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解析】
一首好诗,只有好的开头和好的中篇那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好的结尾。刘勰说:“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文心雕龙·章句》)说明诗歌的结尾追媵着诗歌开篇和中篇的思想感情,具有增强诗歌艺术魅力的作用。它是临去那秋波的一转,激发人们的留恋、惆怅、感伤或激奋等等的情怀。这就要求“为诗结处总要健举”,也就是说诗歌的结尾要完固有力、有气概、不同凡响。唐人对于诗歌结尾是很重视的。唐人小说记载,初唐的沈佺期和宋之问(文学史上号为“沈宋”)以及其他同僚共作应制诗,中宗命昭容上官婉儿评诗。对沈宋所写的二首诗,她认为沈不如宋:“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词气已竭,宋犹健笔。”上官婉儿评诗的着眼点就在尾联的“健”与“竭”上。王维《观猎》便是一首结处健举的完美无疵的好诗。施补华《岘佣说诗》评论此诗道:“起处须有峻嶒之势,收处须有完固之力,则中二联愈形警策。如摩诘‘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倒戟而入,笔势轩昂。‘草枯’一联,正写猎字,愈有精神。‘忽过’二句,写猎后光景,题分已足。收处作回顾之笔,兜裹全篇,恰与起笔倒入者相呼应,最为整密可法。”
诗歌结尾如何才算健举呢?首先,“收处须有完固之力”。即结尾要有力度。刘勰曾指出:“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文心雕龙·附会》)结尾无力,则功亏一篑。元代乔梦符曾用六字来概括作诗之法:“凤头、猪肚、豹尾。”豹尾,即比喻诗歌的尾联要像豹尾一样具有力度。《观猎》一诗,首联点题,颔联写出猎,颈联写猎归,然后用“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来结尾,兜裹全篇。虽然尾联和前面三联相比,显得平和恬静,但由于用了“射雕处”和描写了心理上的激情,同时又用“千里暮云平”写出了壮阔的空间,故读来依然气势磅礴,豪健有力。在力度上决不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来得逊色。其次,结处欲健举,宜作回顾之笔,前后呼应,“首尾相援”(《文心雕龙·附会》)。《观猎》尾联以 “回看射雕处”来“追媵前句之旨”,又以“千里暮云平”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了交代,从而与前面的出猎时“风劲角弓鸣”的紧张壮烈的气氛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等句所呈现的千里驰骋之场景紧密呼应,首尾二联因而顾盼生辉。最后,结句要健举,还应当纡徐有韵味,作到言已尽而意无穷,文已尽而情有余。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指出:“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观猎》首联便倒戟而入,渲染和描述了紧张激烈的狩猎场景,气势轩昂,中间二联亦迅猛快捷,快人快语,诚如顾小谢的《唐律消夏录》中所说:“全是形容一快字,耳后风生,鼻端火出,鹰飞兔走,蹄响弓鸣,真有瞬息千里之势。”但诗人在尾联却描绘了一幅安恬的图画,叙写了狂风暴雨之后的那种松弛宁静的情绪与心境。一快疾,一恬静,相映成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此诗便合此道,因而纡徐有韵味。而诗人之方法便是以景结情:“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诗人在这儿并不直说他对狩猎的观感如何,而是用客观景物来抒发情感,在这平和安详的景物中,凝聚着诗人对于狩猎的恣情快意的留恋和回味,蕴藏着诗人那狂热过后的安恬心境。这种技法的运用,正和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不直说愁有多少,而是以一江东流的春水这一意象来象征、比喻和暗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以景结情,以不言而言之,大音稀声,从而具有余音袅袅、临去秋波一转之魅力。“为诗结处总要健举”道出了诗歌结尾的规律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