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诗歌 > 古诗文赏析 >

王鸣盛《乌石滩》原文赏析

<<回目录

滩声欲驱山,山势欲束滩。水石本无情,相触因成喧。悠扬止复作,决决还潺潺。静听恍有会,仙籁非人间。梵呗流寒空,风松响层峦。有时急瀑来,一泻云涛翻。不知水何猛,磨得石尽圆? 磊磊错鹅卵, 其色黄朱殷。 或作大篆文, 或作古锦斑。 篙师与水斗, 艟艚溯惊湍。石滑不受篙,尺寸进转难。平生敛退心,苇间每延缘。好语慰篙师,且让邻舟先。

【赏析】

乌石滩在今浙江省建德县乌石山下,作者生前曾到此来过,此诗便写了他路过此地的所闻所见和切身感受。

诗的开篇两句极佳,滩声简直要把山赶走,这虽是夸张,但这乌石滩水声音之大,已可令人想见了。而山势简直就像是要把这乌石滩捆绑住一般,这虽也是夸张,但也可见这乌石滩是处在群山环抱之中。诗人就是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和想象,既写出了乌石滩的方位和滩声之大,又相当形象地写出了滩声、滩声与山势相持相争的活景。第三句的 “无情”二字,实际也是从起二句的想象而来的。

在简约地说明了滩声成喧的原因之后,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对乌石滩水声的描写上,水声悠扬,乍停乍起,忽为决决之音,忽为潺潺之声,凡听过山涧水滩流淌声音的人,恐怕都能体会到这种描写的真实和确切,然而作者似乎比一般人更注意聆听滩水的声音,当他静心而仔细地听了以后,恍然有所领悟,竟感到这种声音如同“仙籁”一般,非人间手工所能奏出;一会儿又觉得这滩声犹如佛教所唱的赞偈,随着风的吹拂,响遍了层层山峦和松林。王鸣盛生前对音乐的修养如何,我们一时还难以考出,但从以上十句对乌石滩水声的描写来看,功夫不会太浅,至少他对滩声的兴趣很大,并展示了他对这种声音所特有的一种丰富想象力。

在描写了乌石滩的水声后,接着便描写乌石滩的急湍和滩石。不过,那种犹如云涛翻泻的急湍很难像滩声那样静听,也不能像滩石那样静观,所以,作者还是把注意力和笔墨都集中在对滩石的描写上。由于长期的急湍冲击,这里的滩石都已磨成圆形,就如鹅卵一般,颜色则有黄、红、暗红等,有的则被冲出条纹,就如刻在卵石上的大篆文字一样,有的则如占锦上的斑纹。

当时作者是坐着小船去的,同行的还有一只木船,“艟艚(tong cao)”都迎着急湍逆水并进,撑篙的人则左撑右撑,互不相让。但那滩石皆成圆形,滴溜光滑,根本就撑不住,所以两只船连尺寸之地都难行进。这几句描写虽然觉得琐碎一些,但却引出了作者最后的一段感想。觉得自己生平的处世态度都很谦让,决不争强,现在“艟艚”争先,反而造成“尺寸进转难”的局面。《庄子·渔父》尝云:“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所谓“延缘”,即顺着次序行进的意思,眼下何不就让“艟艚”前后顺序而进呢?于是他就好语劝慰篙师,就让邻舟先行吧。

此诗之妙,固然与作者对滩声和滩石的入神描写分不开,但细品下来,结尾的一段感受也颇重要,因作者开篇即言滩声与山势的相争,结处又写到“篙师与水斗”、“艟”与“艚”之间的相争,以及作者所主张的顺序而进的道理,这不仅使全诗首尾呼应,连成一气,同时也在写景之中寓有一种哲理,使全诗并不停留在单纯的写景上,而含有更为丰富的内容。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