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外国名著 > 通往天国的阶梯 >

一 寻找天堂

<<回目录

第一章 寻找天堂

《圣经》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个时期,“永生”(immortality)在人类的掌控之中。

在那个被称为“黄金时期”的遥远年代,人和他的创造者都居住在伊甸园中,人照顾他漂亮的花园,而上帝则在午后的微风中读着经卷。“上帝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眼目,其上的果子好做食物。园子中又有生命之树和辨别善恶的树。有一条河流从伊甸流出浇灌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第一道叫比逊河,第二道叫基训河,第三道叫底格里斯河;第四道叫幼发拉底河。”

园中除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以外,其他树上的果子他们都可以吃。但他们若是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上帝就会让他们失去永生。

上帝耶和华说:

“看,亚当已经变得和我们一样

能辨别善恶了;

难道他就不会再去吃生命树上的果子

而得到永生吗?”

上帝耶和华把亚当

逐出了伊甸园,

在伊甸园的东边

设置了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

要他把守住通往生命之树的路口。

人就这样被驱逐出了可以掌控永生的地方。虽然被夺去了永生,但他却从来也没有忘记过它。不仅如此,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渴望着重新得到它。

自从亚当被逐出天堂后,英雄们就去大地的尽头寻找永生。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能看到一眼,也有些普通人称自己偶然发现了永生。

纵观历史,对天堂的追寻一直是许多人的终极目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千年纪元的早期,这种追寻又被欧洲大陆上那些强大的王国所发起。

新世界被发现了,我们似乎应该相信,它是探索者们在寻找海上路线去印度获取财富时偶然发现的。对,但也不全对。因为斐迪南(Ferdinand)国王、伊莎贝拉(Isabel)王后和西班牙王室最渴望找到的是长生不老的源泉:它能让老人重新回复年轻时的活力并使他们永远年轻,据说它是从天堂的一口井中喷涌出来的。

在哥伦布(Columbus)和他的船员们刚抵达他们所认为的“印度”(其实是美洲)时,他们就把对新世界的探索和寻找长生不老源泉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西班牙人讯问并折磨被俘的“印度人”,希望能从他们口中挖出长生不老源泉的秘址。

旁氏·德·里昂(Ponce De Leon)是一个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行家,也是个职业军人出身的探险家。他一路高升,做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Hispaniola,又名海地[Haiti],位于西印度群岛中部)和波多黎各(Puerto Rico,位于西印度群岛东部,如今是美国属地)的总督。在1511年,他目睹了对一些被俘的“印度人”的审问。最后的结果是,这些“印度人”介绍了自己的岛屿和岛上的珍珠及其他财宝,还赞颂了他们水域的水的神奇功效;说岛上有一股泉水,有一个“受年老病痛严重折磨”的原住民喝了一口后便“找回了年轻时的力气,并做了年时才能做的事情,他还找了一个老婆又生了许多孩子。”

年老的旁氏·德·里昂越听越兴奋,他坚信这些“印度人”所描述的就是长生不老源泉。他们对那个老人在喝了长生不老泉水后重返青春并结婚生子的补充,成为了这个故事最有决定性的一页──在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的法庭中,总会挂有许多名家的画作,当这些名家们描绘爱慕或是性爱情景时,都会将一个水池放进画面里。也许对于这一点最有说服力的便是提香(Titian)大约在西班牙人占领西印度群岛时创作的名画:《神圣与世俗之爱》(Sacred and Profane Love,1514,118×279cm,Borghese Gallery,Rome,布面油画,罗马博盖塞艺廊收藏)。

众所周知,画中的水池暗示了人在黄金年龄时的性爱。因为水池中的水代表着永葆青春的长生不老之源泉,从而拥有“所有年轻力壮的能力。”

官方历史学者皮特·马特尔·德·安哥拉利亚(Peter Martyr De Angeleria)对旁氏给斐迪南国王的报告做了记录。他在《新世界简史》(Decades of the New World)一书中写到,从卢克雅思(Lucayos)和巴哈马群岛(Bahamas)来的“印度人”声称,“那儿有一个岛……岛上有一处具有神力的泉眼……只要喝了那里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使老人重新变得年轻。”

许多研究──比如旁氏的《年轻之源:里尔那都·奥斯基的一段关于地理谜团的历史》(Fountain of Youth: History of a Geographical Myth by Leonardo Olschki)──都表明,找到“年轻之源是当时最盛行、最具有特色的对新世界的征服者们的绝大期望。” 毫无疑问,斐迪南国王就是其中一位很受鼓舞的人,他对所有关于“年轻之源”的消息都非常感兴趣并充满热切的期盼。

因此,当有消息说旁氏在寻找“年轻之源”的途中遇到困难时,斐迪南国王便马上给旁氏授以专权(1512年2月23日),并从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北部给他调来一支探险队。海军也接到命令去协助他,给他最快的船和最好的水手,以便他能顺利找到贝尼尼岛(Beininy)而不被耽误。但国王明确指出一点:“在你到达那个岛以后,你要给我发一份关于岛上情况的报告。”

在1512年3月,旁氏从北部出发去寻找贝尼尼岛。这次远征打着寻找“黄金和其他贵重金属”的旗号,而真正的目的则是为了找到长生不老的源泉。水手们不久就发现他们不是要到一个岛上去,而是要登临巴哈马群岛(Bahamas)的上百个岛屿,在一个接一个的岛边抛锚停靠,然后又离开。着陆的队员按指示去寻找不寻常的泉水而不是黄金。溪流中的水都被他们尝过了──对一个年老的人伊斯特&#8226;尚德(Easter Sunday)来说没有什么效果。接着,一条长长的海岸线映入他们的眼帘,旁氏把这个“岛”称作佛罗里达岛(Florida Island)。他们沿着海岸线一直前行并且不断登陆,而后又继续前行。再后来,旁氏和他的水手们进入了热带雨林,遍尝了那里无数的泉水,但没有一眼泉水具有他们所期盼的神奇效果。

这次任务的失败似乎丝毫也没有撼动他们对长生不老源泉存在的信念:它只是有待被发现。更多的“印度人”被讯问,有些人看起来比他们自己表述的年龄的确要年轻得多;其他人则重复讲述着“年轻之源”的传奇并明确认定它的存在。有这样一个传说──就像J·科廷(J.Curtin)在他的《早期美洲的创造之谜》(Creation Myths of Primitive America)一书中所讲述的一样──叙述道:当欧勒尔毕斯(Olelbis,意为 “他在上面”)──美洲西南部的印第安部落温顿(Wintun)的首席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他派了两个秘使到地球上建造了一个连接地球和天堂的梯子,在梯子的中间建了一个休息区,在那里有一池供饮用的纯净水。又在梯子顶部引出了两股清泉,一股用来沐浴,一股用来饮用。欧勒尔毕斯说,当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变老时,让他或她爬到梯子顶上去,饮用那里的水并在那里沐浴,他或她就可以重获青春而不老。

他们对于长生不老源泉存在于那些岛屿的某个地方的信念是如此强烈,在1514年──旁氏毫无结果地寻找了一年之后──皮特·马特尔(Peter Martyr)在其《第二个十年》(Second Decade)中告诉波普·里欧十世(Pope Leo X):

在离伊斯帕尼奥拉岛325里格(1里格=4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伯伍卡·俄里斯·安娜尼奥(Boyuca Alias Ananeo)

的岛屿。据岛上的人说那里有许多水源。最重要的是,那里的水人喝了以后可以变得年轻而充满活力。

不要认为这是轻描淡写说着玩儿的,因为人们已经把这个消息当作事实在宫廷里传遍了。可以肯定地说,几乎所以的

人──除了那些智慧和财富都有别于普通人的极少数人之外──都相信那是真的。

旁氏仍然不屈不挠。他在做了另外一些调查之后认为,他要找的那眼泉水可能是和某一条河流的地下通道秘密相连的。如果说他要找的泉眼在岛上的话,那么它的源头会是佛罗里达岛上的一条河流吗?

1521年,西班牙王室再次派旁氏去寻找长生不老的泉水。这次,他把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佛罗里达岛上,对于这次任务的目的没有一点疑问。几十年后,西班牙历史学家安东尼奥·德·赫雷拉·托德西拉斯(Antonio de Herrera y Tordesillas)在他的《印第安通史》(Historia General de las Indias)一书中这样写道:“他(旁氏)去寻找那在‘印度人’眼中十分有名的神圣源泉和长生不老之河。”他十分专注地寻找贝尼尼岛上的长生不老之源和佛罗里达岛上的那条河;他要找的是那些古巴和伊斯帕尼奥拉岛人所说的“老人们在河里洗过澡后就立刻变得年轻”的河流和它们的源泉。

旁氏并没有找到永远年轻之源。与之相反,他被“印度人”用箭射死了。此后,虽然个人对于什么神奇魔水的追寻还在不断地继续着,但皇室支持下的有组织的类似寻找却从此画上了句号。

第一章 寻找天堂

对长生不老源泉的追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徒劳的吗?斐迪南国王、伊莎贝拉王后、旁氏,还有那些在寻找途中死去的水手们,都是些像小孩子一样相信童话的傻子吗?

事情并不像今天的我们所理解的这样简单。在那个时代,《圣经》、异教徒的信念和一些有文献记载的伟大的探险家们,的的确确都一致认为在某个地方存在着一种水源(或是水果的果汁),能使人永远年轻而长生不老。

当年的凯尔特人(Celt)在岛上生活的时候就曾留下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说在一个秘密的地方有一个秘密的水池,旁边有一棵秘密的果树,找到它们的人都可以免于死亡而长生不老。北欧神话中的伊登女神(Idun)也住在一条神奇的小溪附近,在她的园子里有一颗苹果树,当众神们变老时就会到这里来吃苹果而重获青春。真的,“伊登”的意思就是“重新年轻”,她所守护的苹果树也被称为“众神的长生不老之药。”

这是关于赫拉克勒斯(Heracles)十二项英雄伟绩传说的回音吗?阿波罗神(Apollo)的一个女教士在一个神士所里预知了赫拉克勒斯将遇到的劫难,于是对他说:“当你把这些都完成以后你就可以得到永生。”要达到这个目的,赫拉克勒斯最后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从仙女赫斯佩里得斯 (Hesperides)的果园里带回那个神赐的金苹果。赫斯佩里得斯即“傍晚大地的女儿”,居住在大地的尽头。

难道希腊人和之后的罗马人就没有留下平凡人永生的故事吗?答案是肯定的。阿波罗神在夏普登(Sharpeden) 的身体上撒上圣水以后,后者便活了常人要活几辈子的时间。希腊女神阿芙罗狄特(Aphrodite)赐予水手法翁(Phaon)魔水,后者擦在身上以后就变成了一个“能让所有人倾心”的英俊青年。还有一个名叫德玛芬(Demophon)的小孩,德墨忒耳(Demeter)女神赐给他圣水,要不是他妈妈因为不了解德墨忒耳的身份而把他从女神身边夺走的话,他也应该能够得到永生。

还有关于希腊神话中的罗底亚(ydia)国王坦塔洛斯(Tantalus)的故事。他因在和众神一起进餐的时候偷了他们的果汁和圣水而长生不老。由于他把自己的儿子杀死并把肉剁成碎块宴请众神,因而受罚被流放到一个栽着结有可口果子的果树和淌着甘甜溪流的地方,但是那些美味他却永远也尝不到。此外,让奥德修斯(Odysseus)在她的海岛上陪了她七年的海中仙女卡吕普索(Calypso),曾给了前者永生的机会,只要他能和她永远在一起。但奥德修斯为了回到家庭和妻子身边而放弃了永生。

还记得那个平凡的渔民葛劳寇斯(Glaukos)变成海神的故事吗?答案也是肯定的。有一天他看到一条被他抓住的鱼(鱼的旁边有一株药草)活过来并跳进了水里,他把那株药草放进嘴里并在鱼跳水的地方跳了下去,海神俄克阿洛斯(Okeanos)和特提斯(Tethys)接纳了他,并让他也成为了海神。

1492年是哥伦布从西班牙启航出发之时,也是伊比利亚半岛(Iberian Peninsula)的摩尔人(Moors) 在格林纳达(Grenada)败退,从而结束了穆斯林的占领之时。在过去近800年的岁月里,穆斯林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一直在这个半岛争执不休,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很深。在《古兰经》(Koran)里记录的关于鱼和生命之源的描述,对于天主教徒们来说,和他们文化里的记录其实是大同小异的,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葛劳寇斯传说的真实性。这也是人们在“印度”──当哥伦布出发去印度寻找财宝和香料时他们所认为的印度,其实是美洲──寻找神奇泉水的原因。

就在《古兰经》第十八章叙述的那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见英雄摩西──也就是《古兰经》里的穆萨(Sura)──在《出埃及记》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神奇探索。当摩西正在为自己新的称谓──“上帝的使者”──包装打扮的时候,又被告知自己还缺少一个“上帝的仆人”,于是他带着一个侍者出发去寻找这个神秘老师。他还得到了一点指导性的提示:他要带一条干鱼出发,在干鱼可以跳起来并且消失的地方就会见到他的老师,即“上帝的仆人”。

经过了许多无结果的寻找后,他的侍者建议他停下来并且放弃寻找,但是摩西坚持说要到达“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当他们走到那儿以后奇迹悄悄地发生了,但他们却都没有意识到:

当他们到达两条河流的交汇处的时候,

他们都把鱼给忘记了,

而鱼则在他们不知不觉地消失在了河流中,

就像钻进地道一般无影无踪了。

在蒙蒙懵懵地继续前进了一段路程以后,摩西对他的侍者说:“把我们的早饭拿出来。”但是侍者却回答说鱼不见了:

“当我们离开岩石的时候,

你看到所发生的事情了吗?

我确实把鱼给忘了──

是撒旦(Satan)让我不要提醒你的,

鱼已经神奇地离开了;

以一种神秘的方式。”

摩西说:

“那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

《古兰经》第十八章中讲述的这个故事──干鱼活过来并悠然游到了海里──和希腊神话故事里的记录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古兰经》讲的是一种偶然的机会,而基督教文化中讲的则是:整个过程都是由知道长生不老秘诀的上帝一手操办的,并且长生不老之源可以从复活的死鱼那里得到。

60.“看啊,摩西对他的侍者说:‘不到两条河流的交汇点我是不会放弃的’。”

61. 当他们到达了交汇点后把鱼的事都忘了,干鱼不知不觉活过来从地道游到了海里。

62. 当他们又走了一段路以后,摩西对他的侍者说:“把早饭拿出来吧,经过这么多的长途跋涉也很累了。”

63. 当我们离开岩石的时候,你看到所发生的事情了吗?我确实把鱼给忘了──是撒旦让我不要提醒你的,鱼已经神奇地离开了 。

64. 摩西说:“那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于是他俩便寻着他们来时的足迹沿路返回了。

西班牙的国王和王后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基本上都接受了《启示录》(Book of Revelation)中的那种观点:“一条清澈无瑕的生命之河从上帝的御座那里不断地流出,在河流中部的两边栽着生命之树,树上结有十二种不同的果子。”他们肯定能记得《启示录》中的承诺:“我会把生命之水给那些渴望它的人喝”,“我会把天堂神圣的生命之树上的果子给他们吃。”难道他们没有意识到经文领唱者唱出的歌词吗?

你给他们喝生命河里的水

因为对他们来说那是长生不老的

毫无疑问,长生不老源泉或者永生之源是存在的,这是被众多经文所描述和确认了的,但问题是怎样去找到它。《古兰经》第十八章似乎给了我们许多线索,它把摩西在找到上帝的仆人之后面临的生命的三大矛盾联系了起来。在这一章接下来的部分,《古兰经》继续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三个内容:第一,他去了太陽下山的地方;第二,然后去了太陽升起的地方;最后,他又循着一条路,一直走到了“两山之间”的一个地方。在那儿,臭名昭著的高格(Gog)和马高格人(Magog)正在给大地添麻烦──在大地上捣乱。

为了结束这个灾难,一个英雄应运而生了。他叫杜-阿卡恩(Du-al’karnain,意为“双角人”),他在两座陡峭的山之间堆满了铁块和融化的铅,这样一来就对高格和马高格人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对方只能望而却步。把他们隔离开以后就不会再给大地带来灾难了。

“卡恩”(Karnain)在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中都有“双角”和“两束光”的意思。《古兰经》第十八章附加的内容是紧接者穆萨(摩西)的传奇故事开始讲述的,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摩西或许有个叫杜-阿卡恩的绰号──因为在他从西奈山(Mount Sinai)下来去见上帝以后,他的脸上便好像有了被强光辐射的痕迹。然而,中世纪盛行的观念却是把这个传说的主角赋予了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这位古代马其顿国王于公元前4世纪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占领了大片地方,其帝国的东界直抵印度恒河流域。

摩西和亚历山大大帝的互换的源于对亚历山大大帝的伟绩的称颂,它不仅包含了他结束高格和马高格人叛乱的功业,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了亚历山大的厨师发现生命之源是死鱼复活的故事。

欧洲和近东中世纪时期关于亚历山大大帝的传奇故事,都源于希腊历史学家卡利森斯(Callisthenes)的记录。他当时受命记录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亚洲的丰功伟绩,但之后却因触怒亚历山大大帝而死在狱中,他的作品也就神秘地消失了。几个世纪以后,在欧洲流传着一本自称是卡利森斯原著的拉丁文译本的书。之后其他语种的许多版本也相继出现:希伯来语、波斯语和亚美尼亚语等。这些众多的版本中,有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亚历山大利亚(Alexandria)时期,虽然它们之间有很多不同,但是大方向总体来说还是一致的。而且,它们都反映了这样一个信息──也许就是当时卡利森斯所写的──这些东西都曾在亚历山大给他妈妈奥林匹亚斯(Olympias)和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写的信中出现过。

我们所期待的不可思议的旅程(寻找生命之源)就在亚历山大完成了对埃及的征服后开始了。但是在那些记录里面既没有说明亚历山大出发的方向,而且,那些书也没有按照精确的编年史或者是地理方位的顺序来写。

第一章 寻找天堂

书开始时的一些段落也许可以解释亚历山大和摩西之间的混淆:亚历山大想像摩西那样离开埃及──把海水隔开并拿着他的杖走过大海。

到达红海(Red Sea)的时候,亚历山大决定在海的中间用熔化的铅铸成一道墙来把海水隔开,他的工人们“一直不停地往海水里倒入熔化的铅和其他物质,直到它们露出海面为止;然后他又在上面建了一座塔和一个桥墩,在塔和桥墩上面刻上他带有两只角的头的雕像。”

然后他就在碑上写道:“我要让所有通过这里穿过海洋的人知道是我把海水隔开的。”

把海水隔开以后,亚历山大和他的手下开始过海,当然,为了保险起见,他先让一些囚犯过去。但是当囚犯们到达海中间的那座塔以后,“海浪翻腾起来拍打囚犯并将他们吞没……当双角人看到这一幕以后对大海十分恐惧,”放弃了模仿摩西的想法。

由于十分急切地想到海的对面去发现“黑暗”(darkness),亚历山大决定绕行。据传,在绕行的途中他去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源头,并且在那里研究了“天堂、恒星和行星的秘密。”

他把部队留下,独自向着“黑暗之地”(Land of Darkness)进发。在经过几天的行程到达沙漠边缘的穆萨斯(Mushas)山的时候,他看见了“一条没有墙的直路并且路是非常平的,没有高处和低处。”在那儿,他离开了身边剩下的几个值得信任的伙伴,独自继续前行。又经过了十二个日夜的旅程,“他感觉到了天使的光辉”;但是当他再走近一点的时候,发现那个天使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亚历山大这时才意识到他已经到了“被世界包围的山。”

和亚历山大一样,天使也十分疑惑。天使问道:“平凡人,你是谁?到这里来干什么?”并且对亚历山大居然能成功地“钻进这个其他人从来没有能够到达的黑暗地带”明显感到不可思议。亚历山大回答说,是上帝给了他力量并且指引他“来到这个地方,即天堂。”

为了说服读者那儿就是天堂而非地狱,并且天堂是可以通过地下通道到达的,古代的作者在亚历山大和天使见面的篇幅之间,穿插了一篇很长的关于人和上帝的论文。天使叫亚历山大赶快回到他的朋友身边,但是后者坚持要找到关于天堂和地球以及上帝和人之间的神奇的秘密。最后亚历山大说他离开的条件是得到一般人从来没有得到过的东西。天使对他说:“我会告诉你一些东西以便你能够长生不死。”双角人(亚历山大)说:“请说吧。”然后天使就说:

在阿拉伯的一片土地上,上帝已经在那里设置了一片“黑暗之地”,并且藏匿着一个秘密:在那儿有一个叫做“生命之源”的水池;任何人喝了那里的水──哪怕只有一滴──他都会长生不死。

天使还赋予了生命之水其他神奇的功效,比如“像天使一样飞到天堂的能力”。亚历山大已经不需要更多的描述了,着急地问道:“这个‘生命之源’究竟在地球上的哪里呢?”“去问那个知识的传人吧”,天使神秘地回答道。然后天使给了他一串葡萄让他带回去给自己的部队吃。

回到他的伙伴身边以后,亚历山大告诉了他的伙伴们他所经历的奇遇,并给了他们每人一颗葡萄。但是“当他摘下葡萄后,一颗新的葡萄马上又从原来的地方长了出来。”所以一串葡萄就足够分给所有的士兵以及他们的马匹。

之后,亚历山大就向他能找到的所有有知识的人询问“生命之源”在何方。他向智者问:“你从你的书里读到过关于上帝有一个秘密的黑暗之地吗?在那里有一个叫做‘生命之源’的水池吗?”希腊语版本说他在世界之末端(或地球之末端)寻找上帝的仆人;而埃塞俄比亚语版本则说那个知道“生命之源”秘密的智者就在他的部队当中,他的名字叫马登(Matun),并且他知道那个古老的文献记录。马登说那个地方“在日出地的右侧,而且距太陽升起来的那个地方很近。”

这些信息给亚历山大多少提供了一些线索,于是他让马登做向导,踏上了寻找“生命之源”的旅程。终于,他们又进入了黑暗之地。在经过长途跋涉以后,亚历山大感到十分疲惫,于是原地休息。他让马登一人先到前面开路。亚历山大给了马登一个石头以便能够帮助他,这个石头是他从一个生活在众神之中的老国王那里秘密得到的;它是在亚当被赶出天堂时带出来的,比世界上其它所有的石头都要重。

虽然马登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但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这时他拿出了那块神奇的石头并准备放下。在刚好接触到地面的那一瞬间,石头发出了亮光。在亮光下,马登看到了一口井。他还不知道他已经找到了生命之源。埃塞俄比亚语版本是这样描述接着发生的事情的:

现在他感到十分饥饿。他带有一条干鱼,于是他就向水井走去,准备把干鱼洗净后煮来吃……但是,当鱼刚一碰到这水井中的水就活过来游走了。

“当马登看到这一幕以后,立刻脱掉衣裤跟着钻进了水里,在水里他发现鱼儿果真是活的。”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生命之源”,于是便在井里洗了个澡并喝了水。当他从水里出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任何常人都能感觉到的东西了──没有了饥饿的感觉。他已经变成长生不老之人了!

当马登回到营地以后──在这里埃塞俄比亚语把他称为“双角人”──没有跟亚历山大提起他的任何发现。之后亚历山大又继续向前寻找,在黑暗里努力探索正确的方向。突然他看见了那块被马登丢弃的石头在黑暗里发着光,如今的石头已长出了两只眼睛,那光亮就是从眼睛里闪射出来。亚历山大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于是他急切向前冲。但一个警告的声音使他很快便停了下来──这个声音警告的是他不断增长的野心,说如果他再这样顽固地找寻下去,他不但不会得到永生,而且很快便会死亡。亚历山大被这个警告吓坏了,于是他放弃了对生命之源的寻找,回到了他的同伴和部队身边。

其他的一些版本则说,是一只带有人的特征的鸟把他拦了下来,并劝他回去的。在所谓的亚历山大给他妈妈的信中,又说是两个鸟人拦住了他的去路。

在希腊语版的所谓卡利森斯的作品中,又是这样来表述的:一个名叫安德鲁斯(Andreas)的亚历山大的厨师到生命之源里去洗干鱼,“那水伴随着闪电闪着光。”当干鱼接触到水的时候,它便活了过来并从厨师的手里滑走。厨师意识到了他已经找到了生命之源,于是便喝了里面的水并且盛了一些在一个银碗里。和马登一样,他也对亚历山大只字未提。亚历山大──在这个版本里他的同伴有360人之多──则继续寻找。当他们到达了一个既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的地方时,两个鸟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回去!”其中一个对对亚历山大说,“你现在所站的地方只属于上帝一个人。回去吧,可怜的平凡人,上帝保佑的土地是不允许你们涉足的!” 亚历山大和他的同伴们吓得浑身发抖,赶紧离开那个地方。但在他们离开之前他们带了一些泥土和石头作为纪念品。又经过了许多个日夜的旅程后,他们终于走出了那黑暗之地。当他们到达有光亮的地方时,才发现他们手中的“泥土和石头”都是珍贵的珍珠、宝石和金块。

直到此时,那个名叫安德鲁斯(Andreas)的厨师才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告诉了亚历山大──干鱼活过来了,他找到了生命之源并喝了里面的水。不过,对于自己留下的一碗,他仍然没有对亚历山大说。亚历山大闻言暴怒,痛打了厨师一顿并下令把他逐出营地。但厨师却不愿意离开,因为他爱上了亚历山大的一个女儿。厨师告诉了她所有的秘密,并把留着的那一碗水给她喝了。当亚历山大发现以后,他把女儿也逐了出去,并说:“你已经变得长生不老了,成为了一个非凡的人,所以你不能再和常人一起生活──去上帝保佑之地吧!”至于那个厨师,亚历山大在他的脖子上套了一块石头,然后把他丢进了海里。不过,他不但没有被溺死,反而变成了海魔安德鲁迪克(Andrentic)。

“就这样,”我们被告知,“故事以厨师和少女的被逐结束了。”

第一章 寻找天堂

对于中世纪欧洲的国王和王后们博学多闻的谋士们来说,这些众多版本都是为亚历山大以及他梦寐以求的生命之源的真实性服务的。但是,生命之源到底在哪儿呢?在哪儿呢!

他们真的穿过了埃及的边境到达了西奈山──摩西曾经辉煌过的地方吗?他们真的到达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源头──叙利亚北部的什么地方了吗? 亚历山大千里挥师来到世界之末端端──印度──竟只是为了能够找到生命之源的真实所在吗?当被拒绝后,他继续从事的其他的征服伟业也仍然只是为了找到他心中的这个圣地吗?

当中世纪的学者们正努力揭开这个谜底的时候,来自基督教世界的新材料开始形成一种对印度的一致看法。一本拉丁文的关于亚历山大生平的传记,叫《亚历山大&#8226;马基尼在天堂》(Alexander Magni Inter Ad Pardisum),作者是卒于公元521年的叙利亚讲道者萨拉格的比萨普·雅各布(Bishop Jakob of Sarug);这本著作是亚美尼亚语版本的一个修订版。它顺着地道、鸟人和神奇石头的故事继续往下讲,把黑暗之地放在了世界之末端端。书中这样写道:亚历山大坐着船在恒河(Ganges River)上航行,而那正是天堂的四条河中的比逊河。就在那儿或者说离岸边不远的一个岛上,他到达了天堂之门(Gates of Paradise)。

当这些结论正在中世纪的欧洲成型的时候,一些完全出人意料的新线索又浮出了水面。在1145年,来自德国弗赖辛(Freising)的奥图(Otto)主教,在他的《通史》(Chronicon)里边写了这样精彩的一段:教皇收到了一封来自印度基督教统治者的信;这封信之前是不为人知的。这位印度基督教世界的国王在信中确认说:生命之河就在他统治的领域里。

奥图便是中间人,正是他将信送到了教皇手中。据说,那位印度的统治者叫约翰一世(John the Elder),或者作为一个圣父,叫普雷斯特·约翰(Prester John);他是麻葛(Magi,寻访过耶稣出生之地的博士)的著名继承者之一。约翰一世打败了波斯的穆斯林国王们,在世界之末端端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基督教王国。

今天的不少学者认为这个故事只不过是为了达到宣传目的而创造的赝品而已。但也有人认为,教皇收到由奥图主教送来信件的那件事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只是它的真实本身多少有些扭曲罢了。

那时的基督世界已经发动了十字军(the Crusades)东征,到1141年时,教皇的军队和穆斯林世界在近东──包括神圣之地(Holy Land)──已进行了近50年的战争。那一年,教皇的军队在恩德撒(Edessa)遭遇了巨大的惨败。但在另一个世界之末端,蒙古的统治者们却猛攻穆斯林帝国的大门,并最终在1144年打败了他们的苏丹桑佳(Sultan Sanjar)。当这个消息传到地中海沿岸的城市时,被送交到身着基督教之王礼服的教皇手中,从而在另一个方面击败穆斯林。

如果对青春之泉的搜寻不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5年)的原因之一,那么它显然是之后远征的原因。因为当奥图主教报告了普雷斯特·约翰长老和在他领地内的天堂之河(River of Paradise)的存在之后,教皇立即发出了再次进行东征的正式文告。两年之后,于1147年,德国皇帝康拉德(Conrad)在其他统治者和许多贵族的陪同下,发动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当十字军战士的命运风雨飘摇的时候,欧洲再次响起了约翰主教的援助承诺。按照当时的编年史记录者的说法,约翰长老在1165年写了一封信给东罗马帝国拜占庭(Byzantine)皇帝、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皇帝和其他小国王,在信中他明确宣称,他将带领他的军队进入圣地。再一次,有关他的领地的形容词又是充满赞誉和激情的,因为那里是天堂之河──实际上,是天堂之门──的所在。

承诺中的援助永远都没有到来。欧洲到印度的路没有被打开。在公元十三世纪的最后,十字军东征结束了,结束在穆斯林的手中。

甚至在十字军战士们撤退的时候,相信天堂之水(Waters of Paradise)在印度的坚定信仰,还在持续地增长和传播。

在公元十二世纪末期,一种关于亚历山大大帝成就的新版本流行到了营地和城镇广场中。它被称作《亚历山大传奇》(Romance of Alexander),是两名法国人基于伪卡利斯蒂尼(pseudo-Callisthenes)诗歌和赞美文的拉丁版本和其他马其顿(Macedonian)英雄“传奇”编写的。这些酒馆里的骑士、战士、镇民可不在乎作者到底是谁;因为──在语言上他们不能明白──它生动形象地给了他们对亚历山大在陌生土地上冒险的画面。

其中有三个完美之泉的故事。一个能使人返老还童;第二个能使人获得永生;第三个则能让死者复活。《传奇》解释道,这三股泉水位于不同的土地上,并认为它们是来自西亚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非洲的尼罗河,以及印度的恒河。这是四条天堂之河;而且它们虽流在不同的土地上,却又同出一源:来自伊甸园──正如《圣经》不断强调的。

《传奇》称述道,被亚历山大和他的手下发现的是回春泉(Fountain of Rejuvenation),能使人返老还童。它如同记录事实般详细地讲述了亚历山大的五十六名年迈的同伴“在喝了青春之泉的水后重返三十岁的风范”。随着《传奇》的译本将这个故事越带越远,这个版本对这一点的强调也变得越来越具体:不仅仅是外貌,那些高龄士兵作为年轻男人才有的那种陽刚之气也得到了恢复。

但是,如果通往印度的道路被不信上帝的穆斯林教徒挡住了的话,人们怎样才能找到生命之源呢?

教皇们不断地试图和神秘的普雷斯特·约翰──“印度著名而伟大的国王,耶稣亲爱的孩子”──取得联系。1245年,教皇伊诺森四世(Pope Innocent IV)派遣乔万尼·加宾尼(Giovanni da Pian del Carpini)通过俄罗斯南部拜访蒙古的统治者可汗。在伊诺森四世看来,蒙古人就是聂斯托尼教(Nestorians)──东正教的一个分支──的信徒,他们的可汗就是普雷斯特·约翰。1254年,亚美尼亚的宗教统治者黑森(Heithon)微服出访,经过土耳其东部到达了位于俄罗斯南部的蒙古统治者的营地。关于他的这次旅程,有记录说他经过了里海岸边一个叫铁门(the Iron Gate)的地方,那是一条狭窄的通道。显然,这个说法恰好和亚历山大的行程有几分相似,因为亚历山大曾经用熔化的铁水浇铸在两座山之间的一个路口,把路口给封住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似乎都是为了说明在世界之末端是可以抵达天堂之门的。

还有一些记录表明,当那些教皇和王室的密使们出发去印度拜访约翰大帝──普雷斯特·约翰──的时候,其他人也很快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如尼可洛(Nicolo)和马非欧·波罗(Maffeo Polo)兄弟,前者的儿子马克·波罗(Maco Polo,1260~1295)和来自德国堡登斯勒(Boldensele)的威廉(William)爵士,后来也踏上了寻找约翰大帝王国的旅程。

当他们的旅行日记使得教会和王室的兴趣日益浓厚之时,又一本文学著作燃起了人们更大的兴趣。这个出生在英国圣阿尔巴斯(St. Albans)的作者这样介绍自己:“我是约翰·孟德维利(John Maundeville)爵士。” 他在34岁的时候在自己旅行日志的最后这样写到:“我在耶稣1322年穿过了海洋”;我“走上了通往神圣之地和耶路撒冷的路,也到了大凯恩(Great Caan)和印度──普雷斯特·约翰的王国;还到了其他国家。在我的行程中遇到了许多新奇的事情。”

第一章 寻找天堂

在约翰·孟德维利爵士的《约翰先生的旅行日志》(The Voyages and Travels of Sir John Maundeville)的第二十七章,标题是《约翰大帝的皇家庄园》(Of the Royal Estate of Prester John),他这样写道:

约翰大帝拥有的大片领地上有许多高贵而漂亮的城市,海洋中有许多岛屿。因为从天堂发来的洪水把印度分成了许多岛屿。

这片土地十分肥沃……在约翰大帝的土地上有许多珍贵的石头,非常漂亮,也非常大,他们这儿的人用它来做盘子、碗和杯子等等……

接着,约翰·孟德维利爵士讲述了有关天堂之河的故事:

在这个王国有个地方叫砾石之海(Gravelly Sea)……在距砾石之海还有三天行程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群山,天堂之河便是从那里的重山峻岭中流出来的;河里没有一滴水,全是石头;它流过沙漠时便形成了砾石之海,那就是河流的尽头。

在天堂之河的前面是“一个很长很宽的大岛屿,叫做米尔斯德拉克(Milsterak),”那就是地球上的天堂。那里有“美得超出想象的花园,花园里的树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果子;草儿发出扑鼻的芳香。” 约翰·孟德维利爵士所描述的这个天堂有很多小建筑和木屋,它们是为了异性爱欲的享受而修建的。据说,建造它们的是很一个很有钱的坏人。

约翰·孟德维利爵士已经通过宝石和其他财宝燃起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当然还有巨大的贪婪,现在他要着重写一下人的性欲了。那个地方充满了“最漂亮的十五岁以下的少女和差不多年龄的帅气小伙子,他们都穿着黄金做的衣服;他们就是天使。”──那个坏人如此说。

接着,约翰·孟德维利爵士继续说道:

那个地方建了三口十分漂亮且华丽的水井,在水井的井沿边上到处都镶嵌着装饰有黄金的碧玉和水晶,还有晶莹剔透的珍贵的东方珍珠。那个狡猾的家伙在地下安装了一根水管,以便那三个水井能按照他的意愿分别流出牛奶、酒和蜜。他把那个地方叫做天堂。

这个狡猾的人引诱了许多“高尚、勇敢的侠义之士,”在款待了这些侠客以后,他就劝说他们去杀死他的敌人,并且告诉他们不要畏惧死亡,因为即使死亡,他们也会重新复活并变得年轻。

在他们死后就可以来到他的天堂,那时候他们就会变成和里面的少女一样的年纪并和她们一起玩耍。之后他还会把他们带到一个更大的天堂,在那里他们可以看到自然的上帝并进入极乐世界。

但是,约翰·孟德维利爵士说,那并不是《圣经》传说中的天堂。真正的天堂──他在他的《旅行日志》的第三十章中是这样表述的──“在岛屿和土地的前方,就是亚历山大曾经走过的地方。”到天堂的路一直延伸到东边的远方,向着两个富含金矿和银矿的岛屿,那里是“红海和大海分开”的地方:

在那片土地和岛屿的远方以及普雷斯特·约翰的领地上,再一直往东直走的话,就会发现全是高山和岩石;那里就是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你都看不见东西的黑暗地区……那片沙漠和那个黑暗之地一直延伸到地球的天堂;亚当──我们的第一个祖先──和夏娃被安置在那里。

天堂之水就是从那里流出来的:

在天堂最高的地方,再准确一点就是在中间,有一口井,从井中流出四条溪流;它们分别流经不同的土地。它们之中的第一条叫比逊河,或者叫恒河,流过印度;在河流里有沉香木和含金的沙粒。

第二条叫做尼罗河,或者叫基训河;它流过埃后穿过埃塞俄比亚。

第三条名叫底格里斯河流经亚述,并经过亚美尼亚。

第四条名叫幼发拉底河,流经美地亚、亚美尼亚和波斯。

约翰承认他自己并没有到达《圣经》中的伊甸园,但是他解释说:“没有上帝的恩准,没有人能够到达天堂;所以对于那个地方我不能跟你多说什么。”

尽管如此,但是众多源于英文的其他语言版本却都保留了爵士的如下陈述:“我,约翰·孟德维利,看到了生命之源并且曾经三次和同伴一起喝了里面的水,当我喝了以后感觉身体很舒服。”虽然英文原版里说在约翰·孟德维利离死不远的日子里,曾抱怨过自己因患风湿病而饱受痛楚,但它对那些深受这个故事刺激的人来说似乎并不意味着什么。其实这个故事没有住何意义,今天的学者们几乎一致认为,“约翰·孟德维利爵士可能只是一个从没有远行过的法国医生,只不过是他巧妙地从别人真正冒险远行的作品中拼凑出了一本旅行日志而已。”

不过,他的这些幻想却激发了其他人去探索东方世界的远航,以致最终促使哥伦布发现美洲。安格尔·罗森布兰特(Angel Rosenblat)这样概括这些证据:“人们相信,地球上关于天堂的信念和另一个欲望联系起来了,那就是做救世主的欲望──找到长生不老的源泉。这是中世纪所有人的梦想;迷失的天堂(The Lost Paradise)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眼中,生命之树被转换成生命之水,然后又成了年轻之源。”这种激励是一种坚定信念的见证──“生命之源在印度──那里面的水可以治疗任何疾病并让人永远年轻。伟大的约翰·孟德维利在去印度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它……在普雷斯特·约翰大帝的基督教世界里。”到达印度并找到从天堂流出的河水成了“人们对快乐、年轻和幸福的永远追求。”

由于敌人已经挡住了陆地上的通道,所以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开辟了一条到印度的海上新航线。在亨利王子(Henry the Navigator,1394~1460年)的大力推动下,葡萄牙在15世纪到达东方的航海竞赛中迅速崛起为欧洲的领先强国,他们的舰队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

1445年,第一个绕过好望角前行的航海家,葡萄牙人迪纳斯·迪亚斯(Dinas Dias)到达了塞内加尔河(Senegal River)的河口。考虑到旅程的目的地,他在报告中这样写到:“人们说它是尼罗河的一条支流。众所周知,尼罗河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河流之一,它是从天堂中的伊甸园里流出的。”此后,其他的航行者也都跟着这条线路走。1499年,瓦科斯·达·伽马(Vasco da Gama)和他的舰队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到达了期待已久的目标──印度。

然而葡萄牙人的“发现时代”号(Age of Discovery)却没能赢得这场竞赛。他们勤奋地研究着古老的地图和曾经远航过东方的探险家们的游记。一个意大利出生的水手哥伦布经过研究认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印度,而且路程比葡萄牙人开辟的东边的航线近。为了寻找支持者,他来到了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王宫。第一次航行时哥伦布带了一本拉丁文版本的马可·波罗(Marco Polo)的书,其实他还应该带一些约翰·孟德维利的作品,因为在哥伦布之前一个半世纪他就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一个人到达了最远的东边,那他就到了西边,因为“地球是圆的……我们的主创造的地球是圆的。”

公元1492年1月,斐迪南和伊莎贝拉打败了穆斯林并把他们从伊比利亚半岛赶走了。难道对于西班牙来说不是一个神圣的象征吗?因为他们做到了十字军没有做到的事情。在同年的8月3日,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找到了一条从西边到达“印度”的新航线。10月12日,他看到了陆地。直到他死亡的1506年之前,他都一直相信他所到达的有许多岛屿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的普雷斯特·约翰大帝的领地──印度。

20年以后,斐迪南安排旁氏·德·里昂去寻找生命之源,为了帮助旁氏尽快抵达目的地,斐迪南国王授予了他在探险旅程中的特别专权。

西班牙人希望他们也能撞上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好运,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脚下的是前人早已走过的古老的足迹。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