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诗歌 > 古诗文赏析 >

高鹗《古剑》赏析·借物咏怀诗

<<回目录

古剑.jpg

古剑·高鹗

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

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咏怀的诗。

咏古剑,诗中却不出“古剑”二字,而是以“秋水”、“老龙”作代称。以秋水喻剑,由来已久。《越绝书》说:“太阿(宝剑名)剑色,视之如秋水。”白居易《李都尉古剑》说:“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以龙喻剑,用雷焕的故事。相传西晋初年,天空斗、牛二宿之间常有紫气,豫章人雷焕认定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宝剑应在豫章郡的丰城。尚书张华即让雷焕出任丰城令。雷焕在丰城狱中掘得龙泉、太阿两把宝剑,一把送张华,一把自佩。张华被杀,失剑所在。雷焕死后,其子持剑过延平津(一名剑津,今福建南平东之建溪),剑忽跃出堕水,但见二龙蟠萦有花纹,水浪惊沸,于是失剑。事见《晋书·张华传》。此诗前两句写古剑的价值,后两句说古剑的遭遇。诗人以万两黄金表明古剑的珍贵;但此剑并非徒然供人赏玩的摆设,而是为人建功立业的武器,故诗人又从古剑发挥作用的角度引出次句。“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曹操《步出夏门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古代,文人学士常多失意,因而认为读书求仕进,还不如驰骋疆场求取功名,刀枪剑戟等就成了不可缺少的武器。故诗中以“烈士心”说建功立业,实际上是在指明古剑的作用。“谁明”二字则又表明“烈士心”无人理解,透过一层指出了古剑不能为世所用。从一二句可以看出,诗人既是以剑自喻,表明心迹,同时又是以“烈士”隐然自寓,自述壮怀,古剑、烈士、诗人,三者已融为一体。后两句即从被闲置不用的处境展开进一步的描写。“虚堂”,空寂的厅堂。“虚堂”的“壁间”是挂剑的地方。当夜半雷鸣闪电、急风骤雨突然闯入厅堂时,不甘寂寞的古剑仿佛受到感应,从沉睡中惊醒,发出声声龙吟。以“龙吟”写剑声,是龙与剑的比喻的延伸,与另一个传说故事相关。相传古帝颛顼有曳影之剑,不用时常在剑匣中作声,如龙吟虎啸。见《拾遗记》卷一。后世常以刀剑鸣表示渴求战斗的豪情。诗中写“龙吟”的不一般处,是连着雷雨进行描写,将想像中出现的境界作为实有的情景绘形绘色,写得相当逼真,这就愈见出诗人跃跃欲试、急于建立功业的急迫心情。同时,即将投入战斗的有如“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形象,又正好从对面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怀才不遇、无所作为的深深的苦闷。

此诗的风格于悲凉中见沉雄。诗人以力能扛鼎之笔将个人的牢骚不平与千载烈士的苦闷相沟通,作为烈士的心声传出,使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只关乎一人一事,而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历史的概括性;迎雷雨而龙吟的描写,更将诗情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一个不愿受命运摆布的奋发有为的形象呼之欲出。在遣词造句上,首句“一条秋水”与“万黄金”自对,以“一”呼出“万”字,次句又接以“千”字,一起笔就以一种夸张的语势先声夺人,动人视听;三四句又以句意相承的散行文字联翩而下,一气呵成,与抑塞不平、一吐为快的抒情要求正相适应。古人说:“诗言志。”(《尚书·尧典》)高鹗长期怀才不遇。他熟谙经史,却屡试不中(中举与中进士已是晚年之事),故悲思郁结,但又不失自强自信,便托物言志,于咏剑之际将自己的苦闷与壮心和盘托出。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