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诗歌 > 唐诗鉴赏辞典 >

杜甫《登高》讲解

<<回目录

杜甫《登高》讲解.png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于大历二年(767年)暂栖夔州时所作。杨伦在其所撰《杜诗镜铨》中赞此诗“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则称颂此诗“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律诗第一也。”二人的评价是确切的。但认真体味,杨伦乃赞其写景抒情“高浑一气”是“二者兼而有之,写来又须分明”,胡应麟则是盛赞此诗意境、布局、炼字和格律的讲究,“堪推为绝唱”。诗题“登高”,乃诗人通过登高所见之秋江景物,抒发了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怀。全诗沉郁、苍凉、慷慨、激越。它的构思布局极富特色,以景起,以情收,前半写景,以景带情;后半抒情,以情映景。

诗的首联上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兀起,以所感、所见、所闻示登高,来势突兀,出人意表。开头的“风急”二字(连带后面的“猿啸哀”)既状夔州这一特定环境的特有景色;夔州濒江临峡,素以猿多、风大著名:又曲示“登高”,因人越在高处,就越会感到风急、风猛。这是写所感。下接的“天高”二字乃写所见。秋深日丽,秋高气爽,人越是在高处,视野就越加辽阔,也就会看到“天”也越加杳冥澄朗,一个“高”字写出由所见带来的所感。也正因人在高处,听到远处传来的猿啸也就更“哀转久绝”,一个“哀”字摹写出所闻引起的所感。如果说首句写的是始登高处的话,下句则为高处立定后俯视之所得了。登高俯瞰,只见江面上洲渚浩澈净清,岸沙洁白炫目,水鸟低回旋掠。全联绘状了天上、江面、远声、近景,连出风、天、猿啸,渚、沙、鸟飞六种景物,组成了一幅声、色、光兼备的精美画面。此联上下连出六种景物,两两成对,读来不仅毫无堆砌之感,而且把人们带入了由此而生的既幽洁又富动感且充满了秋韵的意境。此联十四字“尽谢斧凿”又无一虚设,无一不精,唐和后世的诗人词客十分赞赏,纷纷起效。

颔联承首联续写所望,从大处落墨。三句“无边落木萧萧下”写放眼回顾,目光所及的无边无涯的落木都在秋风中萧萧作响,可谓秋声紧,秋意浓。这里暗应了“风急”。四句写脚下浩荡的江水滚滚而来,江流急,江水淼。此句照应了 “渚”的“清”和 “沙”的“白”。这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被人誉为“古今独步”、“诗中化境”。这既因其基于诗人化主观感受而出的夸张描绘,纵横交织地突现了景物的“悲壮中更其阔大”(黄叔灿《唐诗笺注》);更由于诗人在写景的同时,注入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透过这一沉郁悲凉的对句,足窥作者出神入化的笔力。诗的前四句写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上有下,有远有近,写尽了一派萧索苍凉的秋景,自然而然地勾起了下面四句所写的感情活动。颈尾二联就以悲秋为主线,咏叹了激起悲秋的种种因由。

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细分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为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其实罗所指出的 “八意” 皆为言“悲”。一“万里”,悲离乡远; 二“悲秋”,悲时惨凄; 三“作客”,悲羁旅; 四 “常作客”,悲长久漂泊异乡; 五“百年”,悲年老迟暮; 六 “多病”,悲体衰多病;七“台”,悲高远寂寞;八“独登台”,悲孤独无亲朋。如此秋日,如此凄境,何以堪?焉得不悲?两句包容极大,又用“万里”、“百年”接应上联的“无边”、“不尽”,写得情景十分融洽,诗意蕴藉悱恻缠绵,使人感受到诗人沉重的感情脉动。

尾联二句,则是在五、六句基础上再作深一层的抒怀,发抒深深的感慨。七句承五句,由于“常作客”,自生计日蹙,“艰难”备尝。也正是由于这个迫于国事日艰,战乱未已,多年处在颠沛流离中的“常作客”,白白地消耗了人生时光,已“繁霜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夙愿恐再难展了,当然令人“苦恨”不已。八句承六句,正是因为“多病”,则不仅“潦倒”之态日增,而且连聊以排忧的“浊酒杯”也不能再举,只好“新停”了。酒停了,就更无以排遣愁怀,心境的悲凉也只会有增无减了。

全诗前出凉秋景,后应感怀情,皆紧紧围绕“悲秋”中心。景因情出,情由景生,又相生、相比、相映。一边是自然界的满目秋色,满耳秋声;一边是诗人胸中的无限感喟,无尽愁怀。情与景息息相连,毫发相协,确实是“二者兼而有之,写来又须分明”。诗的结构和手法也是摇曳生姿,不同凡响。首联一句数景,二联一句一景;颈联每句咏了几件事,尾联则又是一句以一意为主,真乃错落有致。属对精工,处处对仗(上半对下半、句对句、词对词)。而且妙在看去“未尝有对”,却自然而然,不对而对,几乎难见“对”迹,且神韵妙趣皆隐寓其中。诗又“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都不敢道,决不能道者”(胡应麟《诗薮》),推为“绝唱”,推为“古今七律第一”,不为过誉。

由此观之,“分写情景”法是诗人抒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要领有二:一是景、情分明;二是“二者兼而有之”。欲景情分明,易做到;使“二者兼而有之”——景由情出,情因景生,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却匪夷所思。这是诗人竭力追求的审美境界。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