欢喜过望,当晚尽欢而散。

老二就陪伴老翁睡在西边的屋里,老翁在上,细细询问其中的所发生的事情,一夜好似都有说不完的话,剌剌不休,到鸡叫了,才睡去。

老媪就叫阿雏整理行装,和老二一起跟老翁回去了。

在准备要离开的前一天,老媪备办的酒宴,给他们送行。

喝过几轮酒之后,老媪离开席位,对老翁说:”相处几天了,恩人知道老身家是什么人家了吗?“

老翁才恍然明白,和他家已是至亲,还不知道人家的家世,真是自己疏忽了,感到很惭愧,自责地说道:”真是该死,见到了儿子,过于欢喜,只知道顾惜自己的儿子,其它的事都忘记了,还忘见谅,敢问夫人的邦族家世。“

老媪道:”老身家姓姚,本是秦地人。甥女姓葛,是同乡人。老身孀居已有好几年了,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阿稚,蒙恩人搭救,如此再生的大恩,早晚都想着要报答,只是一直未能如愿。现今听说你家的大郎,也还没有成婚,愿意把她许配给他,希望阿翁不要嫌弃!“

老翁讨得一个媳妇,已觉得恩情重大,实在再有什么奢望,便回答道:”娶了你的甥女,已是非分了,那还能再委屈令。“

老媪道:”老身不知道什么道理,但知道话说出口了,就不能再收回去了。请你们先回去,也有些嫁妆,等大略准备好了,我就亲自送阿稚过去,也不需要你们上门来迎娶。“

老翁不能推却,就向老二要一枚镂玉香球,聊且作为定亲的信物。

第二天,老翁和老二一行就上路了。老媪嘱咐了阿雏几句,阿稚也和她说了几句话,都是写伤心离别的情景。

门前三驾牛车,阿翁和老二乘一辆,阿雏和两个婢女乘坐一辆,其它一辆则装满了辎重行礼。

山路崎岖,望上去,好像车架的轮子过不去,然而车子经过的时候,都感到颇为宽广,也不觉颠簸。老翁为人朴实,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只深深赞叹车子制工巧,牛长得强健。天还没落山,车子就停下来,一看,才知道已到达家门口了,十分惊叹车子的速度。

家里的老大出来,见了,一阵惊讶,问老翁:”怎么那么快,就回来了,并且还带了那么多行装。接着,又见到了他的弟弟,见他还带了三个美貌的女子回来,更加感到惊奇,以致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老翁来不及都告诉他,就叫老二先带着阿雏进去,去见婆婆。看着东西都被仆人卸下来了,挽留驾车的人留宿,并且要厚重地赏赐和犒劳他们一番,驾车的人极力推辞,也不进屋,就向老翁告辞了。老翁说天要黑,路途又遥远,叫他们不要回去了,然而驾着车跑了。

老翁正在那里顿足感叹,责怪他们为何不怕天黑要赶着回去,忽然就看到几十步开外的地方,一架车被一枝树根绊倒,翻到田头去了,侧翻在那里起不来了。

老翁急忙跑上前去,哪里是原来的东西,只见草扎成的人牛翻在地上,那车也只是一根秸秆而已,不觉大吃一惊,跑回去告诉他的儿子,阿雏道:“舅母本来都会这些戏法,偶尔也使用一次,不足为奇。就叫老二捡起来,收到箱子里去。

老翁见了妻子,就告诉得到媳妇的缘由,并把老大也聘了老媪家阿稚的事也告诉她,妻子也感到分外的惊喜,邻里相互传闻,都来他家道贺。凡是见到阿雏的人,男的都惊叹她的美,女的都羡慕她的容貌,都在心里猜疑,议论纷纷。

没过多久,阿雏对老二道:”和阿翁说一下,快置办筵席,舅母送阿姐来的。“

老二就去老翁说,老翁道:”呿,媳妇偶然做的梦,你也当真啊,她怎么知道。“

老二也觉得不可确信,就走开了。

大概过了一顿饭的时间,就听到门外人声鼎沸,很多人在不停地敲门,老翁急忙出去看,老媪已经来了,有六七个扶着阿稚,鲜红的头巾盖着她的脸,身着锦绣衣裳,众人一拥而入,嫁妆等也跟着进去光彩耀眼,把整个院子都堆满了。

老媪手一挥,送来的人和车马一刹那间就都散去了,然后对老翁说:”亲家翁不要惊慌,凡是需要的,想甥女已准备好了,也不必看什么好日子,今天就是个好日子,可立即叫令郎来拜堂。“

老大徘徊不觉地走出去,急急忙忙地,哪里像个成婚的样子,那些婢女都笑了,勉强拜了堂,把阿稚送进了房中。

阿雏指使摆布筵席,摆上了十多席,都十分丰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人准备的。老翁夫妇都感到很惊骇,于是叫大家依次坐下入席。

筵席结束之后,老翁见嫁妆堆得到处都是,感到地方太窄,都快放不下了,感到很是忧虑。老媪道:”不用担心,就是再多几倍,也放得下。“就叫婢女都搬到洞房中去,堆满阶梯厅堂的东西都被搬到进去了,房并没有加宽,而按照位置摆放,整整齐齐地,还有一些空余的地方。

老翁私下感叹,富贵之家,什么事都做得有章法,就是这点地方,也能巧妙地利用,比我这起贫困人家来,多收了几斗斛麦,忽然增添一个柜子,都塞得没有睡觉的地方了,看人家真是心思巧妙,难以相比啊!

三天过后,老媪就辞别而去了,留下两个婢女服侍阿稚。老翁准备要走的时候,老翁对他的妻子说:”亲家母刚见我的时候,说我对她的女儿有救命之恩,因此才把她的女儿嫁给了大郎,那时候不便于追问,一下你在一旁问她一下,我们也不至于一直闷在葫芦里。“

妻子就按他说的,询问老媪。老媪道:”人都在你家了,你过后慢慢问她就知道了。“便上车去了。

老翁又嘱托老大乘空隙的时候询问阿稚,可阿稚也说:”阿翁自己做的事,自己知道,又何必来问我?“

老大把阿稚的话告诉父亲,老翁仍是一片茫然,怎么想都想不明白,也只能闷在心里不提了。

两个媳妇进门之后,对公婆都很孝顺,夫妻之间也很好,相互之间都没有什么闲话,并且从此之后,家里丰衣足食,凡是需要的东西,到竹笥中去取,里面都有。外面看上去是个农家,实际上已是一个富有之家了。

村里的人艳羡两个媳妇的美,又羡慕老翁家里富有,对他家都十分眼红,心里总感到有些不平。也有一些小混混,晚上偷偷到他家去偷盗,幸好两个媳妇都能察觉,只有有小偷来,两人都要戏弄他们一番。然而老翁为小偷的事,却感到苦恼不堪。

偶然一次,老翁又到田间去查看,见前面那位猎人又坐在村中的一颗树下,正在调教一只猎犬,老翁上去向他打招呼,并看他的那条狗,一身发下垂,一双碧绿的眼睛,行状十分的凶恶。

老翁啧啧称赞,说:”这就是所谓的狮子狗了吗?“

猎人道:”不是,不是,它能咬老虎,家里养有这么一条狗,无论是盗窃的人,还是能飞檐走壁身怀绝技的人,都要畏惧三分。我花了八千吊钱,从贩卖羊群的回民那里买来的,像‘齐卢’、‘秦猃’这样的猛兽,也不过如此。“

老翁想八千吊钱,也不贵,得到这么一条凶猛的猎狗,就不用担心什么盗贼了,就想用十千吊钱买下。

猎人道:”不行,这狗咬到人,立即就会死去。“

老翁道:”想要的就是这样。“

于是,就从猎人那里买过来,牵着回家去了。

刚进院子,老翁就把狗放了。

刚好两个媳妇正有说有笑地从屋里出来,忽然抬起头来看见了狼狗,都立即停止了笑声,看了一眼,就赶紧往屋里跑。

狼狗哇哇地大叫起来,直接跑上前去,追逐她们。

老翁惊讶地呼叫,跑上去解救,可是阿稚已被狼狗扑倒在地上,并且脖子处被咬出了血。阿稚倒在地上,动不了。

狼狗又暂且舍弃阿稚,去追阿雏,一口咬到阿雏的脚,阿雏便倒在地上了。

老大老二在屋里,赶紧跑出来,和老翁一起上去用力打狼狗,才把它赶走,可是阿雏也没救了,已死了。

一会儿,就看见阿稚和阿雏慢慢地变成了两只黑色的狐狸,躺在地上,衣服鞋袜,都像是蝉蜕下的壳一样。

老大老二嚎啕大哭,老翁惊诧错愕了好一会儿,才猛然想起自己从猎人手里赎买过一只狐狸放生的事,所以说对阿稚有再生之德。心里又是悲伤又是悔恨,感激女子的情义,就和儿子商议,给她们备办棺木衣服,厚葬她们。

正在那里商量,忽然从外面传来哭声,并往屋里来,原来是老媪。

老媪坐在地上,抱着两只狐狸的体伤心地哭泣,说道:”想不到儿辈们,遭到这样的灾祸,只管学术短浅,不能抵御这样凶残的猎兽。呜呼哀哉!“

老翁一家人也围绕在周围哭泣,远近的邻里都听见了哭声。

老媪用手按着两只狐狸的胸部,说道:”幸好,还可以救,回去用药医治,就没事了。“

老翁带着两个儿子,拿着棍棒把狼狗,并把它捆起来,用棒子打死了。

老媪道:”亲家翁如此,便知道是无意的了!“接着从腰里,解下一个白色的囊袋,把两只狐狸的体装起来,背着就出门去了,老翁和家人追上去送她,可老媪早已走远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