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史书 >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

哥老会起源于何地?

<<回目录

哥老会的起源,同会史研究中的许多纷繁迷离的问题一样,至今仍是悬而未解。

哥老会究竟起源于何地?关于这个问题,解放前的研究者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平山周在《中国秘密社会史》中说:“哥老会或称哥弟会,其成立在乾隆年间。同治时,平定粤匪以后,湘勇撤营,穷于衣食之途从而组织各体,于是哥老会始盛。”文中对地点问题避而不论。陶成章《教会源流考》中说,太平天国后期,“天国之命运日促。李秀成、李世贤等知大仇未报,而大势已去,甚为痛心疾首,并知湘勇嗣后必见重于满政府,日后能有左右中国之势力者,必为湘军无疑;于是乃隐遣福建、江西之洪门兄弟,投降于湘军,以引导之。复又避去三点、三合之名称,因会首领有老大哥之别号,故遂易其名曰哥老会”。这里含糊其辞,似乎可以理解为哥老会发源于福建、江西的洪门组织。也有人根据传说,认为哥老会、三合会、天地会均发源于

金台山盟会(台湾)。另有人认为哥老会是粤中某姓为反清复明而创建的。解放后,不少学者对哥老会起源问题作了认真细致的探讨,但意见不一致。1951年黄芝冈撰文提出哥老会是明代万历年间河南矿徒的组织。哥老,当正名为“角脑”,角脑即“龙头”(也即“铜头”),后转音为“国噜”、“哥老”。万历年间,人民不堪开矿之扰,激变亡命,成群入山,形成“私采”组织。他们把同群相的固有神确定为异姓兄弟的会纪律。清初,这些山内流民入川觅地开垦,移徙生活渐变为农耕生活,仍保留着原先同群相的风气。陈湛若、胡珠生在1952年发表《哥老会起源初探》一文,认为哥老会起源于康熙未年至雍正初年的四川。“哥老”系四川方言,其意为“哥弟”。哥老会的名称出现于同治以后,此前称为“啯噜”。四川经历清初和三藩之乱,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地主阶级广为招垦,大量农民流入四川。

失去土地的农民便自发地组成哥老(啯噜)会进行反抗。

朱金甫利用清代档案材料考证哥老会源流,认为哥老会在清代咸丰年间以前,以江湖会的名号在民间活动,嘉庆时又叫仁义会。太平天国时,仁义会或江湖会的一些组织,变名为哥老会,并把重点放在清军营中,以清方勇丁及一些下级军官为重点发展对象。而江湖会是起自川、黔的。哥老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清代官方文书上是在同治四年,在哥老活动期间,原有的一些江湖会、仁义会等组织也继续存在并进行活动,但它们有时也使用哥老会这一名号,哥老会有时也用江湖会或仁义会的名称进行活动。随着清政府对哥老会的残酷镇压,哥老会后来又有许多化名,其中主要有园会、洪门、洪江会、老教会、英雄会。蔡少卿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哥老会发源于乾隆初年四川的啯噜会。它不是明末清初满汉民族矛盾的产物,而是康、雍、乾以来社会阶级矛盾的产物;不是郑成功派陈近南往四川“开忠山”的结果,而是四川民间自发组成的秘密结社;不是“反清复明”的组织,而是破产劳动者的互助体。嘉庆、道光年间,南方天地会势力北移,与川、楚一带白莲教、啯噜势力相结合,经过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了哥老会的组织名称。哥老会的前身是江湖会,而江湖会又是从啯噜(即钱会)变化而来的。由啯噜(钱会、佥会)变为江湖会和哥老会,以至长江会、洪江会、昌江会、英雄会等,才是哥老会的源流。

哥老会起源于何地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讨论,依然莫衷一是,“书被催成墨未浓”。但关于起源地点的探索,对进一步弄清哥老会的源流、质是很有价值的。相信随着资料的发掘、研究的深入,终有一天,“蓬莱有路教人到”。那么,本题将来一定会排除在“中国文化史疑案”的选题之外。

(霜明)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