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传留下来的仅有15首,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诗句流畅,比兴深远,自然平易。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
诗句赏析:《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6.姑苏:即苏州。
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译文参考】
月亮沉落乌鸦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秋霜,面对岸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半夜里,苏州城外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简析】
(简析一)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清霜满天。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夜深难眠,又听到从苏州城西寒山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幽静得更令人难耐。
这首绝句,写诗人在江南旅途中,路过苏州枫桥停船过夜的情景。客船,旅途中所乘的船只;愁眠,含愁而睡、难以成眠的人。全诗围绕“客”“愁”二字,展开了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
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或许受到天色变化的刺激吧,远远近近有内只乌鸦惊叫起来。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所有这些全是诗人在船舱里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入夜以来,江岸边飒飒有声的枫林,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都在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便他不能入睡,越发凄凉难耐了。
“冬嗡——冬嗡——冬嗡——”,寒山寺的半夜钟敲响了,凝重,悠长,划过夜空,越过江面,飞进这江边小船的船舱里来,扣击着、抚慰着远方来客的愁怀,使人感到轻柔的暖意,同时感到他乡之夜的宁静、深沉……
古人写诗,最爱借景抒情,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首绝句便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简析二)“愁眠”是全诗基点。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满腹旅“愁”,虽“眠”而未能入睡,一切有特征性的江南水乡夜景,都通过“愁眠”者的感受反映出来。目送“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华降落;而与“愁眠”者始终相“对”、做伴的,只是几树“江枫”、数点“渔火”。这一切,自然更添旅“愁”。好容易熬过前半夜,刚有睡意,而寒山寺的钟声,又飘进船舱。
“月落乌啼霜满天”,写作者泊船江边,夜深难眠之时,走向船头,翘首仰望,只见斜月西沉,霜气逼人,在这深秋的夜晚,宿巢的乌鸦不知受到什么惊扰,而发出一声声的啼叫。这个景色和声响是极其空旷寒凉而凄楚的,它更加触动了诗人本来就很寂寥愁苦的心。接着“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进一步写出眼前的景物和深夜难眠的原因。岸边的枫叶,江心闪烁的渔火,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景。然而对心绪不佳的诗人来说,美景引发的却是别一番滋味:枫叶,成了深秋寒凉、一年将尽的象征;渔火,使人想起渔家孤寂冷落、飘泊不定的生活。“对愁眠”三字,准确地传递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满腹惆怅。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主要是从听觉上来突现作者的心绪。正因为愁苦难眠,诗人异常清晰地听到远方姑苏寒山寺传来的夜半钟声。一个“到”字,把钟声的徐徐而来,听者的专注之神展现出来。可以想见,这钟声敲在游子的心坎上,将是如何的清寂、孤单。于是就更增添了一层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