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还是在讲这一段“两窍互用”。再提请大家注意,道家佛家的修持,虽然讲的是无为,是最高的标榜,但是用一切方法入手,还是有为的。下面讲有为的境界同身心都有关联。
玉一液还丹怎么来
“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为金子,子藏母胞。”在五行里金生水,故“金为水母”。但是金一性一在哪里?在水里头找到,故说“母隐子胎”。这里金代表“一性一”,属于自一性一的光明。这个清净光明之一性一,从哪里来的呢?自一性一光明之一性一来自一精一足,是身一体上有形之一精一的一精一神,所以要营养以充实身一体。明朝以后的道家,尤其是伍柳派以后,主张炼一精一化气,炼气化神。所谓神,属于金一性一了,是气跟神之间,要一精一满了它才出现。一精一神不饱满,自一性一光明出不来,所以“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为金子,子藏母胞”。相反地,如果不养一性一,杂念妄想很多,身一体上的自一性一本来会“天一生水”的,现在也办不到,津一液也出不来;只有养静到极点,津一液自然就发生了。津一液发生,上下都有,上面的津一液属于水,脑下垂体下降的,就是口水。
在道家口水还分两个层次,一种是“玉一液还丹”,另一种是“金液还丹”,两者层次不同。在道家的古书上叫做“玉一液琼浆”,都是自己生命里头本有的。这个东西如何来呢?就是要靠自己养静到极点,接近于自一性一清净时,水一性一才会出现,所以金水的关系就是“一性一”跟“命”的关系。上面是脑下垂体的津一液,下面就是我们人欲的根芽。当它刚刚在发动时,不加上男一女之间一性一的欲念,才是真正的自净之水。
所以这一段是互为因果,这个是命一根。这个中间有一个东西,有些道书上所说金丹长生不老之道,它的药是两样东西;有时候不讲两样,只写了一个“些”字,就是“此二”。我们当年学道的时候很妙,有些老师跟了他好几个月,磕了好多头,等到有一天他高兴了,写一个条子给你,上面只有一个“些”字。我说原来“些”就是道,至于“些”是什么道?也不敢多问。后来再跟久了,他说就是“此二”呀!那“此二”又是什么东西呢?那又要跟很久了,还不能多问。
慢慢老师高兴了说“此二”者,“神气二者”而已。 那么“神”跟“气”怎么来的呢?就是宋儒的理学家们讲,“静中养出端悦”,真正静了,慢慢心一性一清净,身上的津一液自然起来了,是自然来的。密宗就不同,密宗是从印度瑜珈术过来的,硬做的工夫,硬一逼一上路。那么这两种,究竟哪一种髙明呢?很难讲,正统道家好像原本比较高明,但是到后世,明清以后这个道家,可以说支离破碎,没有构成系统。密宗的红教同花教这两派修持的方法,在有为的方面,比较还能够保持系统,这是顺便介绍。
回转来讲道家的“此二”以外,还有没有“三”呢?道理是什么?“太极函三”。太极者,道之体也,太极是个圆圈,我们看看这个图,一个圆圈中间三点。中国禅宗祖师有时候拿东西出来,也出现了这个,尤其是沩仰宗,沩山仰山这一派,九十六个圆相。佛家解释的圆相不同,外面一圈,我们如果勉强用哲学的解释,是道之体也;中间这三点分别代表法、报、化三身。道家呢,中间这三点就是一精一、气、神一一神是法身,气是报身,一精一是化身,千百万亿化身是这样来的。这些在佛道两家,他们认为是千古不传之秘。不过你们将来要当祖师当教主,可不要像我一样,你这一句话就可以卖钱的,我是这样乱说不在乎的。为什么我们讲到这里呢?刚才讲“金水相生”,互为因果的道理,这还属于后天的生命。
若有若无的境界
返回到先天的修持方法——“真一人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太渊,乍沉乍浮。”他又提出“真一人”,这个名称是庄子所提的,后世的道家道教把得道的才称真一人。换一句话说,我们这些没有得道的都是“假人”。道家另有一个名称,叫我们这些假人是“行一尸一走肉”。从这个名称,可以看到道家文化的价值观,一个人必定要修到超凡入圣,人生的价值、目的才算完成,才成“真一人”。不然我们一辈子做人是白做了,是个“假人”。所以道家对于得道的人,不称仙也不称佛,而称真一人。在这里这个“真一人至妙”,代表我们本一性一自主,能够为心物一元做主的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在哪里呢?你要怎么样明心见一性一呢?必须要本身修到“金水相生”的境界, 也就是修到我们这个四大一肉一体,内外一片光明。所以“自有源头活水来”,生生不已了。
这个时候,你要了解还有个东西,是能变化的,能知道的。那个东西的代名词就是“真一人”,人的生命一根本。这个是道,在哪里呢?“若有若无”之间。那个时候你才了解,就是佛学讲的空。那是无吗?不对的,它的确有这个东西; 你说有吗?又是无形无相。所以,“真一人至妙”这个时候出现了,“仿佛太渊”,深不见底像太渊,深渊加个“太”字,不晓得有多深。这一个境界,佛学、道家有相通之处。现在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在《楞枷经》上出现的,叫做“钵头摩深险”,是同样的观念。
“乍沉乍浮”,好像有好像没有,这样地去形容。后世有些人修道,把这些文句不做深入的理解,当成有形的境象了,把打坐时看到自己坐在这里的情景,当做就是这个境界。告诉你们,不管你走佛家道家、密宗显教路线,修久了以后,忽然会看到自己在打坐,好像自己在外面看这个肉一体似的。你说离开了身一体吗?没有。如果认为这个就是得道了,嘿!差不多到二号了,是一精一神分裂的状况。拿修行原理来说,这是分离境界,离魂的境界。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反而变成好事,因为晓得这个境界神魂是可以分离的。想常常修到这个境界还不容易啊!在座有好几位青年同学有过的,我说那也没有什么,这叫瞎猫撞到死老鼠,偶然一下有的。经常的话,可以修到一陰一神出窍,但仍非究竟。如果从此修,死后就成为鬼仙,在六道还是属于鬼道。所以现在有些扶鸾、画符的,说是济癫和尚来了,观音菩萨来了……其实来的都是鬼仙,小事准,大事保险不灵。
这个“真一人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太渊,乍沉乍浮”,有些人读了这些道书,把那一种境界当成自己已经修成功了,身外有身了,这是大错而特错。这在道家叫做“左道之流”,不算旁门。不过我经常说,不要看不起人,旁门也是门,左道也是道。旁门是不走正门,走边门。边门虽然是偷偷摸一摸进来,后门也好、厕所进来也好,总归进到这个房子里了。左道虽不是正道,是偏道,转了大半天,最后总会转回来的。许多同学东学西学,我都鼓励他赶快去学,左道旁门给他东转西转,把他转昏了,有一天清醒就回头了。所以这种书,读到这里很容易读错,特别提醒大家。
若有若无之后如何
正统的道家,“退而分布,各守境隅”,什么意思呢?你修道到了“金水相生”,气脉差不多都宁静下来的境界,那个自一性一精一神出现了,不是有个人影子,而是样样灵通了。怎么样讲法呢?我们还是引用禅宗祖师的一句话,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个境界要来时,“灵光独耀”,不靠肉一体;“迥脱根尘”,不靠六根。那么同这个肉一体的关系呢?“乍沉乍浮”,若有若无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你怎么做工夫呢?进一步,“退而分布,各守境隅”,你要听其自然,四大归四大,各归本位,五脏六腑的气脉动也好,不动也好,你要搞清楚,你知道动的那个不属于气脉上面,然后气脉尽管让它转。自己呢?“各守境隅”,不管它,气脉走到哪里都好。
然后到达什么境界呢?我在《楞严大义今释》里有十几首诗,最后有两句:“一笑抛经高卧隐,龙归沧海虎归山。”各归本位,让它自然,是龙回到海里,是虎回到山林,这就是“降龙伏虎”了。道家所谓龙,有时候代表血,有时候代 表那个心念、思想。我们的妄念变化无常,捉摸不住的,这是龙。虎代表气,身一体健康,欲念冲动了,老虎下山要吃人了,很可怕,所以要“降龙伏虎”。到这个时候要“退而分布,各守境隅”,就是“一笑抛经高卧隐,龙归沧海虎归山”,佛学形容这个境界是“如如不动”。
所有东西方哲学研究完了,觉得佛学真高明,“如如不动”四个字,没有办法换半个字。我们学佛的看到“如如不动”,就把他看成死的不动了。不动不叫“如如”!“如”是好像不动,再加一个“如”字,好像不动其实还是在动,动而不动,不动而动,所以叫做“如如不动”,没有讲绝对不动。
这个时候进一步,“采之类白,造之则朱”。在这个境界上,气脉已经到了家,稳定、充满了,气住脉也停了。这个时候,真正的道家采药的工夫来了。谁去采呢?是我自己这个主人去采,主人者就是灵知知觉之一性一。这个时候,神、气、元一精一不能让它散了,要把它凝聚。这个凝聚的工夫,在佛学是第四禅舍念清净;在道家是有收藏的意思,有股力量把它吸收回来。佛学叫“摄”,就是把它抓回来,收摄回来,这个就是采的作用,有点内敛的作用。“类白”,慢慢地宁定下来,舍念清净,这个就是丹了,好像一点灵光。
在密宗呢?到了这个时候,是真正的明点,不是观想出来的,是自然来的。就是道书上所谓“丹头一点”来了,点铁成金,自己身心内外证到了。“造之则朱”,到这个时候要做做工夫了,十月怀胎差不多已经快要过了,到了三年哺一乳一的阶段,修道的人要闭关了,道家叫做“入阛办道”,完全进入关房。
道家的进入关房难了,要得“法财侣地”,“法”是要有明师指点。“财”是要道粮,你要闭关三年、十年不定,虽然可以好几天不吃饭,但是总要吃的。“侣”是招呼你的人很难,不能找普通人,这个人要懂得道,甚至他的道比你高。你在关里头到什么境界他看得出来,不该叫你的时候不叫你,不该动你的时候不动你,这才能够做道侣。“地”是地点,到了一定境界要密不通风,冷气是绝对不准许,在关房一中有时候是完全像死了一样,所以修道这一条路很难走。我们这样吹吹牛的好办,真修道慢慢锻炼,“造之则朱”,朱就是红色、赤色,并不是真变红。那是说,最后锻炼成内外有光,形容它像大太一陽一一样。
功德圆满 脱胎换骨
“炼为表卫,白里真居”,这个时候叫做“一粒金丹吞一入腹”,还不敢说“始知我命不由天”,还不一定,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败道,如果垮掉的话,会一垮到底。所以佛家讲要“福德资粮”,看你有没有这个福分,有没有这个善根。福德功德圆满的话,障碍就少,不然处处障碍。所以真正修道,佛家道家都一样,到了这一步工夫,你才看出来功德、善根、福报之重要。有善根、福报的话,是一路顺利成就。譬如释迦牟尼佛,六年雪山苦行,连五个基本弟子都离开了。 他雪山下来,一个人孤零零地谁招呼他啊!七天菩提树下成道,是有福报而成就了,不需要人招呼,否则的话就是困难重重。
到这一段,“炼为表卫,白里真居”,这时肉一体也脱胎换骨了,连骨头都换了。根据医学的道理,一个人每过七年一身血肉都换过了。十二年以后,连骨头也换了。十二年是一纪,修道的工程也是一样。所以道家讲“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一乳一哺,九年面壁”,一共十三年,一路都是顺风没有障碍的话,则脱胎换骨。“白里真居”,这个“白”是炼成纯一陽一之体,成为真一人。佛教本师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仍要十二三年才在菩提树下成道,这个时间是差不多的。这都是呆定的过程时间,所以讲修道的路途是很艰难的。
“方圆径寸,混而相拘”,这有两重意义。先讲第一重,它是代表身一体心脏部分方寸之地,中国人形容良心,文学上常讲方寸之地。我们小时候过年,经常给乡下人写春联,“但留方寸地,传与子孙耕”,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社会教育, 教人做好人做好事,心不要坏了。古人有句诗,“当路莫栽荆棘树”,“当路”是在人生的大路上,少栽一些讨厌的刺人的树;“他年免挂子孙衣”,做人一辈子要心地宽厚,做人不好,后代的子孙受报受罪啊!中国文化讲三世因果,父母、自己、子孙;佛家的文化则讲个人,前生、现在、来生。两个文化合起来,就是十字架,都是讲因果报应。“混而相拘”,古人讲这个心念思想,在心里头一陰一陽一混合,善恶都在这个里头。
至于第二重的意义,我先说一个状况:当年“抗战”在大后方重庆,太虚法师的汉藏教理院就办在重庆的北碚,在那里有个中国古老的铜盘展览,铜造的两层,里头一灌上水,手这么一摸,发出那个音乐之好听呀!还有很多古怪的东西,都是根据道家自然物理所造的。当年德国、美国各国的科学家都来摸过了,想做出来这个东西,就做不出来。那么我们古代怎么做出来的?古代的科学都是靠一陰一陽一八卦来的,“方圆径寸”是根据这个做的。“混而相拘”,所以那个不是铜,是五金混合做的。其中不同金属各放多少就不知道了,那真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全世界讲化学、物理的祖师,中国道家炼丹、炼水银的应属第一位。
得了这个有形的器皿,对于修道的人外形有什么好处 呢?有好处,过去我遇到有些道家,手里或者拿个玉的如意,或者拿个峨眉山上的风藤,一定做个“方圆径寸”的连环圈。我问他用的是汉代的还是唐代的尺码?笑一笑不讲,不肯传,就算磕头磕死了也不传。他这个还是小玩意儿,挂在胸口,后来别人告诉我,这个一戴上,打坐入定快得很。有一个修道的老先生,借给我试过一下,我挂在身上,就坐在他房间,好像是有些不同。不过我晓得,做一个金字塔的帽子戴在头上也有一样的效果。问题是那么小的一个东西,同自然物理、同天地的关系是如何配合的,才能把宇宙的力量吸收来?“方圆径寸,混而相拘”,这第二层道理我不懂,所以只能告诉诸位不懂,你们去找吧。这也是中国文化科学方面最好的一环,虽然我也找了几十年,好像他们比我懂得的还少,只好不谈。
现在只讲内在的心,我们过去形容这个心,同心脏有关联之处。“方圆径寸”就是心窝子这里,但不是心脏所在。我们的心脏,每一个人都是偏的,没有一个人是正的。所以人都是歪心思,因为心脏都是歪的。
脉解心开之后
“先天地生”,这是引用老子的话。庄子说,“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就是形容这个心,本来不死,就这么一个东西。“巍巍尊高”,形容它就像上帝的宫阙一样。“旁有垣阙”,心脏看似一块,却是八瓣兜拢来,心脉是八个支流,密宗形容它是八瓣的莲花;道家形容它有通道,据说得了道的人,心窍就打开了。所以密宗讲脉解心开,真悟了道,得了道,心脉九窍也打开了。脉解心开是实有其事,打开的时候“啪”一下,有爆炸的声音,会吓死你。如果搞错了会以为自己真得了心脏一病,不懂修道就会修成魔而疯了;懂了以后无所谓魔,充其量是死。“状似蓬壶”,它的形状如蓬壶,心脏这里像个莲蓬,像个酒壶一样。 “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到这个时候,我们要把心守住,不要动念。讲了半天,禅宗最干脆,就是达摩祖师讲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魏真一人用中国传统的文化来说明这一段,真是费力气,他要我们“守御密固,遏绝一奸一邪”,这个时候任何一个妄念都不准乱动。“曲阁相连,以戒不虞”,心里头绝对不能动念。“可以无思,难以愁劳”,如果一动念就走入邪道了。到这个境界,就是第四禅定舍念清净的境界,绝对的清净,然后再等待另一层次的境界出现。“神炁满室,莫之能留”,这个时候神炁满室,身心内又增进一层的神炁。等于化学锅炉 一样,提炼了又提炼,所谓“九转还丹”。这个提炼出来之后,神与气的变化就不同了,顶门开了,不是密宗拿根草乱插,硬把你头皮刺破了插一进去。真正的道家工夫修到了这里,“神炁满室”,顶门开了,“莫之能留”,一陽一神可以出窍了,留也留不住,内外通了。那时出来的是一陽一神,不是一陰一神。但是一陽一神出窍会乱跑,因为还没有纯一熟到家。“守之者昌,失之者亡”,不能让它乱跑,这个一陽一神就是修到身外有身了。“动静休息,常与人俱”,要随时都在身边,这就是身外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