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史书 >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

“牧野大战”发生在哪里?

<<回目录

“牧野大战”是武王伐纣过程中的一次规模宏伟、影响深远的重要战役。据史籍记载,周武王率领的“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和庸、蜀、羌、髳、微、、彭、濮等方国部落的盟军(《史记。周本纪》),“朝至于商郊牧野”(《商书。牧誓》),一举战胜了殷纣王的70万军队。此战决定了殷商的灭亡,奠定了周武王立国的基础。

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地方?古往今来,人们意见纷呈。《尚书。牧誓》孔传云:“牧野,纣近郊三十里地名牧。”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坶,朝歌南七十里地。《周书》武王与纣战于坶野。”坶即牧。《后汉书。郡国志》云:“朝歌,纣所都居,南有牧野。”《水经。清水注》:“(清水)东南历坶野。自朝歌以南,南暨清水,土地平衍,据皋跨泽,悉坶野矣。《郡国志》曰,朝歌县南有牧野。《竹书纪年》曰,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通典。州郡》:“郊野之地,即纣都近郊三十里即此也”。上列古书的记载,虽各自指出了“牧野”的大致方位,但都没注明其确切的地望。所以在今人的著作中,对此也语焉不详。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认为“牧野”在今河南汲县。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则认为在河南淇县南。“牧野大战”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孙作云主张,广义的“牧野”泛指河南地界中的黄河以北,北及辉县一带的地方。这一带在商代末年是牧地,所以叫“牧野”;狭义的“牧野”在今河南新乡至汲县一带,因为在新乡城北10里有一“牧野村”,即今河南师范大学所在地。这就是“古牧野地名遗留,商周之际的牧野大战,即在此一带地方作战”。这是由于新乡、汲县处在古黄河的“北曲之地”,是纣王畿的南大门。从地理上说,纣要阻止周人从西方沿黄河东进,必定要在此布兵防守。即所谓纣兵发70万在“牧野”拒周。从距离上看,新乡距朝歌恰为70里。另外,从汲县城西山彪镇出土的周初铜器《小臣殷》上的铭字“牧”来判断,“牧野”就在其附近。(孙作云《商周之际的“牧野大战”的“牧野”在哪里》,载《历史教学》1961年第8、9期)。

也有人认为,牧野不是一个特称的地名,而是一个泛称的方位。“所谓牧野,是商都郊区”。如《尔雅。释地》曾说:“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因此,《尚书。牧誓》中的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应读作“商郊、牧、野”,指的是商邑外的四周,自郊至牧而野,由近及远的一定范围内。《墨子。明鬼》说过:“与殷人战乎牧之野”。可见,“牧之野”

不是一个地名。宋人夏在其《尚书详解》中曾明白地说过:“牧野乃凡郊外之统名。”(代夫《“商郊牧野”辨》,载《史学月刊》1981年第5期)。近年来,我国各地广泛进行了地名普查活动,解决了不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阎正通过地名普查,根据《汲县县志》“在县南陵西社,周武王伐纣陈师牧野即此。《诗》云,牧野洋洋是也,《舆地广记》‘故商都牧野之邑’,《寰宇记》‘近郊三十。’”以及《新乡县志》“牧野在县东北八里,即古牧野,武王伐纣陈师之地”的记载,指出“牧野”的确切位置“在

今新乡市郊区牧村公社的所在地西牧村大队“。在牧村公社,有许多古代留下的地名皆与武王伐纣有关。如牧村西南的古龙岗(今扬岗)、古凤岗(今茹岗)、古龟岗(今畅岗)等,相传是武王兵临牧野时驻扎的村落。其东北就是南下御周的商军营寨,后称”御寨“(今御河)。其它有关的地名还有”斩将屯“、”分将池“、”拜将台“、”太公池“等。特别是阎正新发现的濒于湮灭的”牧野兴国寺“和寺前倒卧的石碑,为确定牧野的地望提供了重要的证据。碑文写道:”……旧有兴国寺者,年久未见遗趾,隆庆中有叔庠生者,穿井见石,上注兴国寺字样,造于汉明帝年间。……牧村,即周武王伐商之所。“(阎正《牧野大战究竟在何处?》,载《地名知识》1981年第3期)

上面几种关于“牧野”的考证意见,哪一种最正确呢?

(黄显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