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畴两岸溪百转,阿母平生此行远。篮舆送侄我后从,一步低回一肠断。秋雨烂涂度阡陌,婿乡未到天暮色。每逢曲处便看我,远听慈声唤窗槅。当时归去自洗泥,女嬃詈我冠犹儿。抛书寸步不离母,随母应到须过脐。而今我须正如此,再欲母随不得矣。此身何以过百年,茫茫哭向路旁水。
【赏析】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秋,诗人重经家乡永安庄往石堠,一经所见,少年往事又历历在目,一一浮现于脑海。本诗正为诗人触景有感而作,诗中于往事的追忆,生动细腻,逼真感人。
起句为诗人沿途所见之景: 小溪委蛇迂曲,千回百转; 两岸稻田相接,交错纵横。诗人多年远游客地,今日漫行家乡小径,自然觉得一切都倍感熟悉和亲切。而此行更又不同,脚下这条小路,数十年前,也曾留下过母亲的踪迹。母亲这次行迹,又为她生平最远外出。诗人对母亲有着极深挚的感情,母亲走过的最远的道路,当然会引起他的纪念回忆。
三、四两句交待了母亲此行的起因,同时也谈到这次自己也曾随行。“篮舆”意指竹轿,篮舆送侄,则是指送侄女远嫁他乡。旧时闺阁中清规最多。足不出户,目不窥园仅是其一。如此森严的戒律,女儿出嫁后要想随便回归娘家,却亦极是困难。所以女人之嫁,虽不能说是与亲人生离死别,确也具有类似的性质。正因如此,侄女出嫁,也便极为伤心。“一步低回一肠断”,真切地再现了旧时代女人远嫁时悲凄的场面。
本诗实为一首纪念亡母之作,故而诗人也很快从嫁侄的描写中抽笔出来,转写母亲对自己的悉心关切和精心照顾。“秋雨” 以下四句即为写此。“秋雨”二句为过渡之笔,既顺写侄女嫁地之远,又转写遥远路途之中,母亲关照自己之多。而烘托母亲对自己的关怀殷切,却为重心所在。“每逢”二句为写母亲之爱的专笔,诗人用了两个细节: 一是每遇曲处母亲总不忘看一下自己的儿子,流露出担心和不安; 二是诗人不时听到母亲隔着窗槅呼唤着自己,关照着自己。视为母视,听为己听,但所听之声也由母出,分开描写,终归一处,均在刻画母亲之爱。
母亲是整个身心扑在了娇子一身,儿子却未必能体察母亲的感情。“当时”二句,诗人用对比手法,进一步衬托了母爱的高尚。母亲于儿子可谓关怀备至,儿子对母亲却大不及此。送侄归来,诗人自顾洗去身上的泥污,却未考虑到为疲惫了一天的母亲擦洗,这便招致了姐姐的责备。姐姐指责弟弟年虽及冠,却同小儿,一点也不知孝顺母亲。姐姐的责骂,其实也正是今日诗人的自责。
《论语》子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治经穷年,精通四书五经的诗人深解此义。今日追想,当年辞母远游,追求举业,却又与先儒之义相去何其之遥!老莱子七十犹侍母身旁,娱亲养亲,而自己却早年即已离别母亲追逐蜗角功名,诗人对此深感内疚。“抛书寸步不离母,随母应到须过脐。”于今追夕,诗人不无悔意。“而今”二句正为诗人追悔之语。本应随母须过脐,今日须始过脐,欲养亲而母不待,慈母已经逝去。早年可以侍亲养亲而错过,而今欲要如此却不能,诗人的悲世痛悔心情不难理解。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古诗《回车驾言迈》)人的生老病死,终究无可抵御。纵使长寿,生年满百者又有几何?母亲去了,诗人虽希望母亲能够寿比南山之石,这却终非事实。他也只能以歌当哭,对着路旁流水,茫茫哭泣,仅此而已。
诗人与母亲有着极深厚的感情,在他的诗中,悼念亡母之诗名也每每出现。而这一类诗作,也多写得真切感人。本诗又为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