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 黑白片 88分钟
美国墨丘利影片公司摄制
编导:奥逊·威尔斯(根据波斯·塔金顿的小说改编) 摄影:斯坦利·考特兹 主要演员:约瑟夫·柯顿(饰尤金·摩根) 桃乐丝·考斯特罗(饰伊莎贝尔) 安妮·贝克斯特(饰露西) 蒂姆·霍尔特(饰乔治) 阿格尼丝·摩尔海德(饰芬妮) 雷·柯林斯(饰杰克)
本片获1942年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女演员奖
【剧情简介】
1885年。在美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崇尚俭朴的小镇上,安倍逊家的显赫住宅和生活气派是异常引人注目的。安倍逊少校的女儿伊莎贝尔决定下嫁本镇殷实商人威尔伯·米纳弗;追求她多年的尤金·摩根因有天晚上唱小夜曲时撒了点野而不幸落选,一气之下离开了家乡。
19年后,伊莎贝尔的儿子乔治已长大成人。这个从小就娇生惯养的恶少在镇上臭名远扬。今晚在安倍逊大厦举行的盛大舞会是为了欢迎乔治进大学二年级后回家欢度圣诞。正是在这次舞会上,尤金突然出现。他带着女儿露西回镇来定居了。
尤金的出现在安倍逊家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伊莎贝尔对尤金的奉承感到高兴,她希望尤金喜欢她的儿子乔治。威尔伯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里对尤金的到来感到不快,他拒绝去参观尤金正在试制的汽车。伊莎贝尔的弟弟杰克深知尤金和伊莎贝尔当年的旧情,他喜欢尤金,并在他面前公开表示对乔治的狂妄无知、飞扬跋扈和伊莎贝尔对儿子的溺爱纵容十分不满。杰克的妹妹芬妮当年对尤金有过感情却未蒙尤金青睐,她至今未婚,故而在得知尤金已经丧偶时不禁遐想万千。乔治对露西一见钟情,但初次接触便给露西留下恶劣印象,这个思想开明、胸有城府的姑娘一眼看穿了乔治的浅薄,同时也敏锐地感觉到了父亲的隐情,尽管尤金并不曾向她透露过半点往事。
随着尤金父女与伊莎贝尔一家过往愈密,感情游戏在继续发展。威尔伯由于生意亏蚀严重,心情抑郁,一病不起。几个月后,乔治在东部某大学学成毕业,服丧中的母亲偕同露西去参加毕业典礼,尤金也抽空去迎送、陪伴。乔治被露西的美色所吸引,但脾性不改,动辄恶语伤人,而对尤金这位新兴工业家则怀有本能性的恶感。杰克注意到了尤金在威尔伯去世后一改不修边幅的习惯,加上乔治在一边撩拨,使芬妮不由得泄露真情。
尤金和伊莎贝尔之间的感情发展得异乎寻常地快速,以致小镇上人们议论纷纷。老安倍逊眼看着新兴的汽车工业正在日益严重地威胁到老地主的利益,不禁忧心忡忡,无暇顾及女儿的“丑闻”。杰克一如既往,坚定地站在尤金一边。乔治向露西求婚没有成功,对露西的开放的社交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开始对尤金当面顶撞,怒骂“汽车这东西有百害而无一利”。内心失衡最严重的则是芬妮。她妒火中烧,终于按捺不住,把伊莎贝尔和尤金过去的恋情和今天的相爱一古脑儿告诉了乔治。
乔治开始采取行动:他去找对门的一位爱饶舌的老太太,威胁她不许再散布“流言蜚语”,但得到的是尖刻的讥刺和对“谣言”的无情证实。他守卫在家门口,粗暴地赶走了来赴约的尤金。他精心地为亡父的照片配上大镜框,高高地挂在书房里,作为对母亲的无声的警告。
尤金发现乔治知悉了真情,便找杰克求助。杰克来找伊莎贝尔,告诉她乔治曾多次阻止尤金上门。他俩的谈话让站在楼梯上的乔治和芬妮注意到了。芬妮凭直觉猜到了杰克的来意,拼命阻止乔治去干预。她告诉乔治说,她本来以为乔治已知悉一切,所以感到痛苦时才发泄发泄。她后悔不该插上一脚,因为她知道尤金哪怕没有碰上伊莎贝尔也不会正眼看她的,而她的干预只会毁了他们。乔治对芬妮的自责感到愤怒,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夜晚,伊莎贝尔默默地读着尤金的来信。她心里很明白,她不能让儿子为她受委屈,她不可能有力量和勇气去战胜那种无私无我的母爱,抛下乔治去找自己的方式生活。她无法满足尤金的要求。乔治读了信后则火冒三丈,他禁止伊莎贝尔再和尤金见面。伊莎贝尔默默地服从了。
为了彻底斩断这段“孽缘”,乔治决定带走母亲,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家”。临行前,他去向露西告别。露西的理智暂时战胜了感情,用满不在乎的冷漠态度气走了乔治,但就在乔治的身影在她眼前消失时,她晕倒了。
时间又过去了5年。新兴的汽车工业彻底改变了小镇的面貌。安倍逊家日趋衰微,而尤金则盖起了漂亮的摩根大厦。杰克顺应潮流,决定集资筹办车灯公司。他告诉尤金,伊莎贝尔的身体已大不如前,“恐怕应当坐轮椅了”,但乔治仍然“不放她”回家。
由于伊莎贝尔的健康情况日趋恶化,乔治终于“放她”回家了。在火车站上,杰克和芬妮把伊莎贝尔抱上轮椅。安倍逊少校为女儿的回来深感欣慰。就在此时,尤金登门来访。乔治让芬妮去赶走了尤金。在病榻上,伊莎贝尔知道了尤金曾被拒之门外,她充满哀怨地低声说出了她的最后遗言:“我要能见到他有多好。就……就见一面。”
就在这一年里,安倍逊家的墓地里相继增添两座坟墓:伊莎贝尔和她的父亲。
安倍逊家继续败落。杰克的车灯公司经营失败,芬妮的全部积蓄也随之化为乌有。乔治送走了去华盛顿另找生路的杰克,回到空荡荡的安倍逊大厦,在伊莎贝尔的房间里跪倒在他母亲的床边,抽泣着祈求:“妈妈,宽恕我!上帝啊,宽恕我!”
一年后,城里的居民已经没有人记得乔治·安倍逊的故事了。乔治为了供给芬妮在供膳宿舍的开销,不得不在一家化学公司里做“有危险的工作”。一天下午,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乔治撞在一辆“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汽车上,折断了双腿,被送进了医院。当第二天的报纸登出这则消息时,尤金和露西不约而同地来到了乔治的床边。
当晚,尤金百感交集地在日记上写下了他给伊莎贝尔在天之灵的一封长信:“……我起先不想去医院看他,后来当然还是去了。我本来以为很难捐弃前怨,结果我发现易如反掌……他说,‘您一定认为是我母亲要您来的吧,这样就可以让我请求您……宽恕我。’……露西在床边,她对他说,‘不,请握着他的手吧,大方点。’她焕发出美的光采。……我知道我是始终不渝地忠实于我的真诚爱情的,而通过我,你又把你的孩子置于翼护之下了……”
【鉴赏】
奥逊·威尔斯是一位富于艺术创新精神的天才导演,以《公民凯恩》著称于世。《公民凯恩》使电影第一次摆脱了传统格局的束缚,开创了现代电影的先河。然而,它既是威尔斯的电影创作生涯的起点,也是终点。这位奇想妙思迭出、永远走在观众前面的艺术天才几乎毕生挣扎在艺术和商业的矛盾之中。他不能见容于好莱坞,长年浪迹欧洲,由于缺乏资金,他的影片常常是在时拍时辍的恶劣条件下完成的。他毕生拍摄了大约14部影片,在西方名导演中这个数字大概是最低纪录。直到他于1985年10月逝世,他再也未能超越他的处女作。尽管如此,巴赞评价说,“奥逊·威尔斯仍然应在任何一座褒奖电影历史功臣的凯旋门额上占有一个显著的位置。”
《安倍逊大族》是威尔斯的第二部影片。他在1941年完成《公民凯恩》之后,曾考虑过若干个可拍的题材。雷电华公司的经理人员不能宽恕他在《公民凯恩》中因艺术而忽略了票房,结果给公司造成巨额亏损的前愆,严令他必须在下一部影片中把商业效益放在首位。他考虑过改编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或佐伊·阿特金的《红河饥荒》,但都因多种原因告吹。最后,他选中了布斯·塔金顿(1869—1946)的并不十分出色的小说《安倍逊大族》。威尔斯在1939年即曾把这个得过1919年度普利策奖金的小说改编成广播剧,并由他本人担任主角。威尔斯对这部小说厚爱有加,原因在于塔金顿是威尔斯父母的老友,而小说中的汽车发明家尤金的原型便是威尔斯的父亲。故事的发生地点亦与威尔斯家的生活环境十分相近。威尔斯本来就偏爱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作品,更何况这部小说又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他有特殊的吸引力。
威尔斯花了九天时间便写成了剧本。他删掉了原作中所有伤感主义的东西,把镜头集中在导使安倍逊家族走向衰亡的阴暗心理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影片是“对已经消亡的道德观而不是对一个时代的挽歌”。
本片被普遍认为是威尔斯的仅次于《公民凯恩》的“准”杰作。之所以称不上杰作,并不是由于导演的过错,而是由于影片拍完后遭到了雷电华公司的“野蛮砍杀”。威尔斯刚拍完此片,雷电华公司便调虎离山,打发他到巴西去拍摄一部由政府资助的纪录片《真实无误》。就在他滞留南美之际,公司擅自把原长148分钟的完成片剪掉将近60分钟。伤害尤其严重的是公司找人另拍了结尾,即医院里的场面。就改编的忠实程度而言,这一改倒是有所提高,可惜原小说之所以难入佳作之林,恰恰在于作者没有把它处理成悲剧,而是用了一个团圆式的讨好人的结尾,结果不免流于浅薄。根据威尔斯的原来构思,结尾应是尤金来到芬妮栖身的供膳宿舍,请她去为他管家,照料他的生活,同时提到乔治和露西快要结婚了。芬妮拒绝了他的建议,尤金告辞后走出宿舍,新兴城市的背景衬托着他孤零零的身躯,象征着在这片混沌愚昧的社会环境中,他的崛起也只是一场孤军奋战。威尔斯曾抱怨说这个经过窜改的影片结尾“不啻是毁掉了影片的整个心脏”。
原长148分钟的版本人们已无缘得见,但这部“剪得支离破碎的杰作”(特吕弗语)仍在电影史上和威尔斯的作品中均占有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1972年,有影响的美国电影杂志《画面与音响》在评选有史以来的最佳影片时,把《安倍逊大族》列名第九,这绝不是偶然的。
本片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些年代里,即所谓“世纪交替之时”。当时美国的资本主义虽已得到发展,但意识形态方面的封建残余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比较落后的南部各州尤其如此。故事发生的地点是美国中部的一个小镇,这正处在南北的交界线上,所以既有南部各州落后的一面,又能吸收东部各州的先进影响。《安倍逊大族》用生动的人物表现了先进与落后两种思想势力的斗争。
和威尔斯的其他影片不同,《安倍逊大族》没有把焦点集中在一两个主要人物身上。它刻画了七个主要人物,各有各的代表意义。自私、狠毒的乔治是衰微的地主世家的最后堡垒。尤金是新兴工业家的代表,温文尔雅而且宽容大度。伊莎贝尔为地主门第的虚伪牺牲了爱情,在抑郁中虚度了一生。芬妮是安倍逊大族中潜在的反叛者,但在感情深处对地主世家有无限的留恋。露西属于有光辉前途的新一代,她感情丰富,但不会被感情冲昏头脑。安倍逊少校是家族的创业人,活着看到家族的败落,但并不怨恨,在精神上永远是个强者。杰克虽是大族的一员,却与贪婪的乔治形成对照,他喜欢尤金,是时代变迁中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威尔斯还给影片添加了一个画外的叙事人(由他本人充任),让他起着向观众介绍时代背景和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双重作用。在故事片里设置画外叙事人,在1942年是个新鲜的创举。这也许是威尔斯长期从事广播剧的经验在银幕上留下的印迹。
在上述七个主要人物中,对立的两极是尤金和乔治。从这两个人身上典型地表现了新旧两种势力之间的矛盾。西方有些评论家倾向于把他们之间的冲突说成是为了争夺伊莎贝尔。特吕弗说,“这是一场纯感情的冲突”,以伊莎贝尔为争夺目标。巴赞也认为妨碍了尤金与伊莎贝尔结合的是乔治的自尊心加上某种恋母情结心理。
但事实上,乔治从见到这个生气勃勃的新兴资产阶级人物起,就本能地感到了尤金对乔治的旧世界的威胁。一直到很久以后在饭桌上发生了正面冲突,芬妮才因嫉妒说出尤金对伊莎贝尔的爱情。这更是火上加油。伊莎贝尔对乔治溺爱备至,“从他出生的那天起就简直是拜倒在他脚下,把他供若神明”,在她眼中,这个“魔鬼”却是一个“天使”。乔治从小就把握住母亲的弱点,加以利用和控制,完全能左右母亲的命运,所以他反对母亲与尤金的结合是出于对尤金的反感和极端自私的心理,而不是弗洛伊德的所谓子恋母的“俄狄浦斯情结”在作怪。
同样令人感兴趣的是中心人物乔治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以及另外六个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错综复杂,或爱或恨,或互相利用,或彼此依存,几乎任何人物只要两两相遇便都能推动剧情的发展。这七个人物可以组合出不下十几种生动有趣的人物关系,诚如一位西方评论家所说的,这犹如七个始终互不协调的声部,它们交替出现,独立发展,没有和弦,把它们交织起来,需要一个天才。
对影片的成功起着重大保证作用的是演员们的出色表演。威尔斯下了很大工夫来指导演员。他和演员们一起深入分析人物性格,在拍摄每个场面前都进行了整体排演。他常常允许演员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改动台词。威尔斯本人没有露面(这在威尔斯导演的影片中是少见的例外),他挑选来扮演乔治的却是和他外形十分相似的蒂姆·霍尔特。尽管美国影评界当年除了詹姆斯·阿奇都对影片满怀敌意,大肆攻讦,扮演伊莎贝尔的阿格尼丝·摩尔海德仍以其细腻的表演赢得了纽约影评人奖。
和《公民凯恩》一样,《安倍逊大族》在商业上一败涂地。《纽约时报》为威尔斯把丰盈才华浪费在“一出主题枯燥、气氛阴沉的戏”上深感婉惜。艺术与商业的矛盾有时是无法调和的,在“不可改造的浪漫主义者”威尔斯身上,它将永远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