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济南作·王士禛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赏析】
此诗作于顺治十二年(1655),描写山东济南初春之景,突出泉城“一城山色半城湖”(《老残游记》第二回)的美妙风光。
首句破题。“山郡”即“济南”,它是清代济南府治,城郊有千佛山、马鞍山等,故称“山郡”。“逢春”指“初春”降临。“乍晴”,刚晴,一方面写此日天气开始晴朗转暖,一方面又意味在此日之前曾连日雨雪。全诗之景象皆与季节“逢春”及天气由雨雪转晴密切相连。此句乃全诗之根基。次句“陂塘分出几泉清”,正是“山郡逢春复乍晴”的直接结果。由于天气转晴暖,“陂(béi)塘”即池塘冰雪消融,化为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诗人以“几泉清”的设问句式表现之,含有多处池塘分流出清泉之意。
初春济南更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景象,则是“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郭”,外城,“千峰”指济南城南郊的千佛山。前句是写济南“家家泉水”(《老残游记》第二回)之泉城特色,后句是写著名的大明湖之奇观。这两句大笔如椽,勾勒出济南的整体风貌,人读之仿佛于空中鸟瞰,一切尽收眼底。城郭的千万户人家门前都有清泉流淌,能享受大自然的如此赐予可谓得天独厚;而积雪未融的千佛山的诸峰倒映于湖中,“雪后千峰”之洁白与湖水之碧绿相映,格外清丽纯净,更增添了大明湖之美妙。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曾描写道:“低头看去,谁知那大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可视为此诗的注脚。“半入城”三字下得尤妙,化静为动,使无生命的千佛山具有了灵性,好像千佛山亦羡慕城内之风光而“入城”观赏,“半入城”又写出千佛山自身未动,只是以倒影入湖的奇景。
这首七绝纯然写景,不露声色,但无论是“逢春复乍晴”的好天气,还是潺潺而流的清泉,以及湖水中倒映的“雪后千峰”等,都包蕴着诗人对济南初春的审美喜悦,流荡着一种迷恋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