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回五两月逢三,双桨平拖水蔚蓝。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
【赏析】
乾隆五十八年(1793)冬,诗人应故友折简之邀,从客居的苏州来到扬州小住。转眼已到翌年春季,于是抱一抱拳,惜别友人与那一片维扬灯火,渡江东归。这首诗便是诗人自镇江回苏州途中路经阳湖时所写。
阳湖,即今日江苏常州。
烟花三月,春江水暖。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时分,把归旅当作一次短途踏春旅游,不啻是一番赏心悦目事。“风回五两月逢三”,首句以一种轻松的口吻,道出诗人归旅中的最初印象。三月阳春,小风扑面不觉寒。微风中,高高的船桅顶上那白色的候风羽正在飘动,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哦,正是东风送暖的季节呢。“五两”,指候风羽,用羽毛做成,挂于桅杆顶上以示风向。“月逢三”,指适逢春季三月。首句似诗人随口吟得,即交待了时令,又借飘动的候风羽,告诉读者归途走的是水路。
归去来兮——诗人那怡然自乐的心情仿佛使小船也受到了感染。第二句中“双桨平拖”的描写尤为传神,使我们仿佛看到小船识路,一任春潮涨水推着自己行进;那停划的桨楫双双平拖,在蔚蓝色的水面划出白练般的一脉脉水痕。第二句紧承上句,视点从船桅“风回五两”下移到船尾水际,具体形象地刻画了碧水行舟的轻快情形。
三、四两句写诗人的视线投向岸边。
一年一度,春风又绿江南岸。暖风徐来,似在为诗人洗尘;碧水桨声,似在为诗人鸣琴——罢了罢了,最惹人爱的却是三月里那夹岸而来的桃与柳。诗中所写三月是为农历三月,正是桃花绽开、柳树抽叶的时节。三步一柳,五步一桃,桃柳分植,柳树当多于桃树。故此在诗人眼里便有了“百分桃花”和“千分柳”的感觉。
“冶红妖翠画江南”,那一路桃红柳绿装点着诗人的归旅,没有比这轻舟熟道更让人心旷神怡了,也没有比这望中景色更撩拨人心了。末句之中,桃红而曰 “冶”柳绿而曰 “妖”,可见在诗人眼里,桃与柳似乎都具有了人性: 桃花艳美,如青春少女妩媚的笑靥;柳枝婀娜,似妙龄姑娘婆娑的舞姿。正是这一片片、一簇簇“冶红”的桃花与“妖翠”的柳叶,描画出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三月江南绮丽春色。
这首小诗写得清新明丽,活泼轻松,当是旅途之中口占而成。诗人未作刻意求工,不露雕凿痕迹,但此诗的景物描写又非随便拼凑。在看似随意剪裁的几个片断中却寓于诗人独具的匠心,从三笔两笔勾勒之间,便托出了春天独特的形象:春风中飘拂的一尾候风羽,春水里拖曳荡漾的一双桨楫,而那满眼的桃红柳绿则是这一片如海春色中最让人心神迷醉的主旋律。如果说善于剪裁景物是本诗的一个特点,那么诗中另一个特色便是擅长运用数字了。短短四句诗里竟用了“五两羽”、“三月”、“双桨”、“百分桃”、“千分柳”等一连串与数字有关的词,这又使得诗歌在看似随口吟得之中不失观察的细微和缜密,这也许是本诗所以值得一读的又一个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