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诗歌 > 古诗文赏析 >

李白《秋下荆门》赏析

<<回目录

秋下荆门①

李白 〔唐代〕

霜落荆门树空②,布帆无恙③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④,自名山入剡中⑤。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饮酒作诗,喜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

①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②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③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④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⑤剡中:指今浙省嵊州市一带。《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译文

荆门山秋来霜降,树叶零落眼前空,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此次离家远行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赏析

此诗写于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诗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秋日出游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诗人意欲饱览祖国山河而不惜远走他乡的豪情与心志。全诗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风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飘逸,妙用典故而不着痕迹,达到了推陈出新、活泼自然的境界。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殷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诗:“张翰东去,正值秋风时。”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嵊州,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色彩。

秋下荆门.jpg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练、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写诗的人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读者要知道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放弃前一个,而选后一个;而李白对后者的态度很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至于对前者,诗人没有明说。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神,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所以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都是一反张翰的意思,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当然,这也是“适志”,是辞亲远游、建功立业的“志”。

诗的第四句说,饱览绍兴的名山佳水,也是诗人所向往的。这种兴趣,早在他出蜀之前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名流、树立声誉,以期达到目标。所以这里的“自名山入剡中”,无非是诗人标榜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和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以及盛唐时代的神风貌。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