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盛宴,智慧的碰撞,如此绚烂多姿。
中华文化的根基,在交锋中日益坚固。
那是思想者心中永恒的天堂。
圣人之交
老子,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镇)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相当于现在国立图书馆的馆长。
孔子到处游说,希望获得诸侯们的欣赏,没想到老是碰钉子。孔子听说老子的学说很受到世人的推崇,便一直想找机会当面向他请教,于是来到了周都洛一陽一。
一开始,孔子对天下大事大肆议论了一番,老子听了孔子的谈论很是不以为然,说:“您所说的那些遵循礼仪的人,他们的一尸一骨都腐朽了,但他们腐朽的君子理念,现在却还一陰一魂不散。其实君子遇到合适的机遇就可以去做官,乘座豪华的马车,遇不到合适的机遇就会随遇而安,当个一般的老百姓。不管外在的环境如何,君子还是君子。我听说,会做生意的商人会把他的货物严密收藏,不让其他的商人看到,仿佛自己什么也没有,货物自己也紧缺得很。君子有高尚的德行,但表面上谦让的好像很愚钝的样子。抛弃您的骄气和过高的欲一望、姿态之色和一婬一荡之志吧,这些都对您的身一体没有好处。我所要告诉您的,就是这些而已。”
孔子离开周都后,对学生们说:“我知道鸟有飞翔的本领,我知道鱼有游泳的能耐,我知道兽有奔跑的特长。能跑的兽可以用网去捉它;能游的鱼可以用线去钓它;能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是怎样乘风而起、直上云霄的了。但我今天看到老子,却全明白了,他大概就是一条龙啊!”
老子研究道德,他的学说以自我隐逸和不求名分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到周朝渐渐衰落了下去,于是就离开了。到了散关,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勉为其难地为我写本书吧。”就在这个时候,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为上、下篇,阐述有关道德的内容,共五千多字。然后他就离开了,没有谁知道他的最后归宿。
有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写书十五篇,论述道家的作用,据说他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
老子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是两百多岁,因为他研究道德,所以有益于健康长寿。他在后世人的眼里,就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逍遥的庄子
庄子,蒙地(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名叫周。庄周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官吏,史称“漆园傲吏”,是地方官吏的楷模。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人。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他不愿与其他的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的学问广博,各个方面都有涉猎。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因此他著述的十多万字,大体上都是类似寓言。此外,他还写了《渔父》、《盗跖》等文章,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也用来阐明老子的学问。但是像他写的《畏累虚》、《亢桑子》这样的书,都是空谈而没有事实根据。
然而庄子善于编织文字、分析词句,善于描摹事物、抒发一情感,故意捏造事情,以攻击儒家、墨家的学说,即使是当代有名的学者,也难免受到他的批评。他的言辞潇洒自如、随一心一所一欲,因此上自王公大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没有人能够真正地了解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有学问且贤能,于是派使者携带厚礼去邀请他,并且许诺让他做国相。庄周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两黄金确是非常厚重的薪金,卿相也是十分尊贵的职位。但您难道没见过大王祭祀时所用的牛吗?饲养它几年后,给它穿上带花纹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其实就是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在这个时候,即使它只想做一只安分平凡的牛,恐怕也没法做到了!我如果接受了大王的任命,就会是那样的下场了!您赶快走吧,不要在这里打搅我清心修道!我宁愿在污水沟里戏水,享受快乐,也不愿让国君束缚我自一由的生活;我宁愿一辈子不做官,享受平凡带来的那份平静,也不愿放弃我现在安宁、快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