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舆是楚国的一位贤者,他因为愤世嫉俗而假装痴狂。一天,他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边。歌词大意是:“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学说和道德为什么如此不受重视!饼去的已经不能够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追求。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政的人都很危险啊!”他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孔子听了之后心旷神怡,赶快下车,想要与接舆进一步交谈。但是,接舆却快步走开了。不久,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这一年是鲁哀公六年,孔子已经六十三岁了。
周游列国(八)
孔子曾经说过:“鲁国、卫国的政治,就好比兄弟一样。”这时,卫出公辄的父亲蒯聩没能继位,流亡在外,诸侯对此事屡加指责。孔子有许多弟子在卫国做官,因此,卫出公想让孔子来执掌政事。子路说:“卫君等待先生前去执政,您执政以后,打算先抓什么呢?”孔子思考了一下说:“一定要先正名分!”子路不以为然地说:“有这样的事情吗?先生太迂阔了,为什么要正名呢?”孔子不高兴地说:“鲁莽啊,仲由!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耳;说话不顺耳,就办不成事;办不成事,礼乐就不能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会准确适度;刑罚不准确适度,百姓就会手足无措。君子办事必须符合名分,说话必须切实可行。”
第二年,冉有为季氏统帅军队,和齐国在郎地作战,取得了胜利。季康子问他说:“先生的军事才能,是后天学来的呢,还是天生的呢?”冉有回答说:“这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季康子接着问他说:“依先生之见,孔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冉有回答说:“任用他必须要有正当的名分,让他把德政传播给百姓。这样做,即使与鬼神对质也没有遗憾。如果让孔子像冉有我一样去打仗,即使封给他千社,他也不会答应的。”季康子说:“我想召他回来,可以吗?”冉有回答说:“如果您想要召他回来,只要不让小人从中作梗就可以了。”这时,卫国的权贵孔文子打算攻打太叔,向孔子询问计策。孔子以自己不懂军事相推辞。回到住所,孔子当即命令弟子们备车,准备离开了卫国。他说:“鸟儿能够择木而息,但是树木怎么能选择鸟呢?”孔文子得知孔子打算离开,便坚决挽留他。正巧这时,季康子派使者携带厚礼来迎请孔子,孔子就回鲁国去了。
孔子周游列国,历经十四年才返回鲁国。
治书教学
孔子回国以后,鲁哀公和季康子都曾经向他咨询过有关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是,他们最终没有重用孔子,孔子也没有追求功名利禄。他在晚年的时光里,把自己的一精一力集中在整理古籍以及教育弟子等方面。
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诗》、《书》残缺不全。孔子便追溯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删释《书传》,上起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穆公时期,依照顺序整理、编排。他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还能讲述,只是夏代的后继杞国没有足够的文献来证实这些制度。殷代的礼仪制度,我还能讲述,只是殷代的后继宋国没有足够的文献来证实这些制度。如果杞国、宋国的文献充足,我就能以充分的证据来证实这些制度了。”在考察了殷代对夏代礼乐制度的增减以后,孔子说:“即使是往后一百代,增减的情形也是可以预知的。因为一个是重视文采,一个是重视质朴。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借鉴夏、殷两代的礼仪制度而制定的,它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代的礼仪制度。”所以,《书传》、《礼记》是孔子编定的。
孔子对鲁国的乐官太师说:“音乐的演奏规律是可以通晓的。开始演奏的时候,五音要协调一致,接下去,节奏要和谐,声音要清脆,连续不断地演奏,这样,直到整首曲子完成。”孔子又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开始考订残缺的诗乐,使《雅》、《颂》都能配上原有的曲调。”
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孔子把其中重复的删掉,选取可以用于礼仪教化的,上采自殷代的始祖契、周代的始祖后稷,中段述说殷、周两代的盛世,直到周幽王、厉王时期的政治缺失,而开头第一篇则是叙述男一女夫妇关系和情感的诗。所以说,《关雎》篇作为《风》的开始,《鹿鸣》篇作为《小雅》的开始,《文王》篇作为《大雅》的开始,《清庙》篇作为《颂》的开始。对于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配乐歌唱,以求符合《韶》、《武》、《雅》、《颂》乐曲的音调。从此,先王的礼乐制度才恢复了旧观而得以称述,王道完备了,孔子完成了六经的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