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 黑白片 126分钟
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米哈依·罗姆 编剧:米哈依·罗姆 玛丽娅·图洛夫斯卡娅 尤里·哈纽金 摄影:格尔曼·拉甫洛夫
本片获1966年莱比锡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评委会最高特别奖
【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艺术政论纪录片,根据苏联、民主德国、纳粹德国及其它国家拍摄的新闻片及纪录片片断剪辑而成,表现了德国法西斯的形成、发展及灭亡的历史。
上 集
影片从一组对比镜头开始:20世纪60年代的莫斯科,考大学的男女青年正紧张地等待着发榜。这些青年人充满对幸福的憧憬,这些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虽然每个人都将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但和平的环境又使他们变得非常相像。因为他们都能体验到爱情的幸福,家庭的温暖,相互间的关怀,就像波兰的儿童都在尽情享受着母爱一样。但是,随着乐声的突然停止,钟声的突然响起,观众看见了设在波兰国土上的原纳粹集中营。今天那里已是杂草丛生。房子里的人体气味已经消失,焚尸炉早已冷却,火葬场“首长”的浴室也搁置不用了。但是至今留在那里的,有几吨重的、缠在一起像毡子一样的女人头发,还有由人骨和骨灰堆成的山丘,这些能让人们忘记过去吗?
人们不能不思索,为什么生活中有这样尖锐对立的现象存在。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30年代一座德国小城。工人们正用小牛皮制成皮纸,一批画家用特制的墨汁,一笔一划地在上面抄写一本书——德国法西斯的圣经——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德国法西斯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希特勒从1912年开始为人所知,他当过小官吏,当过失败的画家;第一次大战时是上等兵,战后当了新成立的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情报员。希特勒是个蛊惑家,他很快成了党的发言人,最后成了党的元首。随着纳粹党的出现,德国一些城市中出现了穿褐色制服的人——纳粹党的冲锋队员。希特勒说:“我希望成为有一双铁拳的人!”另一方面,希特勒又常常在群众中许愿:允诺把根据凡尔赛和约丢掉的土地要回来;允诺房客降低房租,又允诺房主提高房租;向百货公司经理允诺消灭竞争者,又向小店主允诺消灭百货公司。随着他的两手政策,我们在银幕上既看到了冲锋队员的游行,又听到了老百姓的高呼万岁声。
希特勒似乎是应运而生的。1933年,德国总统奥登堡收到一些大资本家和垄断主的来信,下面的署名实际上是20亿马克。大资本家要求任命希特勒为内阁总理,因为他们需要一个独裁者,从这时起,德国的命运根本改变了。
西方各国元首也欢迎希特勒上台,认为他将奉行“温和的政策”。确实,一开始,希特勒还忙着国内的事情。但是,他干了些什么呢?
希特勒刚宣誓就职,柏林就举行了三天三夜火炬游行,这一条条“火龙”的真正涵义在哪里?它们显示了新秩序的强大,使老百姓感到兴奋。但主要的是,这些火把游行在把人变成野兽这件事上帮了忙。它造成了辉煌的场面,使人在变成野兽时还感到自己是个英雄。
就在老百姓盲目地欢呼的时候,希特勒举起了屠刀。第一个打击就是把共产党员投入集中营,之后就是社会民主党人,工会领导人,工人积极分子,报刊电台的编辑,也就是一切和希特勒想得不一样的人。接着是烧书:托尔斯泰、马雅可夫斯基、伏尔泰、罗曼罗兰、海涅、托马斯·曼,自然还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人类的思想飞进火中。剩下了什么呢?比如,有这么一个法学研究院,它通过决议说:对元首的爱是一个法律概念,因此,不爱元首可以判刑。
希特勒煽动群众的另一个法宝是种族主义思想。银幕上一个教师正在讲解头骨的尺寸。合乎标准的头骨是亚利安人的头骨。因此,普希金的头骨自然是不合乎标准的,因为他是斯拉夫人,还杂有黑人血统。爱因斯坦的头骨也是不合乎标准的。银幕上出现了史特拉赫,种族主义的鼓吹者之一,他要求把不合乎标准的头骨都从德国赶出去。清洗很快开始了。没有来得及逃走的都被赶进集中营。这还不够,希特勒还把一些“纯种”亚利安士兵送到各地,接受少女的“奉献”,以便制造“送给元首的礼物”——“纯种的婴儿”。希特勒说“一百年后,德意志民族的精锐部分将成为一种事业的成果。这是特种事业,繁殖良种儿童的高尚事业。”纳粹新闻工作者把这个“事业”拍成了影片。那些青年男女的脸上洋溢幸福的微笑。当他们干完了一次“事业”,从医生手里接过“证书”的时候,他们的神情表明,他们认为自己刚完成了一次“爱国主义行动”。对士兵作过“奉献”的姑娘还接受了献花。和种族主义连在一起的是民族自大感。因为他们是德国人,因此就比别人优秀。于是侵略就有了“正当的理由”。希特勒又演说了。“德国人是天生的统治者。他们的使命是统治全世界。”希特勒还说:“有人说,元首万岁,党是另一回事。不,我的朋友们,我就是党。”希特勒的演说受到空前欢呼。银幕上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就在“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的口号声中,欧洲变成了火海……
在希特勒向欧洲开火的时候,德国还存在文化吗?从表面看,似乎还存在。请看那些巨大的雕塑,虽然死板僵化,却显示了“帝国的气派”。还有书籍展览,虽然玻璃柜里都是希特勒的“著作”,但书展总算举行过了。现在是作家们在听报告。戈培尔正告诉他们,应该写什么,怎样写,也还看见了轻歌曼舞,冲锋队员也需要休息啊,一切看来很“正常”,很有“秩序”,希特勒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了。
下 集
就在成千上万个儿童第一次写字就被教会写下“希特勒万岁”,就在成千上万的青年被领着向希特勒宣誓“我们属于你!”就在成千上万名士兵正以元首的名义去杀人、抢掠的时候,他们,这些德国的老百姓,就已经不被当人看了。他们成了工具,他们“自愿”拒绝接受人的权利和责任,思想的权利和责任。他们只会接受希特勒的命令。但是,有着辉煌历史的德意志民族还存在吗?伟大的德国人民,你的自省意识在哪里?
当然,曾经有过另一个德国,人们不会忘记曾经有过的工人和农民的游行。旗帜上写着“法西斯就是饥饿和战争!”但是,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被杀害了。德国工人阶级失败了。从那时起,在希特勒眼里,群众就一文不值。希特勒有一句名言:“对待群众,就应当和对待女人一样。”那就是奴役和哄骗。希特勒当政时,纳粹新闻电影工作者曾拍了几百万呎新闻片和纪录片的胶片。可是从中很难找到几个关于普通人的个人生活片断。在希特勒时代,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个人是不存在的(“你一文不值,人民才是一切”——这是希特勒的话),存在的只有“集体”,“群众”。而在希特勒看来,用不着考虑群众的理智,应当影响他们幼稚的感情。那几个从人群中跑出来向希特勒献花的少女,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真诚。在她们看来,希特勒就是神。要把赞扬抬到高不可攀的程度,使群众体会到一种震撼的心情,这样才能达到“元首命令,我们执行”的效果。
于是,希特勒的军队开进了华沙。元首命令,我们执行。我们宣过誓,用不着思考。希特勒的飞机在扔炸弹。从上面看起来,炸坏的房子好像很平静,房子燃烧的景象甚至很美丽。接着是比利时,荷兰,丹麦,雅典。而在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的军队踏上了苏联的领土。
成千上万的人被吊死,被赶入集中营。大规模的谋杀,抢劫、焚烧……而干着这一切的士兵,口袋里装着妻子和女人的照片。看起来,他们也有亲情之爱。可是,就是他们,这些“快乐的小伙子”,把400万犹太人赶进了焚尸炉。党卫军拍下的影片是最好的见证。人们像牲口一样被赶来赶去。党卫军在挑选,有些人还能成为劳动力。可暂免一死。其余的人被脱光了衣服,被赶进焚尸炉。奇怪的是,对暂时不死的人,先要给他们照像,正面的,侧面的。保存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这样的照片就有几十万张。
但是,罪行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希特勒使苏联丧失了2000万人民。他自己也要受到报应,战争开始滑向西方,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然后是柏林。戈培尔还在力竭声嘶地叫嚷进行“总体战”,可听众的眼睛里已经流露出黯然的神情。最后的挣扎。银幕上出现了希特勒生前最后一个镜头。他还在检阅,给士兵打气。但已无济于事了……
青草长起来了,新人出生了。这些去上学的小学生,知道什么是法西斯吗?西欧一些城市,又出现了歌舞升平的景象。但是,世界并不平静。这是美国在训练海军陆战队,又一次把人变成野兽。这是西德,北大西洋总部在演习。这是前党卫军。他们甘心吗?又是游行?新法西斯分子可不是一两个人。二次大战过去了整整20年。世界并没有平静。墙上写的什么?“你以为元首死了,我们认为没有!”这个复仇主义分子在向观众吐舌头。他们可并不只是在德国。这是他们的斯堪的纳维亚同志。这是美国法西斯头目罗克埃尔。这是他的智利同伙。
不过,我们也相信,人是有理性的,因为他生下来是善良的,全世界所有的孩子都是好的。一切取决于我们把这些孩子塑造成什么,我们把他们变成什么。
【鉴赏】
本片是苏联纪录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导演罗姆创作生涯高峰的体现(是他生前亲自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苏联电影的重要流派——思想电影的代表作。罗姆创作的动机在于,通过影片使观众思考,为什么20世纪出现了法西斯这个怪异现象?为什么希特勒能够掌权并蛊惑那么多人为自己卖命,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影片研究了法西斯的思想体系,这产生了更大的揭露力量。
本片不是按时间顺序拍摄的普通纪录片。它是一部艺术政论性作品。影片按章节构成,每章有一个主题,各有自己的开头和结尾。有的章节的标题就显示了章节的主题,如“我们属于你”,“曾经有过另一个德国”等等。这种结构原则可以使影片不受时间发展顺序的限制,而集中、突出作者所要表现的问题,使影片的思想更鲜明。但影片的章节并不是与时间的发展和事件的顺序毫无联系。这些章节的次序安排仍然表现了法西斯从掌权到灭亡的历史。同时,各个章节虽然各有自己的主题,但彼此之间仍然有内在的联系。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从而有重点地,又是全面地表现了法西斯的本质。我们在影片中看到希特勒怎样由一个无赖变成了总理,又怎样被宣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受到万民膜拜;我们看到法西斯怎样为发动战争作思想准备:一方面宣传军国主义、种族主义思想,一方面排除异己,迫害犹太人及一切“和希特勒想得不一样的人”,还把所有体现进步人类文化的书籍一焚而光。我们看到法西斯集中营的真相,看到希特勒军队怎样践踏别国的土地。最后,我们也看到了法西斯的灭亡。
可以说,影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法西斯的真面目。但这只是影片的一个层次。影片还有另一个层次,那就是表现了法西斯的周围世界,更主要的表现了人民。我们不仅看到了希特勒上台前后西欧的政治形势,看到了一些国家政府的机会主义态度,而且看到了当时德国的进步力量,看到了革命者的活动以及德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遭到镇压。这一切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当时的力量对比,看到了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和德国法西斯的微妙关系和相互影响。
影片还有第三个层次,那就是表现了战争结束20年后的60年代中期的世界。除了各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外,还有军国主义势力的蠢蠢欲动,还有法西斯组织东山再起的企图。因此,如果说,影片表现了从30年代到60年代这30多年的世界历史,说影片是一部史诗性作品,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影片甚至把观众的思绪带到遥远的年代:当人们还在茹毛饮血时,他们已经知道创作,他们已在岩壁上作画;而几千年后,法西斯却在践踏人类文化。这种对比,这种跨越时代的思考,正是史诗的特点。当然,影片还指向未来,更准确地说,影片是为未来而拍摄的。它推动观众思考自己的命运,思考人类的未来。它早已超出表现一段历史的命题了。正因为如此,尽管影片中有大量法西斯罪行的镜头,但影片给观众的主要不是凄惨或恐怖的感觉,而是对历史的沉思。
影片中关于希特勒和法西斯德国的镜头,都是纳粹新闻电影工作者拍摄,由罗姆选取一部分剪辑而成的。纳粹摄影师拍这些镜头时是把它们当成崇高、伟大的东西来表现的,可是在罗姆的影片里,这些镜头内容却显得卑下可笑或令人气愤。这就是在明确的创作思想指导下的剪辑的作用。纳粹摄影师尽管想把所拍的内容表现得崇高而伟大,但在法西斯对文艺的控制下,他们的思想已经僵化,拍摄手法已经变成了一种模式。比如拍希特勒时,多半是同一个角度,同一种构图,同一种姿态,同一种表情。这一切,经过罗姆的精心剪辑,使它们集中起来,成为类比关系,就使希特勒的形象变得可厌可憎而又可笑。再如,当年纳粹摄影师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拍摄这些镜头的,他们不可能正确理解自己所表现的内容的真正意义。他们甚至注意不到事物的区别和变化。而20年后,当罗姆观看这些材料时,却能看到纳粹电影工作者看不到的东西。比如纳粹摄影师在拍摄戈培尔的演说时,总要例行地拍一些听众的镜头。但罗姆却能发现,在纳粹行将灭亡前,戈培尔又一次动员群众去当炮灰时,听众的眼睛却露出了失望、怀疑、惶惑的神色。而经过罗姆的剪辑,法西斯失败的不可避免性的思想就体现得更为鲜明了。
罗姆曾经谈到,他创作本片的艺术手法,体现了爱森斯坦的 “杂耍蒙太奇”原则,即按照场面之间构成对比性冲突原则剪辑影片。每一片断都同前一片断形成尖锐冲突。如影片一开始的和平时期的青年和紧接着的死亡营,堆积如山的白骨和狂呼希特勒万岁的人群,在河中嬉戏的纳粹士兵和被吊死的老百姓,戈培尔宣扬“总体战”的演说和死一般沉静的听众和紧接着大批的德国战俘。每一片断都是前一片断合乎逻辑的继续,虽然有许多片断从时间上看彼此并无联系,但通过“杂耍蒙太奇”原则把它们剪辑在一起,却能够调动起观众的联想力,使观众的思想感情和影片融为一体。
本片全长3600米。为了创作这部影片,罗姆共看了200万米胶片的素材。一开始罗姆也曾考虑按年代顺序创作影片。但很快他就认识到,那结果将是一部一般性的历史纪录片(而这样的影片其它国家已拍了多部)。罗姆决定采取不同的做法。他把各种素材按主题归成几大类,这几大类一共包含着120个“主题”:狂呼希特勒万岁的特写镜头,沉思者的特写镜头,希特勒演说,群众游行,尸体,集中营,阅兵式,部队行进,伤兵……围绕着每个主题收集了二三十个来源的素材,仅部队行进的素材就足够放映一个半小时。人群狂呼希特勒万岁的镜头连在一起有3本半长,全是接连不断地吼叫,罗姆称之为极度令人震惊的 “杂耍”。他搜集这些素材就像当年爱森斯坦在拍摄《战舰波将金号》和《十月》时汇集敖德萨阶梯上枪杀群众的材料或攻打冬宫的材料那样。
罗姆的方法是成功的,他对大量素材进行精选,然后按照杂耍蒙太奇原则进行排列,以造成震撼人心的效果。影片并不是自始至终让观众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影片中还按一定的节奏穿插着抒情的镜头,如青年人谈恋爱,儿童和母亲在一起,远古时代的岩画等。有不少镜头带有幽默、嘲讽意味,让观众忍俊不禁,如德国青年奉命制造“献给元首的礼物”的场面,希特勒参观画展,墨索里尼发表演说等。就在表现希特勒军队屠杀人民的镜头之前,还安排了一组镜头,表现这些士兵在河中洗澡,逗弄小狗,刮胡子,吃饭,在唱机旁听音乐。看起来,这都是些可爱的青年,可是转眼之间,他们就举枪向老百姓扫射。可爱的青年变成了疯狗。这样的对比性画面,不能不让人沉思。
影片中表现60年代苏联和其它国家人民生活的部分,是影片创作人员拍摄的。这里罗姆采用了维尔托夫的“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的原则,基本上采用偷拍方法,使画面显得非常生动。从表面看,这一部分似乎与全片内容不够协调。但这部分内容体现了罗姆重要的思想:怎样才能使法西斯不再复活而去破坏今天的生活。罗姆创作影片不是为复述历史。影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谁都不能说,法西斯及产生它的根源,在今天已经消失了。
《普通的法西斯》是罗姆的一次重要的艺术探索。它自然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影片对法西斯的阶级根源还强调不够,表现希特勒的部分个别地方的讽刺手法还停留在表面上,有些场景显得重复,等等。但罗姆的探索总的来说相当成功。他为纪录电影的创作手法,为表现法西斯和战争这个现象打开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