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外国名著 > 外国诗歌 >

斯蒂文森《安魂曲》原文及赏析

<<回目录

《〔英国〕斯蒂文森·安魂曲》经典诗文赏析

在那寥廓的星空下,

掘一座坟让我永眠。

我活得愉快,死得欢乐,

躺下去时我心甘情愿。

请把下面的诗句给我刻上:

他躺在自己心驰神往之地,

如同水手离开大海归故乡,

又象猎人下山回到家门口。

(吴钧陶 译)

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安魂曲。

将人生的结束比做安眠, 读者或许会觉得这种写法已司空见惯。然而, 诗人从这里落笔, 抒写出与众不同的情调和心态。 他视死亡为安眠, 并不是象有些人那样, 因为活得累、 活得苦, 厌倦人生, 企望一死而得到解脱。 相反, 他生活得非常愉快。 不过, 诗人也不象另外一些人那样, 因为活得愉快就贪生怕死。 在生命即将结束之际, 他没有遗憾, 没有痛苦, 更没有对死亡的恐惧。 他不是无可奈何,而是高高兴兴、 心甘情愿地走向自己的最后归宿。 对他来说, 似乎死既不意味着升天堂, 也不意味着下地狱,而是自然而然、 顺理成章的人生继续。

不言而喻, 诗中洋溢的那种乐观精神真切感人。 但是, 如果没有最后两行, 这首诗就会失去它的特色, 大概也不会为后人所传诵。 前面六行虽然已经说出了这首诗的主要意思,表达了诗人的态度与情绪,可是, “愉快”、 “欢乐”、 “心甘情愿” 、 “心驰神往”等词语却显得过于抽象, 缺乏诗意。 然而,最后两句神来之笔, 点石成金, 把整首诗写 “活” 了, 写出了诗和诗人的 “个性” 。 你看, 漂游四海的水手登岸返回久别的故乡, 深山老林里狩猎归来的猎人迈进了家门,这不是一下子把那种“心甘情愿” 、“心驰神往” 的情绪表现得十分生动、 具体了吗? 诗人留给读者的,不是对自己情感的空洞描述, 而是栩栩如生、 情景交融的图画, 优美动人, 别具一格, 有着言虽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斯蒂文森在这首诗里流露的是自己的心声, 语言简洁、 平直, 毫无矫揉造作之态。诗虽短小,却意象丰富、 新颖。 诗的开头, 以寥寥的星空做坟的背景, 给人以无限广阔的空间感。 最后两行中, 大海、 山林是大自然的代表, 而水手、 猎人则是终日与大自然为伴的人。不难看出,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他也许认为,在大自然怀抱中的人,生是幸福的,死也是快乐的。

斯蒂文森是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晚年移居南太平洋上的萨摩亚岛,死后安葬在当地的山上,碑上就刻着这首《安魂曲》作为墓志铭。

(许力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