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在拔摩
我要再一次谈起他。
上帝虽没有赐我言词,却赋予了我声音和燃烧的嘴唇。
我不配道出那完美的道,但我要召我的心灵到我唇边。
耶稣喜爱我,我不知为什么。
我也爱他,因为他使我的灵魂高出我的身躯,又深入我无法探测的堂奥。
爱是一个神圣的奥秘。
对于爱者,它永远毋需言词道出。
对于不爱者,它也许只是一句无心的戏言。
耶稣是在我们兄弟俩田头劳动时召唤我们的。
当时我还年轻,只有黎明之声进入过我的耳内。
但他如号角声一般的话音,却标志着我劳作的结束、激情的开始。
于是,我别无他路,惟有在陽光下前行,膜拜现时的韶华。
你是否能够想像:有一种威严如此仁慈以至不显威严,有一种美如此摧探乃至不易察觉其美丽?
你能否在梦中听到一个为狂喜而羞涩的声音?
他召唤我,我便跟从了他。
当天傍晚,我回到父亲家里取一些衣裳。
我告诉母亲:"拿撒勒人耶稣要我作他伴侣。"
她说:"孩子,和你兄弟一样走他的路吧。"
于是我伴随了他。
他的芬芳将我召唤,对我施令,但只是为了把我解放。
爱对爱的宾客是一位慷慨的主人;而对不速之客,爱之厦却是一场幻影,爱也是一个嘲讽。
现在,你想听我解释耶稣的奇迹。
我们都是此刻的神奇迹象,我们的圣主便是此刻的中心。
但他并不希望他的迹象被人知晓。
我曾听他对被子说:"站起来回家吧!但不要告诉祭司是我治愈了你。"
耶稣的心思并不在残破者身上,而是在强壮、挺立的人身上。
他的思想追寻并把握住别人的思想,他完备的精神也造访别人的精神。
就这样,他的精神改变了那些人的思想和精神。
这看起来是奇迹,但对我们的圣主而言,这不过如每日的呼吸一般轻易。
现在让我谈谈别的事情。
有一天,他和我独自在一片田野里行路,我们都感到饥饿,于是来到一棵野苹果树前。
树枝上只结着两只苹果。
他抱着树干用力一摇,两只苹果落下。
他把两只苹果拣起,递给我一只,另一只他自己拿在手里。
我在饥饿中很快吃下了苹果。
吃完后我见他仍然把苹果拿在手里。
他把苹果递给我,说:"把这个也吃了吧。"
我接过苹果,饥饿之中不觉难为情,吃了起来。
继续赶路时,我看了看他的脸。
我如何向你描述我的所见呢?
黑夜里蜡炬在空中燃烧;
一个我们无法企及的梦想;
正午时所有的牧人平静又快乐地看着羊群吃草;
一个黄昏,一片宁静,一次归乡;
一场酣睡,一枕梦幻;
这一切我都在他脸上看到了。
他把两个苹果都给了我,可我知道他也同样饥饿。
但我现在明白了:在给我苹果时,他得到了满足,他自己吃的是另一种树上结的另一种果实。
我愿告诉你更多有关他的故事,但我如何能够?。
当爱变得博大,也就变得无言。
当记忆负荷过重,便寻求静溢的深处。
作者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