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小市卖河豚,薄暮津亭水气昏。不住江涛崩荻岸,俄惊山月照松门。渔樵有泪游兵过,钟磬无声古庙存。明发扬舲更东下,杜鹃啼处几家村?
【赏析】
荻港在今安徽铜陵县,傍水有渡口,多生芦荻。诗人乘船路过,遇到江上起了风波,遂暂驻江岸。因一时闻见,而作成此诗。
一个早春二月的黄昏时分,江边集市上还有人在叫卖河豚。这时江风已起,江面水雾蒙蒙。开篇画出了一派江景,颇具渡口风情。“春风小市卖河豚”,情景清丽,能使人联想到苏东坡名句“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寒芦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而“薄暮津亭水气昏”,则写出当日的一种特定情景,使人感到天气就要变了。紧接写由昏至夜江上值风的景色。江涛不住,荻岸时崩。可见江间风级很大,生有芦荻的沙岸,也经不起水击浪打,而崩塌了。大风吹散了天上的云,不但没雨,反而出现了月亮。这月色不会十分清明,它笼罩崖间松林,景色应是惨淡的(“松门”,山崖相对,有松如门)。通常情况是风高月黑,或风来雨继;而“山月照松门”的大风之夜,景色奇特,故着“俄惊”二字,传达出诗人异样的感觉和讶怪的神情。以上四句写景,可谓毕传“荻港避风”况味,而善写难状之景。
但诗人在“荻港避风”的当时,并没有流连于眼前景物,五、六句通过江上偶尔的闻见,反映了严酷的现实: “渔樵有泪游兵过,钟磬无声古庙存。”这样的大风之夜,有“游兵”出没江上,可不是什么好事!“游兵过”与“渔樵有泪”的句中对举,分明暗示出江上发生扰民暴行,暗示出有劫掠奸淫一类恶性事件的发生。“有泪”与下文“无声”对仗,既可解为吞声饮泣,也可反训为大放悲声。崖间岸上虽有古庙,而绝无钟磬之声。对照唐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之句,那是何等和平的景色,而这又是多么荒凉的景象。可见那“古庙”实是废弃的寺庙。于是诗人想象天明后继续乘船东下的情景,还不是一片萧瑟:“杜鹃啼处几家村?”杜鹃即子规,其啼声悲苦,声音像是“不如归去”。这一句暗示读者,诗人在此行一路上看到的都是类似的荒凉景象,所以他预料明日经过的地方也好不了多少。
诗中描绘的是清初战乱刚刚过去的情况。虽然大规模的战争和流血已经停止,江上渡口也能见到“春风小市卖河豚”的景象,然而战争带来的创伤仍然深剧,荒废的寺庙和凋敝的农村,都表明社会还未恢复元气,而人民还在继续受到骚扰。这是一幅真实的社会生活图画。至今读来,仍可感到它的字里行间充满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而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