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所不到,山墙带女萝。逼城河力大,吊古鬼雄多。吏向衙前散,官于枕上过。爽亭碑尚在,剔藓一摩挲。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题于临城县衙壁。公廨,即官署,衙门。临城,在今河北省西南部,城临泜河。作者自注云: “陈余战殁于此。”陈余,秦末人,陈涉起义时,他与张耳从武臣北定赵地,武臣为赵王,他任大将军,后与张耳绝交。张耳降汉,与韩信击赵,陈余兵败,被韩信斩于临城泜水之上。诗写临城荒僻景象兼吊古。
首联写临城地处偏僻,车马不到,连官衙的山墙上也爬满了女萝。女萝,地衣类植物,也称松罗,全体为无数细枝,状如线,须依附他物生长。古诗常代指“妇托于夫”,《古诗十九首》“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即此意。此用其本来之意,“山墙带女萝”是说女萝依附于山墙上生长。一个县城,没有一条能走车马的官道,衙门之内长满女萝,其荒凉冷落可知。接下来写城所处位置: “逼城河力大”,泜河迫近古城,以“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气势绕城流过,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时常威胁着古城的安全。“吊古鬼雄多”,鬼雄,指陈余。这个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揭竿而起的草莽英雄,曾为保卫巨鹿贡献过力量,后因不附汉被杀于此。诗人写到泜河,于是很自然地联想起这件往事,诗人同情其遭遇,赞赏其气节,故称其死后变鬼也是一个英雄。这两句是情景相生的写法,古城荒凉,然有如此英雄,亦可堪告慰了。这是吊古。颈联回扣首联续写古城偏僻,写临城偏远无事,吏早散衙,县官也闲得无聊,只于睡眠中消磨时日。这两句看似不经意地叙事,但语含讥刺,“官于枕上过”,暗用唐传奇《枕中记》故实,指古城中官吏们不体恤民情,只知在枕上做升官发财的“黄粱美梦”,小城政事不修,官吏腐败无能,他们就是小城荒凉冷僻的制造者。婉讽微辞,需仔细涵咏,方能意会。尾联又暗接吊古: “爽亭碑尚在,剔藓一摩挲。”“爽亭碑”,作者自注: “县郭有普利寺,宋徽宗驻跸、赐额命蔡京书《爽亭》二字碑。”古城虽偏,所幸尚有不少古迹可供凭吊,在几百年的历史沧桑巨变中,古城的一切都湮灭了,只有爽亭碑还在,它是古城历史的见证。诗人来到古城,虽然身离魏阙,但“心远地自偏”,亦有一番尘嚣中难觅之乐趣。不是吗?你看诗人在用手一层层地剔剥掉碑上的苔藓,然后抚摸着那“苏黄米蔡” 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书精品,久久地、久久地沉浸在往事的烟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