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彩色片 90分钟
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
编导:伊·赫依费茨(根据契诃夫同名短篇小说改编) 摄影:阿·莫斯克文 德·梅斯希耶夫 主要演员:伊·萨维娜(饰安娜·谢尔盖耶夫娜) 阿·巴塔洛夫 (饰古罗夫)
【剧情简介】
雅尔塔——黑海之滨的避暑圣地。避暑客大都是来自俄罗斯北部的贵族、官吏和商人。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土著鞑靼人和流浪的吉卜赛人在街头叫卖或表演歌舞。人们无所事事地闲逛,备感这座港口城市又脏又乱,烦闷无聊。因此,当海滨大道上出现了一位年轻貌美、带着一只叭儿狗的女人时,避暑客们便情不自禁地投去好奇的目光,而已经在雅尔塔住了两个星期的情场老手古罗夫第一次见到这个女人时也很感兴趣,就不奇怪了。
古罗夫已近不惑之年,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自己的猎物,从她几次独来独往的神色和收信发信时的冷漠表情中得出了结论:这是个不苟言笑、正值青春年华却又十分孤独的少妇。于是古罗夫又冒出了再结一场露水姻缘的念头。
露天餐厅里,从公园深处传来了歌剧的乐曲声。安娜带着叭儿狗走了进来,坐在离古罗夫不远的餐桌前。正在用餐的古罗夫开始逗小狗玩,小狗汪汪地叫了起来。安娜看了看古罗夫便垂下眼帘说,它不咬人。于是古罗夫老练地进入角色,同小狗的女主人聊了起来。当二人走出餐厅时,已经是并肩而行,有说有笑了。在海边散步时,安娜谈到自己的身世:自幼在彼得堡长大,20岁嫁给了一位省政府官员而搬到C市。结婚两年来因丈夫公务缠身很少有避暑机会,眼下她正在等待姗姗来迟的丈夫。古罗夫回到旅馆,想到同安娜的谈话,他满意地认为,这次艳遇十分及时;而安娜回到旅馆后,却辗转不能成眠,她终于发现自己竟像个少女似的陷入盲目的热恋之中。
第二天他们又在海边漫步。突然狂风大作,浪花飞溅,安娜也似乎十分激动不安。古罗夫请她喝汽水,她显得非常口渴。有一次在土耳其人居住的小巷里散步,安娜看到举行婚礼的一队人走过,显得不能自持而要马上回旅馆。就这样,古罗夫和安娜在散步和闲谈中度过了一星期,而安娜的丈夫却一直没来。
有一次他们站在防波堤上欣赏壮丽的海景。码头上闲逛的人们渐渐散去,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古罗夫突然抱住安娜吻起来,然后便胆怯地回顾。他悄声地对沉默不语的安娜说:“到您那儿去吧。”
古罗夫光着上身躺在床上。安娜头发蓬乱地躺在他身旁,由于惊慌失措正在低声哭泣。她说自己欺骗了丈夫,尽管这个官场上的马屁精从未给过她幸福。不过安娜希望过的是另一种生活,她要的是更美好的爱情。古罗夫安慰着她,同时切了一块西瓜吃了起来,还偷眼看了一下表。只是在离开旅馆时,古罗夫才从旅客登记牌上得知安娜的姓氏“古德里茨”,一个典型的德国人姓氏。
他们已经形影不离了:他们每天在海滨大道相会,共进早餐,一起观赏海景,到附近风景区游览。当他们同床共枕时,安娜仍不断地自怨自艾,说古罗夫一定看不起她这个贱女人。而古罗夫则不断地大献殷勤,只要身边没有别人,他就会搂住安娜狂吻,显得恋情似火。
过了几天,安娜收到丈夫的来信说他生病了,要她立即回C市。安娜只好立即准备动身。古罗夫送她到火车站。她说命该如此,一切都结束了,但是她不会忘记他。特别快车终于开走了。古罗夫一个人站在月台上,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大梦初醒,难道这一段风流韵事就这样结束了吗?他略感惆怅和内疚,又有点自鸣得意。他来到海滨大道,独自漫步,一阵海风吹来颇有些凉意了。他想,我也该回家了。
古罗夫在莫斯科有两处房产,这是比他大10岁的妻子带给他的财富,妻子还为他生了两男一女,现在都已上学。年近40的古罗夫有点惧内,他因不愿呆在家中而成了俱乐部、饭店和赌场的常客,同时以其特有的男子汉的魅力征服了许多女人,然而从雅尔塔回来之后,他却常常独坐发呆:防波堤上的初吻,大海的夜景,山中的浓雾,旅馆中的幽会和床头的泪烛依然历历在目,挥之不去。他发现了带回家中的安娜的那把伞,便坐在屋里打着伞想心事。安娜时而欢笑时而流泪的脸不时出现在他面前,于是古罗夫意识到,这不是一次例行的艳遇,安娜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非常需要的人。
古罗夫觉得自己很孤独。他同妻子并排躺着却常常失眠。他要对一位俱乐部牌友谈谈安娜,那位友人根本就没听进去,反而阴错阳差地回答说,是啊,鲟鱼有臭味啦。
在一个严寒的冬日,古罗夫骗妻子说要去彼得堡办事,实则跑到C市找安娜去了。但是在钉有铁蒺藜的板墙围着的、阴森森的古德里茨宅邸前,他未得其门而入。第二天,他却在歌剧院里发现了安娜,她正同丈夫坐在包厢里观剧。古罗夫乘幕间休息,古德里茨去吸烟的机会同安娜短暂相会并约定安娜将赴莫斯科同他幽会。
春天来到了莫斯科,现在古罗夫同安娜每隔两三个月便在莫斯科的一个旅馆里会面。每一次安娜都是先写信给古罗夫(信件是留邮局待领)约定时间。他们在旅馆中像一切合法夫妇那样亲密无间,毫无顾忌。分手时则装成陌生人,一前一后地走出旅馆。
一个冬日的早晨,古罗夫把12岁的女儿送到学校后,便直奔“斯拉夫市场”旅馆而来。面色苍白的安娜扑在他的怀中,好像多年没有相见的夫妻。不胜旅途劳顿和相思之苦的安娜激动地哭了。她哭的是他们的生活竟如此之惨,像贼一样只能偷偷相会。古罗夫想说句笑话安慰她,却突然看到镜子里自己的脸:这是张已经开始苍老的脸,头发变白了。他想,在头发变白、生命开始凋谢的时候,他才真正地爱上了一个人。
古罗夫对安娜说,别哭了,得想个办法。他们商量了半天,还是没能找到什么好办法。古罗夫抱头哀叹:怎么办呢?……同时他也知道,实际上最难受的日子才刚刚开始哩。
【鉴赏】
《带叭儿狗的女人》是根据19世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契诃夫是世界公认的短篇小说和戏剧的经典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称他为“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因为他的短篇小说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内容却极其丰富和深刻。本片导演赫依费茨在他的导演笔记中写道:“具体的东西和远处的景物相结合,生动的日常琐事和静默的沉思相结合。不正是因为这样才使这篇短篇小说达到了相当于长篇小说的那种容量吗?”赫依费茨准确地理解了契诃夫的创作构思和艺术风格,用电影语言再现了作家那“含泪的微笑”和隽永深邃的思想内涵。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经历,揭示了俄国19世纪变革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影片一开始展示给观众的似乎是平凡而庸俗的婚外恋故事。故事发生在俄国南方克里米亚半岛的港口城市雅尔塔。这个“避暑圣地”既脏又乱,天气闷热,生活无聊。饱经世故的古罗夫在想方设法地诱惑孤独的少妇安娜。古罗夫通过逗弄小狗而同安娜搭上了话,接着便不慌不忙地同时又步步紧逼地达到了目的。他之所以能乘虚而入是因为安娜的丈夫醉心仕途,对妻子冷漠,致使安娜对婚姻失望,而渴望得到真挚的爱情。正在此时她遇到了富有男性魅力的古罗夫,于是她便“一见钟情”而终于堕入爱河。
然而这次幽会对古罗夫来说不过是情场上的又一次“胜利”,是例行的寻欢作乐;而安娜则认为自己的行为等于是犯罪,是背叛。所以她在旅馆中先是惊慌失措,后是哭哭啼啼地向古罗夫倾诉衷肠。安娜在背叛礼教与追求爱情的矛盾中痛苦挣扎。但是她比古罗夫更早地发现了自己内心的重大变化:现在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止她去追求新的生活。这时的古罗夫对安娜还只是逢场作戏,把这一切视为生活小插曲,所以听完安娜的话,他切了一片西瓜吃了起来。
古罗夫同安娜相处了一段日子之后逐渐发现,她不仅美丽动人,还为人诚恳、善良而又多情。他们有时一起坐在海边欣赏时而宁静时而咆哮的大海,在大自然怀抱中他发现人类多么渺小。自己的生活多么空虚,而坐在身边的这个女人是多么可爱而又可贵。于是他不知不觉地堕入情网了。就在他们开始真心相爱,难舍难分之际,安娜突然接到丈夫的信,丈夫要求安娜立即回去。
古罗夫陪着安娜乘马车到火车站,告别时安娜没有哭泣,只是说“命该如此”。古罗夫送走安娜以后一个人呆在月台上,突然发现自己犹如大梦初醒,同时他又有点惆怅,甚至内疚。他知道安娜对他的爱有不少是她自己的主观幻想,她把他美化了,古罗夫觉得自己欺骗了这个可怜的女人。
回到莫斯科家中的古罗夫并未能实现自己的设想:不到一个月便会把安娜忘掉!虽然他已经进入了正常的生活轨道,整天无所事事,照旧对妻子撒谎,同酒肉朋友们寻欢作乐,然而雅尔塔的海景、安娜的倩影却经常出现在他面前,无从摆脱。古罗夫日益觉得自己两重生活无法忍受:他躺在床上,妻子在身边熟睡,而他却常常失眠。古罗夫想对一位朋友谈谈自己同安娜的奇遇,那位朋友却答非所问。古罗夫愈来愈感到孤独,因而安娜的形象也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他眼前。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好像是在疯人院或者监狱里一样”了。
导演借用原作中“鬼迷心窍”这句话形容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经历。他通过演员巴塔洛夫和萨维娜的炉火纯青的表演,突出了古罗夫和安娜的罗曼史如何以其耀眼的光辉照亮了这两个平凡人物,使他们的精神升华,突然发现过去的生活是多么庸俗和丑恶,而他们自己就是这市侩生活的组成部分。强烈的爱情不仅改变了人的性格,也擦亮了人的眼睛。影片要向观众叙述的不是一段普通的婚外恋故事,而是提出了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道德伦理问题。这也是小说的主题。
在古罗夫决心到C市去寻找安娜以后的情节中,上述主题得了进一步深化。
12月的一天,古罗夫欺骗妻子说要去彼得堡办事,便直奔C市而来。经多方寻问,他终于找到了古德里茨的宅邸。这是座阴森森的建筑。但是除了偶尔出现了一次叭儿狗之外,他只听到钢琴声,却未能与安娜晤面。第一次挫折便使古罗夫动摇了——他后悔不该冒失地到C市来。然而这种想法还是被要见到安娜的强烈愿望压下去了。古罗夫终于在歌剧院里找到了安娜。这是一次短促而精神紧张的会面,也是至关重要的会面。他们约定将在莫斯科幽会。从此便开始了古罗夫同安娜之间缠绵多年的爱情生活的新阶段,也是他们 “地下”夫妻生活的开始。建立在合法婚姻之上的公开夫妻生活没有爱情可言;而建立在真挚爱情之上的“地下”夫妻生活则是没有法律依据和得不到社会舆论支持的。安娜每隔两三个月便到莫斯科来。古罗夫同她在旅馆中偷偷摸摸地相聚,过一段“夫妻生活”: 她穿着他最喜欢的衣服,做他最喜欢吃的食物,二人相敬如宾。但是分手时,他们却装成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一先一后地走出旅馆。这种生活开始时还有一定“情趣”,然而几年过去了,他们却愈来愈感到乏累,内心十分痛苦。
最后一次幽会场是这样表现的:古罗夫把女儿送到学校后,立即赶到“斯拉夫市场”旅馆。不胜旅途劳顿、饱受相思之苦的安娜立即投到他的怀中,她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只是低声哭泣。古罗夫已经找不到安慰她的话。这时他突然发现镜子里的自己显得十分苍老,他的头发开始白了。他觉得他同安娜就如一对小鸟,被人捉住以后硬关在两个笼子里。
本片是一部抒情心理影片。它的成功与女演员萨维娜的出色演技有重要关系。萨维娜从形体到气质都具有非凡的魅力,她的表演很有分寸感,令人信服地刻画了沙皇专制社会中一个弱女子的悲惨境遇和精神觉醒。这位带叭儿狗的安娜是契诃夫作品中著名的三个安娜中的第三个。契诃夫在《打猎时的戏剧》(1885)中塑造了一个狡猾、精明、野心勃勃的安娜;而在《脖子上的安娜》(1895)中表现了一个虚荣心很强而自甘堕落的安娜。作家在第三个安娜身上则倾诉了自己对纯洁真挚的爱情的向往和肯定,歌颂了爱情净化人们心灵的力量。尽管男女主人公没能找到出路,但是他们正在觉醒。这也是影片把小说提出的社会道德问题同60年代苏联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道德取向问题联系起来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摄影梅斯希耶夫以令人赞叹的技巧再现了雅尔塔海滨城市和莫斯科阴暗冬日的景色,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在揭示主人公们心理活动中的作用,营造了契诃夫小说的独特抒情气氛。这一切使导演赫依费茨通过银幕上的形象道出了原作的真意:“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