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舲一叶独归舟,寒浸春衣夜水幽。我似横江西去鹤,月明如梦过黄州。
【赏析】
如洗月色。夜阑人静时分,沐浴在柔和月光下的夹岸青山与一江春水已然都如进入了梦乡。前面不远处便是湖北名镇黄州了。那望得见的若有若无几星灯火似乎亦已隐去。千里澄江如练,惟有天际一轮皓月静静地一泻无余,以及一叶睡意朦胧的小小客舟,在静静的江面上缓缓漂行。然而,此刻有一个人却不愿睡去,他就是诗人——舟中客子。是船近黄州,使他想起了什么?
黄州,地处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即今黄冈县。
本诗开笔,即把读者带到一片浩浩淼淼的江面上。“舲”,指有窗户的小船。《楚辞·九章·涉江》有 “乘舲船余上沅兮” 的句子。“舲”而曰 “清”,在此意为船中旅客稀少。举目而望,江鸥不惊,一切过往的桨声帆影都已无迹可寻。惟有诗人寄身其间的小小客船在茕茕而行,如同一片小小树叶飘落在辽阔的江面上。如果说作者以 “一叶”写行船意在突出其于茫茫大江中的渺小,那么紧接一个“独”字则强调了小船与舟中客子的孤单和寂寞,与此同时,也烘托出一种静谧辽远的独特氛围。首句末,“归舟”两字,道出了何以在这静夜孤舟独行的缘由: 原来,这是一艘正在往家乡赶路的归船。
“寒浸春衣夜水幽”,次句写诗人卧坐船舱,夜半无眠,于是披衣独上船头,一下子却感到江上潮湿的夜寒,如水一般浸上衣襟。那白昼春日艳阳下十分可体的单薄衣衫已耐不住这夜间骤临的料峭凉意。“春衣”两字,既点明诗人衣衫单薄,又交待了时令与季节。抬望眼,夜幕下那静静的江水,光影迷离,幽深莫测,长流无声,让人又平添几分感慨。“寒浸春衣”,或许还使诗人想起出门在外的诸多不便——若在家中,此刻早就拥被熟眠了吧!
“我似横江西去鹤”,此句异想兀起,使诗意另翻出一番境界。水天空阔,夜色弥深,似梦非梦之间,诗人突发幻想,想象自己有如横江而起的孤鹤,悠然西去。从字面看,“我似”一句,语出宋代诗人苏轼《后赤壁赋》:“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然诗人何以在此时此处忆及苏东坡的名篇,且更以其中的西去孤鹤自况?原来《后赤壁赋》正是苏东坡谪官黄州时所写。而诗人自比赋中之鹤,恐怕还系于自己独特的感受。夤夜舟行,已透出兼程还家的急迫;而联系此番旅程,诗人缘江回蜀,当是逆流而上,不似出川那般可“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人欲化鹤而去,正是嫌舟行缓慢,而西去方向不又正朝着他的故乡么?那种切切思乡之心于此洞然可见。
“月明如梦过黄州”,此句点出“月明如梦”四个字,为这幅未完成的“江舟月归图”点染了不可或缺的月色和最后含蓄朦胧的一笔— —何梦?归梦?是梦?非梦?在皎洁月光和着夜半湿凉雾气织就的迷蒙中,在江面一片无声的世界里,那思归的旅人,那幽幽的夜水,那幻想中横江而起的孤鹤,那朦胧月,那独行的夜航船……究竟是梦从舟中生,抑或是舟在梦中行?不知不觉中,船已过了黄州。
本诗通篇描写出月夜舟行一片静谧氛围,但读毕全诗却找不到一个“静”字。而静极之中又寓入诗人内心的飞动情状。虽仅短短四句,却分别营造了四种不同的意象:从大处落笔者,则孤舟独行,宛如就在眼前;从细处刻入者,则寒浸单衣让人感同身受;忽而兀起奇思异想,仿佛那种飞动、高扬、飘逸之态可感可掬;忽又归诸朦胧一片,于是就有明月如梦和着一江春水缓缓而来。而这一切又都暗扣一个“归”字,在“过黄州”的标题下,通过一段特定时间和空间加以表现出来。于是诗歌的意象由此得到凝聚和升华,生发出独特的、回味无穷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