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
皇甫冉
门外水流何处? 天边树绕谁家?
山色东西多少? 朝朝几度云遮?
【解析】
皇甫冉这首诗的特点是以问诘谋篇。诗人所置之问,是不需回答的,因为答案已在问话之中。在我国古代散文中常用以答示问的省略写法(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有问之”,问什么没有写,但从回答的话语中不难推测,问的是郭橐驼种树的诀窍),这首诗写法恰相反。诗人明明知道,李二司直居住在云树苍茫、水流门前、山色变幻、朝晦阴晴不同的环境之中,却饶有兴致地询问:那门前的流水正流向何方?天边的绿树掩映着谁的房舍?山色东西有哪些不同?一天之中你那幽绝的居处有几次被云霞遮掩?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但我们却立即可以想象到,那崇山峻岭里,那绿树拥围下,那白云时显时露时裹时罩之中,那门前流水的潺潺声底,深卧着李二司直的居处。这分明是从全景来看他的所在,由这样的环境,想见其人,李二司直的情趣与追求也就不难想见。四句四问,问出了关切、欣羡、感佩之情,幽深、神秘、非凡之感,这比起直接去描写李二司直的山家山居,更多了一层想象的乐趣。诗人可能并没有亲历李二司直的居处,或者即使去过也仍有深入了解的兴趣,问语相续而出,见其欲知不厌其详,而《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这样的题目,使诗中在问语之外不需出现任何絮烦的说明之语,全诗显得单纯明快。
先秦诗文,楚辞中的《天问》、《卜居》,《管子》中的《问》,都是以问诘谋篇的。后世嵇康《卜疑》仿《卜居》,《颜氏家训》的 《归心》篇《释一》仿《天问》,全是问诘满纸。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九引黄玉林的话说唐皇甫冉这一篇《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盖用屈原《天问》体”,对此,钱钟书《管锥编》论及《天问》时,说黄氏“颇似造作谱牒,远攀华胄。实未须于五七言诗外别溯。如陶潜,《赠羊长史》;‘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 非其体乎?正不劳遥附《天问》耳。”陶渊明这首诗的意思是,如果羊长史路经商山,请替我代向商山四皓即绮里季、角里先生等四位隐士问候,看一看谁还在那里采集紫芝,相隔日久,当年四皓隐居的深谷或许已经荒芜?通过问语,表达了对隐士高洁情操的怀念与敬仰。与陶渊明《赠羊长史》相比,《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以问名篇,所问更直接围绕被问者的生活。
《管锥编》多有举诗词以问诘谋篇的。就其例而言,通篇问问紧接,流露出一种急切的情绪,或表达久别之后,迫不急待地要想知道故乡的许多情形,恨不能一下子就获得所想知道的一切。如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截去首尾,中间自“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至“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凡12句,蔚为大观,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问到,游子那种好不容易见到故乡人的激动心情,一问到底而不遑待答的神情,跃然纸上。李端《逢王泌自东京至》:“逢君自乡至,雪涕问田园:几处生乔木?谁家在旧村?”关怀的是村落的变迁。《中兴群今吟稿》戊集卷四高九万《舍侄至》:“故山坟墓何人守?旧宅园亭几处存?”惦挂的是家族的兴衰,问得周到,问得细致,见其关注的无微不至。还有一类是表面问事而实则探人。王次回《疑雨集》卷四《临行口占为阿锁下酒》:“问郎灯市可曾游?可买香丝与玉钩?”起问情境似《诗经·郑风·溱洧》“女曰: ‘观乎?’士曰: ‘既且。’”意在邀请情人一同前往,而不在获得答案,可谓情在问外。还有一类,句句连问着重在表达问者疑团丛生,问不胜问,可纳入《楚辞·天问》体,如杜牧《杜秋娘诗》“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 目何为而窥?”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再抒鄙怀》:“谁蹇行地足?谁抽刺天鬐?谁作河畔草?谁为洞中芝?谁若灵囿鹿?谁犹清庙牺?谁轻如鸿毛?谁密如凝脂?谁比蜀严静?谁方巴賨赀?谁能钓抃鼇?谁能灼神龟?谁背如水火?谁问若埙篪?谁可作梁栋?谁敢去谷蠡?”六合万汇,无不穷诘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