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外国名著 > 影视赏析 >

电影《芙蓉镇》剧情简介+影评

<<回目录

1986 彩色片 166分钟

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谢晋 编剧:阿城 谢晋 摄影:卢俊福 主要演员:刘晓庆(饰胡玉音) 姜文(饰秦书田) 郑在石(饰谷燕山) 祝士彬(饰王秋赦) 徐松子(饰李国香) 张光北(饰黎满庚) 徐宁(饰五爪辣)

本片获1987年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美术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女配角奖

【剧情简介】

1963年,湘西南僻远的一个叫芙蓉镇的小镇上,那条狭窄的街上人来人往,一片热闹景象,给这清丽而恬静的小镇添上了一层欢欣的色彩。

胡玉音——芙蓉镇上的芙蓉花,与她那老实巴交的丈夫桂桂正在摆豆腐摊子。他们热情待客,诚实经营,生意兴旺。粮站主任谷燕山来到国营饮食店门前,经理李国香想与他套近乎,然而谷燕山却径直走向米豆腐摊与胡玉音热情交谈,这使李国香醋劲大发,她气汹汹地来到豆腐摊前,故意刁难胡玉音,却被善良的群众轰走。

胡玉音和桂桂用小本经营积攒起来的钱买下了王秋赦家的一块空宅基。两人辛辛苦苦,凭自己的血汗盖起了两间新屋。在新屋落成那天,他们摆下了酒席,招待前来祝贺的街坊邻里、同行小贩、至友亲朋。

李国香的舅舅杨民高从县里来了,带来了县委准备派“四清”工作组的消息,给芙蓉镇人们的心头笼罩上丝丝阴影。李国香也因沾亲之故,随杨民高一起离开了芙蓉镇,到县商业局当科长去了。

一年多过去了,李国香带着“四清”工作组到芙蓉镇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来了。

从镜子的折射中,胡玉音看到李国香正跨进新屋的门,不由神色一变。她猜不透李国香的来意,只得笑脸相迎。可李国香神情严肃地掏出一个小本为胡玉音算了一笔卖米豆腐的收入帐,说胡玉音两年零九个月来累计纯收入达6 600元。粮站主任谷燕山共私批她大米11 880斤。新房的宅基又是雇农王秋赦的土改果实, 门上的对联又是出自反动右派秦书田的手笔。李国香趾高气扬地念完这些,合上本气势汹汹地走了。

终于,工作组借批斗右派秦书田之名,拉开了“四清”的序幕。胡玉音本以为靠自己劳动发家,算不得资本主义。然事已至此,芙蓉镇人人自危,气氛紧张,她和桂桂合计下来.还是决定玉音先去广西,到桂桂的一门亲戚家避避风头,并将1500元积蓄转到干哥黎满庚那里,请他代为收藏。

不久,胡玉音以为风声已过,从广西归来,回到自己家门口,只见新屋已挂上“芙蓉镇阶级教育展览会”的牌子,而“胡记”老客栈也是大门紧锁,贴了封条。她跑到粮站去找谷燕山,看门老人告诉她,谷已被关了起来,被怀疑与她有奸情。再找黎满庚,同样不见人,五爪辣嫂子非常伤心,说他已去县里反省。而自己的男人桂桂也因欲杀李国香,被李逼得走投无路,一个月前就埋入了坟地。胡玉音晃着身子, 去坟岗四处寻觅,孤坟累累,哪里去找桂桂的葬身之地?朦胧中右派、五类分子秦癫子秦书田从夜色中出来告诉她桂桂的坟地,又说她已被划为“新富农”……

“文革”旋风席卷芙蓉镇,王秋赦因“根红苗壮”、“越穷越革命”和投机有术当上了支书,而李国香却被戴上“假左派、破鞋”的帽子下了台,被罚与秦书田、胡玉音一块扫街。谷燕山每天酗酒度日。不久,风云变幻,正当王秋赦威风凛凛地从外地取经回来的时候,李国香突然摇身一变,又以县委领导班子成员、县革委会常委的身份出现在芙蓉镇。

一天,秦书田到胡玉音家叫她一同扫街,然而大门紧闭,没有动静,他急忙夺门进屋,只见胡玉音卧病在床,秦书田给她熬好了热汤,并扶起她,喂她服汤。胡玉音感激不已,忍不住向秦书田诉说着自己心中的怨恨,说不如死了好。秦书田安慰她,认为在这种非人非鬼的时代,只有自己看重自己。

两颗孤独的心灵在苦难中撞击,感情在每日的扫街中滋生。终于,他们相爱了。岁月随着扫帚在青石板上的扫动中逝去。胡玉音怀孕了。秦书田写了“认罪书”,请求支书王秋赦批准他们办理结婚登记。这下可把王秋赦惹火了,大骂他们是“专政对象搞恋爱,还敢偷鸡摸狗”。他让人写了一幅对联,叫秦书田贴在自己门上,对联上写着:“两个狗男女,一对黑夫妻。”胡玉音感到非常伤心,但秦书田却认为这等于承认了他们是夫妻。于是,择日完婚。花烛之夜,他俩按照传统的习俗,同饮“交杯酒”,许愿心心相印,白头偕老。正当他俩举杯欲饮时,谷燕山来了,他自荐当了这对患难夫妻的证婚人,并拿出贺礼,愿他们早生贵子,生活幸福。这使他们感到世间仍有一丝温暖。胡玉音、秦书田双双跪拜了谷燕山。

这桩婚姻使李国香暴跳如雷。她下令抓走了秦书田。公社广场召开了宣判大会,秦书田被判10年徒刑。秦书田目光坚定地对胡玉音说:“活下去,顽强地活下去!”共同的心声成了临别前的山盟海誓。不久,胡玉音要分娩了,谷燕山听到她凄惨的呼救,拦了一辆军车,把她送进了解放军医院。在家属签字单上,谷燕山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动乱的年代结束了,芙蓉镇枯木逢春。秦书田也被释放了,在渡轮上碰到了再次荣升的李国香。秦书田意味深长地告诫她要“学着过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跟他们过不去”。

胡记米豆腐店又开张了,胡玉音热情地招呼顾客,声音仍是那么清脆悦耳,模样仍是那么清秀。秦书田拒绝了“复职”回文化馆的安排,乐滋滋地当着自己妻子的助手。镇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而疯疯癫癫的王秋赦却敲着破锣喊着:“运动啰,运动啰……”,但这嘶哑无力的呼喊,逐渐被繁闹的市声所淹没。

【鉴赏】

谢晋的电影饮誉中外影坛,一直颇受世人注目。他的影片以严谨的现实主义给观众浓烈的情感满足和审美享受,并启迪观众对中国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芙蓉镇》请了青年作家阿城来改编,可以看出谢晋力图吸收新鲜的艺术营养以丰富自己的创作思想和方法的进取精神。《芙蓉镇》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堪称是谢晋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影片开始,女主人公划亮了一根火柴。接着,一连几秒钟都是从一方类似天窗的天井空隙拍下去的俯拍镜头,十分简洁地介绍了胡玉音和她丈夫桂桂这一对凭劳动度日的苦命夫妻。或许,这就是谢晋所有影片的视角。从一个家庭那一方天窗似的天井空隙中,谢晋开始为我们翻开一页页不堪回首的历史。正因为从家庭的温情入手,在冷峻的目光下为你打开这个家庭的盛衰演变过程,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内,让你重温一段不愿重温的“断代史”,从而使影片更具有一个温情恶梦的艺术效果,也往往让人们感受到与深刻的历史批判同存的那种人情化的道德批判。历史的批判与道德的批判是不相对抗的。黑格尔在《美学》中分析悲剧时,他的所谓深刻的历史意识也常常陷入困惑,历史的律令和道德的律令都是不可违抗的,历史前进的代价就是把片面代表这两种律令的人物都毁掉,而让他们的原则在否定之否定中永存于历史。因而,从这一意义上说,从《芙蓉镇》所反映的中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社会及政治背景来看,以一个道德(家庭)的悲剧去折射历史,也是必然的,何况历史的主体是人,而人性的心路历程同样代表了历史的足迹。

所以,从芙蓉镇的风云变幻、人世载浮,以及那一群陌生的人物——胡玉音、秦书田、李国香、王秋赦等身上,我们同样可以读解出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格局:当李国香面对米豆腐摊的兴旺和人们对胡玉音的亲热时,在女性妒嫉的深层同样有当时“革命者”的神圣责任感;她对住在破败吊脚楼的王秋赦的生活状况发出感慨时,在这单纯的对弱者的同情中,也沉淀着当时政治对“雇农”身份的警觉;当胡玉音和秦书田两个“牛鬼蛇神”竟敢轻视革命私自结婚时,李国香在自我心理失重的基础上仍有“阶级斗争为纲”的阴影;而王秋赦在芙蓉镇载沉载浮,完成乞丐——主人——疯子的命运轨迹,却正吻合“文革”史的命运。在这里,王秋赦是历史的一个标签,胡玉音是历史的又一个标签。在王秋赦身上,形象地展示着那个年代“左”的“越穷越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王秋赦正是由此而升迁、发迹的;在胡玉音身上,又形象地展示出那个年代与上述理论和实践相呼应的“倘使不穷,斗则使穷”的“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胡玉音正是由此而不幸罹难的。因此,谢晋在那淡淡的、甚至有些冷漠的视野中,仍然沉静地深刻地揭示了历史。这也就是为什么《芙蓉镇》在揪心的人性的斗争中总能感受到深沉的历史的原因。

凌晨多雾的青石板路,渺无人行, 两个孤寂的“鬼”, 手执毛竹长帚,一个从这边默默地扫过去,一个从那边默默地扫过来。这两把扫帚扫出了一段历史,这是一段坷坷绊绊的历史。这里,所有的底色都是阴郁的。一种青灰色调的阴郁,孕藏了人物乖戾的命运和凄苦的心理。这种调子在胡玉音失去丈夫后那神情木然地沉浸于绝望的脸上得不到充分的反映,但惨淡的月光却泻给人世一片死一般的青灰色,没有一句台词。此时,在画面三分之二的部分,却出现了一组对比十分强烈的暖调子的闪回镜头:是胡玉音和桂桂恋爱、结婚的短暂幸福。在这两种调子的对比中,我们能感触到一个家庭毁灭的悲哀,但同时又能还原出特定的社会——那暖色是历史的,这阴郁的冷色是现实的,虽然对今天来说,那又是历史。

谢晋特别擅长于营造家庭的气氛。这是一个小小的环境,然而“斗室一隅中,思接千载”。正与影片开头的视点一样。影片中展示出的胡玉音家那小小的天井,浓缩着所有家庭的温暖与辛酸,当秦书田和胡玉音私拜天地时,观众的心中沉淀着辛酸,所以辛酸,是由于所有历史均在人们的头脑中留有记忆。如果说过份扩张的人情溢满了整块银幕从而多少有点冲淡了观众对那段历史的深刻反思的话,那富有浓郁湘西特色的吊脚楼和胡记老客栈门口的石牌坊,则完全是发人深思的历史了。谷燕山醉酒雪归的那一段戏,则更有历史性。这段历史事实上仍然由家庭这个因素引发出来。醉眼朦胧的谷燕山首先看到的是窗户和红色的灯光,这里又是人情的元素。但谷燕山因为革命而牺牲个人的幸福。这段剪辑无疑是精彩的,由家庭联想到自己“打江山而不能坐江山”的悲苦,把一个革命者的忠诚与小农思想的狭隘完全明明白白地纠合在一起,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或许,以胡玉音为中心,更侧重于围绕她的那层男人卑劣的艳羡描写,会更深刻地反映出历史的折痕,谷燕山的、王秋赦的、黎满庚的。在这层意义上,他们的关系更富有社会角色的内容,他们之间的矛盾可以很深刻地揭示出“文革”的触机。而秦书田毕竟是一片远方飘来的落叶,他能感受到芙蓉镇那块土地上的冷暖,但从他身上很难完成对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剖析。然而谢晋毕竟是谢晋。他的魅力正在于透过对人情的冷暖关系处理,就像前面的那种冷暖色调的对比,来形象地揭示历史的本质。因此,影片最后吊脚楼的倒塌,不得不让观众吃惊。

历史过去了,秦书田在渡轮上对李国香的劝诫是严峻的。这又是历史。秦书田被释却又能在李国香的功劳册上找到一笔。然而,在这种冷峻后面,秦书田又回到了一个温暖的家中。影片结尾,毕竟还有王秋赦变疯、敲着破锣喊“运动啰”这一笔极为严峻的冷色。

这就是谢晋:暖暖的,但同时又有对历史的冷峻沉思。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