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彩色片 11本
中国峨眉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范元 编剧:毕必成 范元(根据李一清的小说《山杠爷》改编) 摄影: 饶仁 主要演员: 李仁堂 (饰赵山杠)
本片获1995年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处女作、最佳男主角四项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两项奖
【剧情简介】
四川西部的绵绵大山里,有一个小村叫做堆堆坪。晨曦初露,薄雾浓浸,睡眼惺忪的贵生手提着便桶跨出门槛,却一头撞在了吊在屋檐前的一具女尸上。贵生大惊失色,喊出了爹爹赵山杠。赵山杠出来一看,也大为惊恐。他们急忙动手放下尸体,尸体已经冰凉。赵山杠松开手,倒吸了一口冷气。
薄雾慢慢退去,天色已明,堆堆坪失去了往日的平静。一些人奔跑喊叫着,“不好了。快把夯娃吼起来,他婆娘在山杠爷家上吊了……”人们聚集在山杠爷家的院落里,夯娃看着妻子尸体又哭又闹,要山杠爷偿命。山杠爷一脸凛然,反问夯娃:强英自寻短见,哪个逼了她?夯娃责问山杠爷:是不是你罚她给全村放电影?派民兵绑她游村?这不是逼她去死路吗?山杠爷平静地答道:娃娃,你错了,我是逼她走活路,做好人哩!夯娃气呼呼地说要告他;山杠爷冷冷一笑,说他惩治歪风邪气,不怕告!夯娃无言以对,往地下一蹲,呜呜地哭了起来。
山杠爷让赵会计、腊正去帮夯娃家料理后事,一面忙着干自己的活。他想不通强英这娃的脾性咋这么犟呢?活鲜鲜的一个人,说死就死了,实在可惜了。
赵山杠的孙子虎娃在50里外的学校里上学,每周六都要回来帮家里劳动。今天,爷孙二人又一起在山坡上刨地。杠爷想知道学堂里的事,虎娃告诉爷爷这个月学校新开了法律常识课,按老师讲的课,爷爷就触犯法律了。山杠爷不以为然,反而嘲讽老师把娃娃们都教呆木了。虎娃听不懂,山杠爷就把村比作国家,把村规比作国法,说它们都是一回事,都是用来整治不服管教的刁汉泼妇的。爷爷做的没有错。
堆堆坪又恢复了常态。晒场上,有的在翻晒粮食,有的在编竹筐。二利趴在代销店的窗口央求二太婆给他打酒,杠爷过来后严肃批评二利经常喝醉酒打婆娘,不干活,像个二流子,不许他再喝酒。二利无奈交出了酒瓶,其实心中并不服气。
一辆警车正向堆堆坪驶来。车上坐着乡公安员老王与县检察院的苏琴和小丁。老王向苏、丁二位介绍堆堆坪的情况:社会治安好,这些年刑事案件一个没有,民事上有点纠纷,党支部书记赵山杠自己就处理了,村民们都服他。苏琴、小丁是来调查山杠爷的,听后陷入了沉思。
像往常一样,山杠爷对上面来的同志非常热情,倒水递烟;弄得王公安反倒不好意思了。王公安向山杠爷坦告,苏、丁二位是来专门调查一封匿名信的,信中反映你罚人放电影,又把她捆绑游街,结果她在你家门前吊死了。还有你绑人捆人,私自关人,打骂村民,私拆他人信件等事。山杠爷听后心中很坦然,也不愿解释,安排了赵会计为调查组领路,让他们自己去找当事人查访。
调查组首先来到夯娃家。夯娃娘哭诉着道出了事件的原委。原来强英经常虐待婆婆,打她,骂她。她实在无法忍受,便向山杠爷反映。山杠爷看到村里不孝敬老人的越来越多,决意拿强英开刀。于是,他罚强英给全村放电影,并“请”来了强英的父母,让他们也知道此事。强英回到家中,把气撒在婆婆身上,又对婆婆大打出手。杠爷制止她,她骂杠爷是南霸天;贵生的媳妇劝她,她把贵生的媳妇也打了。山杠爷气愤地让人把强英关了起来,第二天又让腊正等人押着五花大绑的强英游村。就在这天的晚上,强英在山杠爷家门口上吊了。
祠堂的村办公室里,苏琴等人在向张明喜、桂华夫妇作调查。祠堂外,王么爸向山杠爷反映明喜夫妇在里面与调查组谈话。王么爸认为是张明喜告的状,因为他被山杠爷整过,是个初中毕业生,书念得多,鬼点子也多。
因而,山杠爷便回忆起了那件往事。那年景都减了产,乡里发了通报,要求追回外流的劳动力。山杠爷心里很难受,立即召集村民大会,让家属通告外出的人都回村务农,说:“谁个不依,到时候别怪我杠爷不客气。”赶场时,村民们与杠爷在茶楼喝茶,乡邮员送来一封桂华的信让转交。大家一猜,认为准是明喜寄来的。杠爷让人把信拆了,明喜信中说他在外每天可挣20多元钱,不想回村种小麦。桂华路过看到自己的信被人拆了很生气;杠爷告诉说信是他拆的,要桂华让明喜马上回村,而且派人到山西去抓明喜。别人担心明喜不听,杠爷说“上面有红头文件,你怕个逑,该绑就绑!”为了避免荒地,杠爷亲自带人帮明喜家翻耕了责任田。祠堂办公室里的明喜与桂华说到这些,都很感谢山杠爷,说杠爷的一切都是为了全村,为他们好。
二利喝醉了酒又打老婆,杠爷让人把他绑了起来,并关进了黑屋子。苏琴等人闻讯赶到,劝阻山杠爷。山杠爷说你们不了解山里的事理,这样的刁汉赖皮不整治,村里还怎么搞生产,怎么争先进?苏琴、小丁让人放了二利,二利喜出望外。第二天,二利向村民们吹嘘,说县上的领导解放了他,还与他握了手,山杠爷这回是完蛋了。山杠爷对此很不满,告诉苏琴、小丁:你们放了二利,给刁汉泼妇撑了腰,我们基层的工作就更难做了。
王禄主动找到调查组反映情况。几年前,他拖欠公粮,挨过杠爷的整,被关过三天,连饭都没让吃。王禄的妹妹小芳对哥哥的揭发很不满,说你喝的水里有糖,是杠爷让放的,杠爷是为了全村好,你告人家不得好报哩。
山杠爷的家中,贵生与媳妇为杠爷的事焦虑。他们怀疑腊正是“打黑信”的人,想起了修水库时发生的事。腊正那时不同意杠爷的决定,也不想出钱、出力修水库。杠爷正告他,党员必须服从支部决定;结果腊正说如果党员兴转让,哪个割两斤肉,打一壶酒,他就把党员转让给他。杠爷气得狠狠打了腊正一耳光,还停止了他的党员登记。苏琴、小丁向腊正调查也证实了此事;但腊正并无怨言,还称赞杠爷挽救了他,使他有了出息。现在他承包了水库的鱼塘,开始富了起来。
苏琴与小丁结束了调查,找山杠爷谈话。山杠爷坦率地承认,这都是事实。苏琴对山杠爷说:你的动机是好的,社会效果也不差,但做法却触犯了法律,尤其是游斗强英,直接导致了她的上吊自杀。杠爷不服气,说遇上这些事,你会怎么办?苏琴说:尽量做思想工作,批评、教育,或者……她的声音很细微,显得缺乏自信与底气。
山杠爷想到自己犯下了国法要去坐牢,党籍怕也保不住,心中很痛苦。他抚摸着虎娃的头,承认孙子说得对,老师没教错。谁知虎娃突然哭了起来,说那封信是他写的,他只是想问问报社,爷爷做的那些事究竟算不算犯法。
祠堂办公室里,杠爷主持召开了支部会。杠爷让支委们“打起精神”;问腊正如果你接替我当书记,打算给村里办几件什么事?腊正说他准备为村里建电视差转站,集资盖新学堂,整治歪风邪气,“要把堆堆坪团拢,还真离不开一蛮三分理哩!”杠爷很高兴,说这样他就放心了。
过了些天,一辆警车来带山杠爷。村民们聚集在警车的周围,目睹着杠爷依恋难舍,热泪盈眶。被戴上了手铐的山杠爷在急驰的车上看着乡亲们与熟悉的堆堆坪的远去,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滚滚流下。
【鉴赏】
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旨趣意蕴来看,影片《被告山杠爷》中,最令人感到意外,并能引起人们久久思索的一笔就是,最终揭示“告发”山杠爷的,既不是死者强英的丈夫夯娃,也不是那些曾被山杠爷无情整治过的 “刁汉泼妇”,而是山杠爷自己的正在上中学的孙子虎娃。
虎娃自然不是有意要告发爷爷。爷爷疼他,把他视为宝贝;他也爱爷爷,崇敬爷爷。然而村中所发生的强英被逼自杀,爷爷对事件的看法、对村规国法的解释,与他在学校课堂上所接受的新的法制知识的教育,二者的矛盾差异使他困惑不解。于是,他写信向报社反映这一问题,结果导致了县检察院派人来村调查,终于把爷爷送上了法庭的被告席。先前人们对“打黑信”者的种种猜测与怀疑,都成为了种种的 “莫须有”,事情的原委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
显然,这是创作者的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但是它却以深刻的内涵震撼了我们,使我们拍案叫绝,感慨系之。虎娃的举动完全是偶然的,自发的,他不了解法律的严峻与无情,也不了解此举后果的严重性,所以在得知爷爷将因此而被送上法庭时,他后悔得痛哭了。但是,这偶然中有着必然,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在进入法制时代,在普及法律知识之后,随着法制意识的增强,人们势必会对以往种种习焉不察、司空见惯的违法现象提出质疑并作出否定。有意无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法制意识、法律观念或迟或早都要照射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心中,哪怕是堆堆坪这样一个极其偏僻的乡村,像虎娃这样一个未涉世事的少年。
影片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艺术家以新的时代意识去观照现实的农村生活,他们发现了堆堆坪,发现了山杠爷,发现了虎娃,发现了传统意识、传统行为与现代化的社会进程之间的巨大矛盾。在这里,堆堆坪与山杠爷可以说是一个互为存在条件与互为因果关系的统一体。没有这个封闭、落后、纯朴、古老的堆堆坪,也就没有这个集新、旧传统于一身的山杠爷。没有这个忠诚无私、专横独断的山杠爷,也就没有今天这样一个光荣与污损、喜剧与悲剧并存的堆堆坪。虎娃的朦胧的质疑,意味着新一代人的觉醒。尽管他并不自觉,仅仅只是一种萌芽,但却象征着堆堆坪将要跨入一个以法制取代人治的新时期,苏琴与小丁的到来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可以把作品的这一笔称为时代之光的投影。
这部作品的最突出的成就是成功地刻画了山杠爷这样一个性格复杂的典型人物形象。作为一个偏僻乡村的党的基层干部,他身上有着许多可贵的优秀品质。他不谋私利,忠实执行上级领导的各项指示精神,一心为乡亲们走正路,过上好日子而不辞辛劳地工作着、奋斗着。为此,他不计个人得失,不惜采用各种手段,严肃惩治刁汉泼妇、打击歪风邪气,终于使堆堆坪改变了面貌,争得了各种“先进”“模范”的称号。然而,他毕竟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毕竟是个视野狭窄、思想单纯的山里人。长期的封建传统的影响,使他只知村规,不知国法,只知惩治人,而不懂得如何尊重人,目无法纪,独断专横,终于一手造成了强英自杀身亡的惨剧,严重触犯了法律,被推上了法庭的被告席。
山杠爷的形象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两极化”的构成。一方面,他是极度的“善”,是一位在道德、动机上近乎完美的圣者。他握有大权,却从不为自己打算,别人发家致富了,他依然一贫如洗,负债累累,过着紧巴巴的穷日子。即使是所作的触犯法律的种种事情,也都是出于公心,出于执行上级的指示,都是为堆堆坪与当事人好。另一方面,他又是极度的“恶”,独断专横,动辄骂人打人,私设囚室,私拆他人信件,游村罚款,以致把人逼上绝路。前者使我们同情、敬重他;后者又使我们痛恨他,为他感到惋惜。在“善”与“恶”的巨大反差中,艺术家不但有力地吸引了我们的情感的投入;而且深刻地启示了我们去进行理性的思索。我们会由此而联想到山杠爷性格两极中种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的成因;也会联想到道德、文化、法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这一点上,某些评论家并没有真正理解这部作品。他们认为赞扬、肯定了山杠爷的优点与动机、便模糊了对人治模式的批判,便把人们引入到了一个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制模式的误区之中。实际上,艺术家采用“两极化”的性格刻画,正是为了更有力地否定人治模式。他们肯定了山杠爷身上那些应予肯定的品质;也有力地否定了他身上那些滞后于时代发展的、应予否定的东西。道德与法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法制自然需要相应的道德基础;但法制也有自身的相对的独立与神圣不可侵犯性。站在一般的道德准则上,我们可以认为山杠爷是一个“好人”;然而站在更高的尊重人,尊重、保障人的权利的角度而言,我们就不能认为山杠爷是个道德的楷模。所以,这里并不存在什么“误区”,这是艺术家切入主题的一个独特的角度。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把时代的警钟敲得更响,使它更发人深思。
影片的深刻之处还在于它的“文化反思”与“文化批判”的意蕴。“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作家曾致力于国民性的挖掘与改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告山杠爷》通过山杠爷与堆堆坪村民的形象刻画,继承了这一传统。我们看到,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村民都站在山杠爷一边,他们同情山杠爷,支持山杠爷,为山杠爷说情。他们感觉不到自己有人的尊严与权利,需要法制的关怀与保护;反而感到需要山杠爷、并且无法离开山杠爷。他们也不懂得正是自己的自私,狭隘、愚昧,才把山杠爷逼进了蛮横独断的泥潭;也不懂得真正解救山杠爷的良方是自己应该首先遵纪守法,文明、自尊起来。通过村民形象的刻画,影片告诉我们:山杠爷的家长专制的思想与作风,在一个生产水平、文化素养低下的环境中,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要改造山杠爷,就必须连同改造这样的社会基础。因而,我们不能把作品仅仅看成讲述了一个“好人犯法”的故事;也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普及法律知识、法制精神的作品。它的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对旧的传统人格与文化的批判,从而促使我们在新的现代化的进程中,去积极地建设新的人格与新的文化。
影片采用了“侦破片”的类型方式;但它描述的重点却不在告诉我们事件的结论,而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多视点的叙述刻画山杠爷的形象及揭示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大量的回溯镜头与段落,并没有使我们感到零乱与散漫,是因为它们都集中在山杠爷的违法事件的真相调查上,而且每个片段的选择都很有代表性,很有吸引力。它们像从不同角度照射出的光束,共同照亮了山杠爷这个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形象。艺术家既注意到了“回溯”、追忆镜头、段落的总目标与总任务;又注意到尽量拉开距离,有所侧重。这就造成了现有的较理想的观赏效果:调查本身所具有的“悬念”感触像磁石一般地吸引我们的关注;而多视角的叙述又像转动着的万花筒一般,把我们带入了精采的艺术世界。在借用传统类型与结构方式,赋予新意与深意的尝试中,这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影片。
导演范元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这是他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除了追求独特的艺术形象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外,他还非常注意环境造型的传情与达意。影片中环境氛围的描写营造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体现了创作者的意图与自觉。那连绵起伏的群山,那偏僻封闭的堆堆坪的全景,那高峻的山岭,那灰色的云层,以及雨后闪着青色光亮的石板小路,那沉重地耸立在村头的石牌坊,那缓慢转动的古老的水车,那村民们难得一见的蓝白相间的警车,都与人物心理、剧情发展紧密相联。它们在总体上构成了山杠爷与村民们生活的外部环境,传达出了封闭、落后的环境与人物性格成因的内在的联系。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象征与隐喻,然而难得的是它们并没有生硬地从外部强加进某种意义,都是从事件描述中自然体现出来,并做得十分的贴切。这使得整部作品显得质朴、自然与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