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空山拜墓堂,松风湿翠洒衣裳。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无名古墓的诗作。对千年遗迹,发思古之幽情。这种作品读者看得不少了,但“这一首”仍能引起足够的兴趣,关键只在最后一句“翁仲无言对夕阳”。
前两句是叙写过古墓的情景,并烘托气氛的。“野水空山”四字警策,山水前著“空”、“野”等字,使人不难想象那古墓是处在何等荒僻的地方。但当初并不一定如此。从墓前有石人(翁仲)看,这睡在坟墓里的古尸,当初也是一个人物。说不准这里原来也通官道呢。“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不知怎么竟也荒凉起来。只有多情的路人,偶尔驻足,算是凭吊。雨后空气特别清冷,一阵松风,将翠枝上的水滴吹洒在衣裳上边,叫人直打寒噤。十四字烘托出寂寥清冷的气氛,为末句作铺垫。
第三句是提唱,“行人欲问前朝事”,对古墓兴起怀古幽情了,“欲问”,问谁?这就自然引出诗中点睛之笔:“翁仲无言对夕阳。”翁仲本为秦时巨人名(《淮南子》高诱注),后来借称墓前石人。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伏波古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翁仲本不能言,行人偏要想问,“多情反被无情恼”,这是一层趣味,人人都知道“翁仲无言”,因此没有谁去说“翁仲无言”。写出“翁仲无言”,就是觉得它似乎能言,只是不说。这又平添了一层悲剧的气氛。看那“翁仲”,板着冷硬的面孔,对着快下山的夕阳,似乎怀着悲凉肃穆的心情,它该知道多少前朝故事啊,为什么就不肯讲讲呢?夕阳西下的景色,最后给画面增添了一层感伤的色彩。
唐人皇甫冉《答张继》末云: “落日临川问音信,寒潮唯带夕阳还。”似已具同妙。然而,“寒潮”无言,就没有“翁仲无言”那样令人神远。因为翁仲外形是人,却以石为心。它的“无言”在传达凭吊的悲凉感受方面,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