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诗歌 > 古诗文赏析 >

钱载《夜行将至柳前作》原文赏析

<<回目录

柳前跋马经三度,雨后题诗剩一心。滕县南来众山静,徐州东下大河深。浮生那必关天地,转瞬真怜即古今。明月落将沧海外,暂教不见鬓毛侵。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作者时年六十六岁。此诗抒写夜行道中的心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柳前跋马经三度,雨后题诗剩一心。”柳前,又作“柳泉”(今江苏铜山县北)。诗中以“柳前”借对“雨后”,将地名巧妙嵌入诗句中,使本无意味的地名,变得引人联想,富于美感。跋马,拨马,掉转马头。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诗云:“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一心,佛家谓“一心者,心无异念故”、“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者则清净报土嘉因也”。诗中或用此义。诗人带着回顾往昔的心情,说自己到柳前跋马已有许多回了,那也许是年轻时候的事,也可能有中年时候的经历。总之,这次再到柳前时,总有难以名状的心绪。旅程中,一场雨水刚过,夜竟像洗过一般,诗人心中此刻也惟剩沉静空寂而已。“滕县南来众山静,徐州东下大河深。”大河,指黄河。清代黄河流经徐州,故道与今不同。颔联二句写旅途景色,众山入静,大河不语。同时,也是承“雨后题诗剩一心”,写一路行来的主观感受。将“滕县南来众山”归于一“静”;将“徐州东下大河”著一“深”字。可见孤寂的征程,静默的心情,还有不停奔波的单调无聊。而且两句工对,读来颇有行进感。万籁俱寂,雨后兼程,诗人听着马蹄声,忽生感慨: “浮生那必关天地,转瞬真怜即古今。”颈联是说,滕县南来众山,徐州东下大河,这些几度途经的山川,还有这几度跋马的柳前都依然如故。可是真正伤感、悲哀的是人生转瞬即将垂暮,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两句颇富哲理,“转瞬” 即“古今”,这是对时光流逝的极度夸张,表达诗人感触之强烈。“明月落将沧海外,暂教不见鬓毛侵。”承颈联收结,点出夜行。李白诗云: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是就古今人生常与变而言,若以一个人的一生看也莫不如此。那轮明月曾照着年轻的诗人走过这山川,如今,这位诗人仍然营营奔走在旧日走过的乱山之间,鞍马劳顿,已是老境霜鬓。诗人自嘲,幸好那轮明月今夜落将沧海之外,且教她不要看见我这一夜又添多少白发。

通观全诗,“浮生”、“一心”与“滕县南来众山”、“徐州东下大河”、“天地”、“古今”、“明月”、“沧海”这些广大宏阔的意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出夜行者的压抑以及人生的渺小。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