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诗歌 > 古诗文赏析 >

王士禛《雨中度故关》原文赏析

<<回目录

危栈飞流万仞山,戍楼遥指暮云间。西风忽送潇潇雨,满路槐花过故关。

【赏析】

诗题中的 “故关”,指河北省的井陉关 (陉音xing)。康熙十一年 (1672) 六月,王士禛由户部福建司郎中奉命典四川乡试,这首诗是他夏末秋初由京入蜀经过井陉关时所作。井陉关又名土门关,故址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上,是华北平原进入太行山区的隘口。《吕氏春秋·有始览》以此为天下九塞之一,形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王翦伐赵、韩信破赵、拓跋魏伐后燕等,皆出兵井陉,是有名的古战场之一。这首《雨中度故关》,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墨,描写了井陉关的险要形势,以及在出关道路上所见到的特有景色。

前两句写山势的险峻。“危栈”即高悬于崖壁之上的栈道,“飞流” 即瀑布。在“万仞”高山上(古代以八尺为一仞,“万仞”是极言其高),峭岩陡壁间凿孔架桥连结而成的栈道,与那从天而落、飞流直下的瀑布交相映衬; 兵士们守望的“戍楼”清晰可见,远远地高耸在暮云中间。这两句,作者精心选择了“危栈”、“飞流”和“戍楼”、“暮云”等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把井陉关山势的高峻、险要,写得十分生动、精练而又传神。其中 “危栈”、“戍楼”又隐隐透露出古战场的气息,使人产生出对井陉关的军事地位和漫长历史的联想,可谓善于“引而不发”。从用语上看,诗人融会了唐代著名诗句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 (李白)、“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 中的 “飞流”、“万仞山” 和 “遥指”这些词语,使诗意显得更加深厚,更加耐人寻味。

如果顺着前两句的思路写下去,那么后两句就该是对古战场的凭吊和对历史往事的感叹。然而,高明的作者却另有巧妙的安排,他把笔锋一掉,宕开一步,出人意外地写出了西风送雨、满路槐花的特有景色,令人眼目一新。你看,西风过处,忽然下起了潇潇大雨,风声雨声,连成一片;此时,在风雨中槐花纷纷飞落,铺满道路,诗人就在这花雨之中,度过了故关。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情景啊!全诗在这里自然结束,留下了深长的意味,其中有对此地美景的欣赏和留恋,也隐含着由于过古战场而引起的一丝淡淡的悲凉和莫名的怅惘,它与槐花细细的甜香混合在一起,直沁人心脾。

这首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意境迥然不同,前者气势雄伟而后者清新明丽,但它们结合在一起,却又十分自然,构成了全诗雄伟清丽的特色。四句之间,针线细密,意脉贯通,结构谨严。首句提到“万仞山”,山高则气象多变,为以下写风雨预作暗示。次句即谈到“暮云”,第三句于是写到风、雨,由风、雨而“满路槐花”,结构变化曲折而又流畅自然,出人意表而又入人意中。特别是第三句一转,为全诗开出了新境界。正如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论到绝句时说:“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由于此诗第三句转得巧妙,承前则暗中蝉联,启后则水到渠成,使得高峻、险要的井陉关,不仅具有古战场的特色,也有了美丽景色的醉人的风姿,读来格外动人。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