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词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解析】
施肩吾,中唐诗人。此诗与耿湋的《拜新月》,并为七夕诗名篇。施肩吾有一个小女儿。他的《效古词》说:“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小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幼女词》大约写的就是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
诗开始用一个“才”字,强调出她年纪幼小,仅只6岁。“未知巧与拙”,意谓天真未凿,不谙世事。既补足上句的意思,而又含意双关,语带揶揄,“巧”字又暗中切合拜月乞巧的事。6岁儿童,自然不懂乞巧的真实含义,而偏要学大人拜月,当然不免会弄巧成拙了。开始这两句诗,不但对后两句起了铺垫作用,而且分明是出自一位慈父的口吻,充满对娇小女儿的爱怜和讪笑。第三四句正面写其拜月。“向夜”、“堂前”先点明时间、地点。“学人”表明她是在仿效大人。是夕堂前一定还有其他人包括她的姐姐们拜月乞巧。而“堂前”、“学人”两词一用,越发显得她是那么郑重其事。我们知道,唐人的七夕节,是隆重而热闹的,试想在这样的场合,成人群中夹杂着一位淘气的6岁小姑娘,学着大人的样子拜月,是多么可笑!读到这里,会使人忍俊不禁。短短四句,不仅勾画出一位天真活泼、稚拙之状可掬的小大人形象,而且仿佛还使我们看到在一旁含嗔微笑的慈父。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妙趣横生的唐人拜月风习图。
本诗与耿湋的《拜新月》,“情事各别”,艺术上也各有千秋。如果说耿诗善于从行动表现人物情态心理,“妙作善观语”,那么此诗则是从慈父眼里看出、口中道出,本色如话,富于生活情趣。所谓“本色如话”,就是指日常生活本色语言。语言以朴素、自然、隽永为特征而带有生活的醇美和芳香。即如本诗,不仅风趣,而且是诗人感情真实的自然流露、洋溢着亲子之情,读起来亲切、熨帖、醇厚,所以如 “太羹元酒。”
中国古典诗歌,有重视语言本色美的传统。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专论钟嵘的《诗品》,就反对诗歌语言过分雕饰和用典,他所提倡的“直寻”和“自然英旨”创作主张,就含有用活色生香的本色语的意思。清代诗论家刘熙载说: “奇语易,常语难,诗之重关也。”(《诗概》)张问陶说: “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正纯始自然。”“常语”,就指普通本色语。要用得好,是非常不容易的,它必须经过提炼,是诗人苦心经营、向民间语言学习的结果。民歌就具有这种语言本色美,也是许多唐人绝句的共同特色。
表现童真童趣的诗歌,在唐以前著名的有左思的《娇女诗》,在唐代则数杜甫在《北征》诗中的片断描写和李商隐的《娇儿诗》。这些作品多用铺叙的笔墨写儿童的天真情事,各有特色,然而如本诗这样用本色如话的语言,寥寥几笔把儿童的天真写得如此妙趣横生者,尚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