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诗歌 > 古诗文赏析 >

丘逢甲《春愁》赏析

<<回目录

春愁·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赏析】

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告终。条约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这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无比义愤。生于台湾的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倡议建立“台湾民主国”以抵制割台,并组织义军,自任大将军,抗击进台日军。义军失败后,他内渡到广东,为收复故土奔走呼号,并创制了大量以此为主题的“台湾诗”,这些诗在题材内容、情感色彩、艺术水平各方面,都是他诗歌创作总体构成中最突出的部分。本篇是他“台湾诗”的代表作之一,写在《马关条约》签定割让台湾一周年之际。诗仅四句,却将忧国怀乡之情表现得无比深沉强烈,动人心魄,是传颂一时的名篇。

首句“春愁难遣强看山”。这里的“春愁”非泛泛之言。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定于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时值春季。所以每到春季,作者对台湾的思念就更为强烈。正像他一八九八年《春日杂诗》所写的:“雨丝风片暗清明,乡梦惊回杜宇鸣。无限春愁似原草,到无人处更丛生”。唯其如此,这“春愁”才难以排遣。于是强迫自己打着精神“看山”——向自然移情,转移注意力,寻求解脱。但“看山”也不解决问题,看来看去依然是挥之不去的“往事”浮出眼际,涌上心头。这“往事”令人至今动魄惊心,哀伤痛惜,竟禁不住要涕泪交流了。次句一方面渲染了“春愁”的份量和情感色彩,另一方面又暗中悬疑,为后两句蓄势——具体究竟是怎样的“往事”,有如此左右力呢?前两句描绘状态,有纡徐含蓄之致。

后两句使足千钧笔力,道出底蕴:“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前句据作者《岭云海日楼诗钞》原注:“四百万人,台湾人口合闽、粤籍,约四百万人也。”“四百万人”指当时台湾的全体人民。“同一哭”道出共同悲愤,因为“去年今日”,世代生息的故园台湾,竟被出卖给日本侵略者。签定《马关条约》的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又为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本诗作于一八九六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依此计算,正是“去年今日”。作者格外精确地标明这个日子,是由于这一天在他及四百万台湾民众心上镂刻着永不磨灭的深痕,时时鲜血迸流。“春愁”、“往事”的具体内容,正在“去年今日”!

全诗语句警拔,富有概括力,特别是情感的抒发极有章法:“春愁难遣”的纡徐,“往事惊心”的含蓄,欲露又止,将吐还吞,明确写出了情感的色彩,份量,又留下具体所指的回旋空间。“四百万人”两句一泻而出,不留余地。而两句之中,“同一哭”为一收煞,因为所“哭”何在,是留给下句的,末句“去年今日割台湾”才最后一纵到底,略无滞碍。诗虽短,情感把握却极有节奏和层次。当然,本诗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传诵一时,更主要的原因,乃在写出了当时国人的共同感情。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