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彩色片 107分钟
法国阿仑·萨德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克洛德·索泰 编剧:克洛德·索泰 让—路·达巴迪 摄影:让·博费梯 主要演员:罗密·施奈德(饰玛丽) 布鲁诺·克迈尔(饰乔治) 克洛德·布拉瑟(饰塞尔日)
本片获1978年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女演员奖
【剧情简介】
薄暮时分,玛丽在医院做完人工流产手术,拖着无力的双腿回到家里,颓然倒在床上。她觉得全身软绵绵的,只有头脑依然清醒如初。她知道,一切都过去了,她和塞尔日的情人关系,随着医生取出她腹中那两个月的胎儿而完结了。真仿佛是一场梦啊……然而她并不后悔,相反却感到如释重负。她点燃一支烟,往日的生活一幕幕地在脑海中掠过,时而清晰,时而朦胧……
她想起了与前夫乔治燕尔新婚之后那令人陶醉的生活,想起小马丁呱呱坠地给他们带来的无边的喜悦,也想起了他们离婚前那些交织着痛苦与愤怒的日子。乔治终日忙于自己的事务深夜迟迟不归,让她独自吞噬着孤独与寂寞。四年前,也许是五年前,他们终于心里充满怨恨地分道扬镳了。如今,小马丁已16岁,往日的积怨正如过眼云烟,已从玛丽的心头飘散。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当然,她也想起了她现在决计要离开的塞尔日。他们并未结婚,玛丽不想以一次新的婚姻来约束自己。塞尔日人并不坏,但他那强烈的占有欲令玛丽无法忍受。她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不愿成为另一个男人的附庸。正因为如此,她决定及早抽身,便趁塞尔日出差之时独自采取了断然措施,斩断了将他们联系起来的最后一根纽带。她获得了新的自由,但她不知道展现在她这个39岁的独身女人面前的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况且塞尔日明天就要回来……她觉得难以当面向塞尔日讲清这一切,就取出纸笔,给他写下了一封诀别的信。
第二天中午,玛丽来到距她担任绘图员的那家公司不远的小餐馆吃午饭。突然,她看到塞尔日分开拥挤的人群向她走来,风尘仆仆的脸上因与她重逢而泛起一丝笑容。玛丽不由得一阵紧张,幸好信正在身上,她心神安定下来,将信交到塞尔日手上。
塞尔日茫然不解。他读罢信,满心的喜悦顿时烟消云散。他原以为玛丽在等他,他那未出世的孩子在等他,可如今……他未曾料到,他不能理解,玛丽竟离他而去。他沮丧地走上街头,孤独地徘徊……
一个月过去了。他们不相往来,不通音讯,塞尔日鸳梦重温的希望日渐破灭。然而,他们生活的天地毕竟是如此狭小,一天,她们再度相遇了。
那是在玛丽的女友加布丽艾尔家中。这一天,诸多好友都来到加布丽艾尔家作客,一片欢声笑语。玛丽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朋友们在一起,她整个身心都感受到一种轻松与自由。但她敏感地发觉,在加布丽艾尔和她的丈夫杰罗姆——乔治的同事——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便不禁为女友担起心来。
户外天气晴和,鸟语花香,宾客们涌出门去。乘无人之机,玛丽悄悄询问加布丽艾尔,才知道杰罗姆刚刚接到了解雇通知,为生活计,他们就要把这所房子卖掉了。面对悲戚的好友,玛丽说不出话,只能握住她的手,和她一起默默地站在洒满落日余晖的窗前……
夜来临了。玛丽在楼下的众宾朋中未见杰罗姆夫妇的身影,心头一惊,快步登上楼梯。二楼走廊一片昏暗,阵阵扭打声从一个房间传来。玛丽无暇多想,几步冲进门去。好险啊,杰罗姆吞下了安眠药但求一死,加布丽艾尔和及时赶来的玛丽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刻使出全身力气,终于让他把药吐了出来。两个女人伴着孤灯,终夜忐忑不安地守在他的床前。
次日黎明,玛丽走进厨房。就在这时,她又见到了塞尔日。塞尔日喜孜孜地迎上来,眼睛里射出期待的光芒。他仍在企盼着玛丽能够回心转意,他认为女人就如小鸟,总要依偎在男人身旁。但他听到的只是玛丽淡淡的几句寒暄,看到的只是她冷冷的目光。他无可奈何地强做平静,转身而去。
此刻,杰罗姆的遭遇正沉甸甸地压在玛丽心头,他深深的痛苦激起了她无限的同情。她觉得自己应该尽到朋友的职责,在他们有难之时绝不能坐视不管。可该做些什么呢?她一时苦无良策。蓦地,一个主意跳上她的心头,她想起了乔治
华灯初上,乔治如约来到一家餐馆,对玛丽的突然邀请大惑不解。玛丽迫不及待地将杰罗姆之事和盘托出,殷切地希望他助杰罗姆一臂之力。乔治为她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所感动,答应从中斡旋。
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玛丽还不想走,这久别后的重逢使她有几分激动。乔治也不想走,往日的隔阂已淡漠,退到了记忆的最深处。此时,占据着他们心灵的是昔日的共同生活所遗留下来的温馨柔情。他们浅斟慢饮,细细谈心,谈起了他们的儿子,谈起了现在各自的生活。玛丽得知乔治仍和他的情人罗杭丝同居,她也告诉乔治,在她的生活中再也没有塞尔日了,她自由了……
夜,静静的,微风徐徐。玛丽和乔治漫步在这醉人的夜晚,都感到有些难以自持。是分手的时候了,玛丽慢慢收住了脚步,凝望着乔治,眼中闪着渴望的光芒。终于,两人忘情地拥吻了,并相约来日再见。
分别之后,玛丽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面色苍白、衣冠不整的塞尔日横挡在她面前,两眼几乎要喷出火来。夜色朦胧,他瞥见玛丽和男人接吻,以为最终找到了玛丽离他而去的原因,不禁怒不可遏,高扬起手掌,不住地向玛丽脸上抽去……
待他知道那男人是乔治时,顿时明白自己已铸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大错。玛丽用既怜悯又鄙视的目光注视着他,语气和缓而深沉:“你为什么总以为我是因为某个人才离开你的?”塞尔日此刻才如梦方醒,他终于懂得了不是第三者夺走了她,而是她不愿意属从于一个像自己这样的人,她要去过自己的生活,做一个独立的人。他走了,永远从玛丽的生活中走开了。
几天后,乔治为杰罗姆谋得了一个新差使,并约玛丽到自己的寓所相见。下班之后,玛丽脚步匆匆地向乔治的住处走去。和前夫幽会,这毕竟有些不太寻常,玛丽在欣喜之外,也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
在另一座城市工作的罗杭丝这天没有回来,宁静的长夜里只有乔治和玛丽柔情脉脉地依偎在一起。自此日之后,与乔治的一次次幽会、一次次倾谈,给玛丽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欢乐,她甚至希望再和乔治生一个孩子。她真的如愿以偿地怀孕了,但她不想将这个消息告诉乔治,因为她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在她与乔治之间横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罗杭丝。与罗杭丝相比,她自己更像一个偷偷潜入的第三者。她明白,她在乔治生活中的位置已为别人所代替。她无法也无意再次完全进入乔治的生活。她知道,乔治也处于矛盾之中,他终究会在她们两人中做出抉择。而抉择的结果,在玛丽看来,是不言而喻的:乔治无法离开罗杭丝。她平静地等待着又一次分手的到来……
杰罗姆终于自杀了。意志消沉的杰罗姆无法适应乔治为他找到的新工作,日益陷于苦闷之中,乃至不能自拔,跳楼身亡。加布丽艾尔极度绝望、痛不欲生,玛丽听到这一噩耗也如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感到一股不可抵御的寒气充斥于她的全身。
加布丽艾尔卖掉了房子,就要搬去和玛丽同住。乔治要走了,和罗杭丝一道。临行前,他最后一次见到玛丽,两人平和地分手了,没有哀怨,没有悲伤。
玛丽和朋友们最后一次在加布丽艾尔家中聚会。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躺椅上。注视着他们将要永远离开的地方。生活中曾发生过的一切,此时又在她的脑海中掠过。生活是不平静的,但会永远向前。她知道,这所房子,她在这所房子中曾目睹过的欢乐与痛苦。她走过的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普通的故事,都会长存在她的记忆之中。午后的斜阳照在她身上,她闭上眼睛,和腹中正在孕育的婴儿一道,安详地等待着新的生活的到来……
【鉴赏】
在1978年法国电影界的最高奖凯撒奖的评选中,《普通的故事》一片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六项提名。为什么这样一部既无奇特紧张的情节又无宏伟壮丽的场面的影片,会受到如此青睐呢?其原因大约可以从以下诸方面予以探究。
其一,影片所选取的题材。《普通的故事》描写的是法国一个相当重要的社会阶层——白领阶层——中的几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了他们的工作、家庭、友谊和爱情,他们在当代社会中的喜悦、苦恼与不幸,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观与价值观。他们在事业与生活中的遭遇不同,如乔治的工作一帆风顺,生活也获得了较为圆满的结局,塞尔日虽工作遂心,感情上却颇受挫折;杰罗姆有一位贤妻,事业上则一无成就,最终走向绝路……导演正是通过这样的安排,真实地表现了充满生活多样性的现实,勾绘出一幅现代的社会风情画。因而,影片为广大观众所认同,获得了广泛的欢迎。
其二,更为重要的是,影片塑造了玛丽这样一个当代社会新的女性形象。毋庸置疑,《普通的故事》一片的第一主人公是玛丽,一切情节、事件都围绕着她或在她的生活圈子里展开,一切人物都以她为中心而串联起来。正因为如此,影片作者着力展示了她的精神世界。以她的爱情与友情作为影片发展的两条主线。然而,就是在对这位主人公的塑造上,作者显示出其甚为独特的目光。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但在以往的众多影片中,对女性在社会发展的氛围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大多避而不谈,似乎她们游离于世界之外,永远按部就班地过着自己的生活,社会风气与价值观的嬗变对她们并无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所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仍然是属于传统的模式,缺乏时代气息与特征,她们并未在头脑中改变对日常生活的概念。总之,从她们身上,人们看不到今天的女性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同时,这些影片往往将女性置于心甘情愿地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她们或是贤妻良母,或是逗人喜爱的情人,在生活中绝少有真正的追求和独立性。而索泰的《普通的故事》改变了这一切,这一改变正体现在玛丽身上。
玛丽虽已年届四旬,但敏锐地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变化,她接受、适应了这种变化,并进而随着这种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变化。现实生活的变化使有关婚姻、家庭、女性地位的传统观念在70年代末发生了动摇,诸如女权、女性独立一类的议论已蔚然成风。于是,许多女性,包括中年女性,便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索泰通过自己所塑造的玛丽这一艺术形象,涵盖了这个特定时期女性的心理。
影片描写了玛丽的两度与男人分手和两次怀孕,通过剖析玛丽对这些事件的不同态度,可以窥见其思想变化的端倪。与乔治的离异是她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然而在这一转折中她是被动的,她并未期待它的到来。她原本只想如其他人一样爱一个男人,和他组成一个传统的家庭,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依托。她要从属于一个家庭、一个男人。岂料事与愿违,她被丈夫所冷落,渴望爱的温馨而不可得,最终被迫走上离异之路。这一时期的她并不追求独立,她是软弱的,受到命运的摆布,在她身上还有着传统观念的浓重影子。与塞尔日分手则与前次迥然不同。首先,她不愿受到新的婚姻的束缚,只肯与他同居,“家庭”这一概念在她的头脑中已今非昔比。其次,在这次抉择中她由被动转为主动,她追求的不再仅仅是爱——塞尔日对她的爱是无可置疑的,她追求的是不做男人的附属品,是做一个独立的女性。她要离开一个不愿与她一道去适应变化了的现实的男人,甚至不惜以孤独作为代价。许多中年女性的思想虽然也在变化,但她们没有使她们的生活适应于她们的思想的勇气。在这方面,玛丽无疑是勇敢的先行者。为了彻底获得独立,她果断地自己采取了中止怀孕的措施,这是她坚决态度的鲜明体现,她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
玛丽又怀孕了,这次是和乔治。和前夫幽会,已属令人惊愕之举,明知与乔治复婚无望,却执意留下腹中的胎儿,以单身女人的身份再做母亲,这更是出人意料。然而影片作者正是以这一点睛之笔,完成了玛丽作为在婚姻、家庭问题上新观念的代表、一个彻底独立的女性这一形象的塑造。
从第一次被动离弃到第二次主动分手,从自做主张去人工流产到再度妊娠,这一发展历程赋予玛丽以其它影片中的女性所未曾具备的独特个性和时代特点。正如法国《电影前台》杂志所说:“十年以前要拍这样一部影片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玛丽这一人物形象是时代的产物,反之,人们也可以通过她认识她所生活的时代。真实、生动地塑造了玛丽的形象,是影片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
其三,影片作者所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丰富的,但这些信息都不露痕迹地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画面之中,毫不矫揉造作,毫无说教味道。导演克洛德·索泰素以善于描写现实的日常生活、细腻地刻画人物而著称,在本片中,他的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以自描的手法,娓娓动听地为观众讲述了一个亦喜亦悲的故事,于平淡之中生出波折,于朴实无华中生出浓浓诗意,令观众对片中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这一切的基础便在于真实,真实得如每个人所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生活。于是,观众接受了,认同了,感动了,导演的高明手法达到了目的。
其四,玛丽的扮演者、著名影星罗密·施奈德出神入化、细致入微的表演。角色的喜怒哀乐都被她传神地展现出来,仿佛她演的正是她本人的经历。她获得凯撒奖最佳女演员的桂冠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