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蒙学读物 > 菜根谭的智慧 >

心虚见性 意净明心

<<回目录

心虚则现,不息心而求见,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素镜增尘。

心虚:指心中没有杂念。

:与生俱来的气质,《中庸》中有“天命之谓”。

只有在内心了无一丝杂念,人的善良本才会出现,心神不宁而想要发现本,那就像拨开水来找水中月亮一般,越拨越是找不到;只有在意念清纯时心中才会清明,假如不铲除烦恼就像在落满灰尘的镜子前面想照出自己的样子,根本照不清的。

“心虚现,意净心清”。这是得“道”者的意境,《庄子·大宗师》中记叙的那位女偊的自述,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南伯子葵向女偊问道:“你的岁数已经很大,可是你的容颜却像孩童,这是什么缘故呢?”女偊回答:“我得‘道’了。”南伯子葵说:“‘道’可以学习吗?”女偊回答说:“不!怎么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学习‘道’的人。卜梁倚有圣人明敏的才气却没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来教诲他,恐怕他果真能成为圣哩!然而却不是这样,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具有圣人才气的人,应是很容易的,我还是持守着并告诉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能遗忘万物;既已遗忘存在的生命,而后心境便能如朝陽一般清新明彻;能够心境如朝陽般清新明彻,而后心境便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限,既已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摒除了生也就没有死。留恋于生也就不存在死。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撄宁’。撄宁,意思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