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诗歌 > 诗词鉴赏 >

滁州西涧的诗意

<<回目录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呜。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简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景物,但经诗人的描绘,却成了一幅意境幽雅的水墨画,极具自然之野趣,闲静恬淡,含蓄简远。此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诗人写西涧的优美、幽静,譬如摄像,西涧就是一个聚焦点。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丛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树的清幽境界。诗人以“独怜”二字领起,把自己置身于西涧僻静的环境中,去独自观赏山水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声息。也使读者似亲眼见到诗人正踽踽独行于山水之间,充分领略自然美景,一洗胸襟。诗人特别喜爱他脚下涧边的幽草。草用“幽”字来形容,不仅写出了草的茵绿、繁茂、厚密等形态,而且写出了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等意态,一现幽僻氛围。而涧边之上则是层层峰峦、树高林密,黄鹂就在林木深处,那婉转悦耳的欢鸣不断传到诗人的耳朵里,使诗人心神陶醉。如果说“幽草”给诗人以静的感受,鸟鸣则带来了动的乐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这两句用笔简练,意境清幽,还成功地运用了古典诗歌中以声衬静的手法,使画面生机盎然。这种幽静绝非是沉寂,草自绿,水自流,鸟自啼,这是一种充满了生机的清幽的境界。无疑,这种境界渗透了诗人情感,是诗人以其恬淡、闲适之情描画出来的艺术情景。后二句写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动,悠然寂然。似乎只写野景,却是景中婉转达情。

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滁州西涧》就表达了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诗人将自己的这份情感,巧妙地隐藏在笔下的物景背后,触之不能及,品之却极有味。且这种情感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且弥漫于全诗的字里行间,使诗拥有了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诗中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构成的是一片萧疏淡远的自然之象。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这种心境是一种剔除了尘世烦扰而无所奢求的悠闲和宁静。

诗人长期于宦海浮沉,早就厌倦那繁华嚣尘的送往迎来,应答酬唱,他祈求的是一避喧嚣的清净如草的境地,期待的是自然的风雨给予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