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中问答》赏析窦凤才
【原作】
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山中问答:一作《山中答俗人》。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指诗人自己。
何意:一作“何事”,也就是因为什么或为什么。
栖:栖息,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县内,据说山下桃花岩是李白当年读书的地方。
闲:安然,泰然。
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窅,深远,幽远。
别:另外。
非人间:即不是人间,当喻指晋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古诗今译】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这僻静偏远的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觉得十分闲适自乐。缤纷飘落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俗世所能比拟的。
【赏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李白少年时居住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开始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时,为了平叛暴乱,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县(今属安徽)令李陽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当时的人们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表现了诗人淡薄名利、超脱世俗的闲适恬淡心境与钟情自然的情趣。
“问余何意栖碧山”。“问余”,即有人问我。“余”,此处是诗人自指,相当与现代汉语中的“我”。“何意”,也有的版本写作“何事”,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因为什么或者是为什么。“碧山”,不仅仅是山的名字,也指山色的青翠苍绿,指环境的幽静深远。作品开篇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直接触及诗题,突出题旨,起到了很好的唤一起读者注意作用。
“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以问句的形式突兀领起,而此处又并未作答,而是绕开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续上了一句“笑而不答心自闲”,委实接得蹊跷,令人感到迷一离。“笑而不答”,形象地再现了诗人当时憨态可掬的情态;“心自闲”,既写出了诗人隐居山水之中的心境,也写出了诗人对“何意栖碧山”的司空见惯与不以为奇的常态心理。正如前面欣赏家赵其钧说的那样:“对于诗人来说,正如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本句妙在不答,这‘笑而不答’不仅使作品‘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更为读者设置了诸多疑惑与想象的空间,加大了诗意的内涵。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两句既是写碧山景致之美,也是对开篇“问余何意栖碧山”的巧妙作答,诗人此时的心境可见一斑。据说诗人李白当年隐居碧山时常坐在溪边的一处平坦的大山石上读书,面对的正是穿行于山间林荫之中淙淙作响的小溪。春日,陶林与青山相伴,落英与流水同归。缤纷的桃花随着清澈的溪水悠然飘向远方,已然晋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两句诗体现了幽静的环境与诗人的心境的物我合一。这一令诗人物我两忘的幽静之所绝非“人间”任何美景所能比拟的。从这两句诗中我们清晰可见的是诗人酷爱自一由、天真、开朗、乐观的性*格和钟情山水、淡薄名利的人生观。
这首诗融叙述、描绘、议论、抒情于一炉,统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于一篇,结构转接灵活,描写虚实并举,词句自然质朴,语势舒缓悠然,意蕴深厚,心境淡然,小篇幅,大容量。
2010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