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秋水绿无涯,枫叶满树红于花。万里之行才十里,阖闾城尚堪指。游子樽前泪湿衣,离心已逐片帆飞。酒酣忘却身为客,意欲元同送者归。
【赏析】
诗人是在金秋时节与号称人间天堂的苏州城,以及亲朋好友话别的。
素有“东方威尼斯”之誉的苏州,河道纵横,舟楫穿梭;虹桥飞架,四处可见。枫桥位于苏州城外,因为一首抒写羁旅之愁的《枫桥夜泊》(张继),早已名闻天下,成为牵愁引恨的名胜。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点明送别的地点——枫桥,时序——秋季,与题目相照应。同时对周围景色一并加以描写,着重选取两个意象——秋水和枫叶。秋天里的苏州古渡,绿水荡漾,水天一色,无边无涯,灼灼枫叶,火红灿烂,胜似二月春花。“枫叶满树红于花。”显见是借鉴杜牧《山行》的诗趣。此处呈现给读者的画面,色彩十分浓艳且反差特大,“大红大绿”无疑给人以感观上的刺激,加深印象。同时,明亮浓烈的色调又使环境气氛显得更加凝重、沉稳。字面上这两句诗并未道破“别”字,但枫叶的出现已让人不禁要产生某种联想。枫树常被当作抒写别情、寄托相思、象征旅愁的事物。唐诗就有“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孤舟微月对枫林”(王昌龄)、“南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杜甫)、“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李白)、“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真是不胜枚举。如果春日送别,不惜折断门前柳,让万千游丝代表离别者纷扰的情愫。那么,枫叶,尤其是秋天红枫那种辉煌的颜色,不也凝结着人们浓浓的情意?本来,分离之恨、漂流之苦已够让人黯然神伤了,又何况是秋风萧瑟、枫叶红了的时候。以秋作为告别的背景场面,使客子凄凉的心怀更染上一丝清清的寒意。姑苏秋色越是绚丽多姿,游子惜别就更见凄恻难舍;朋友情谊愈是诚挚深厚,客子心境就更显孤苦空虚。真是一步一回头,一看肠一断!
“万里之行才十里,阖闾城头尚堪指”一句起,开始写告别的情景。“十里”不一定是实数,且具有两重意义。其一,古人有十里长亭相送的习俗,当指送别,其二,“十里”之行与“万里”旅程在空间距离上构成鲜明对比,表明是始别。站在枫桥上抬眼一看,指点间阖闾(即苏州)城仍清晰可辨。“近乡情更怯”(《渡汉江》)表现的是宋之问日夜思念故乡亲人的矛盾心理,按捺不住的是投奔亲人怀抱的无限喜悦。然而诗人的情形却恰恰相反,他是前路漫漫,此一别,悲喜难卜,故土亲朋何时再得相逢?这一切,怎不让人情肠百折!“游子樽前泪湿衣,离心已逐片帆飞。”好友饯行按例离不开杯酒相劝,酒未及下肚,却早已是泪湿衣襟。凄楚之间不禁瞟一眼载“我”远行的孤舟,满心离愁亦自追随起伏不定的征帆悠悠然翻飞飘忽起来,让人不得安宁。万里之行诗人才开了一个头,究竟去向何处?飘落何处?虽然,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纵是千里相送也终有一别,欲借美酒浇愁更不是个好办法,但“闲愁如飞雪,入酒自消融”(陆游),暂时的麻醉总可以让人有片刻的解脱,故曰“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表面看来,“酒酣忘却身为客,意欲元同送者归”,是酒后一时的迷乱,竟忘记了出发,十分荒唐。其实深入曲折地表现出游子是一千个不愿走,一万个不愿走。作者以看似不近人情且颇具喜剧色彩的可笑举动来刻画内在情感,表现人之常情,实在称得上是神来妙笔。试想,清醒后的诗人回想这伤心的一幕,写出如此苦涩的诗句,又该是怎样的心碎!
此诗的特点是善于将笔触深入到游子的内心世界,准确、迅疾地把握住瞬息即逝的复杂情感,着意将离人之苦挖掘,宣泄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末尾带戏剧性的细节描写,可谓“含笑的眼泪”,逼真地再现了当时情景。这是属于诗人自己的独特的心灵感受,因而真实自然,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