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子部 > 古代医书 > 保健药膳 >

三、祛风散寒药膳

<<回目录

茴香粥

主要原料: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先煎小茴香取汁、去渣,烧粳米煮成稀粥。或用小茴香5克研成细未,调入粥中椎食。

效用说明:行气止痛,健脾开胃。适宜于小肠疝气、脘腹胀满,丸肿胀偏坠、胃寒呕吐、食欲减退,以及鞘膜积液、囊橡皮肿、嵌闭小肠疝、慢胃炎。胃弱、胃肠下垂、汁缺乏等症。

羊头烩

主要原料:白羊头1个,五味佐料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羊头洗净,上屉蒸熟。切细,以五味佐料调汁与羊头肉和烩。

效用说明:祛风眩,补虚赢。适宜于虚风内动之眩晕、形体瘦弱、手足无力等症。

羊肉羹

主要原料:羊肉250克,白萝卜1个(150—200克),草果3克,陈皮30克,良姜3克,荜拨3克,椒3克,盐6克,味、葱、姜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后入沸水锅内除去血水,捞出后再用凉水漂洗干净。切成约10厘米左右的丁备用。再将萝卜洗净,切成0.3厘米厚的片。把草果、陈皮、良姜、革拨装烧沙布袋内,椒拍破,葱切成段,姜洗净拍碎。最后将羊肉丁和盛药布袋置于砂锅中注入情水,放入姜葱,先用沸水烧沸后,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煨2—3小时,至肉熟烂,捞出药袋,除去姜葱,调味即成。

效用说明:中补虚,散寒止痛。适宜于脾胃虚寒而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

羊肚羹

主要原料:羊肚1个,粳米50克,蜀椒30粒,生姜6克,葱白数根,豆鼓适量。

制作方法:将羊肚洗净,蜀椒去皮取粒炒出汗,再将粳米等拌匀放入羊肚内缝口,用水煮烂熟,加调料即成。

效用说明:祛风散寒。适宜于胃虚寒,因感受寒凉而诱发之呕吐、胃院作痛、身冷喜暖等症。

天麻炖猪脑

主要原料:天麻15克,猪脑1个。

制作方法:天麻洗净、切片,猪脑洗净。将猪脑、天麻片放入搪瓷盆内隔水炖熟。

效用说明:祛风开窍、通血脉、镇静、滋补。适宜于肝虚型高血压、动脉硬化、美尼尔氏综合症、神衰、头晕眼花及脑血管意外致半身不遂等症。

四和汤

主要原料:白面500克,芝麻500克,茵香60克,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上述四物炒熟研未,调拌均匀即成。

效用说明:、散寒、止痛,适宜于肝肾虚寒或寒滞肝脉而引起的小腹拘急作痛、疝气坠痛等症。

茴香汤

主要原料:炒茴香500克,川楝子250克,陈皮250克,炒甘草120克,炒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五物合研成细未,用滚开水冲调约5克,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效用说明:肾散寒,理气止痛。凡属寒气下流而引起的疝气、小腹胀痛等症,可常饮此汤。

姜糖饮

主要原料:鲜姜30克,红糖50克。

制作方法:姜切薄片,用沸开水泡彻,10分钟后加入红糖热服,也可煮一二沸后饮用。

效用说明:中、散寒、止痛。适宜于因寒气凝滞而引起的脘腹或小腹作痛(妇女痛经)等症。

葱椒饮

主要原料:葱3寸段,生姜3片,椒面少许。

制作方法:用滚开水冲泡葱、姜及椒面,热饮。

效用说明:经,散寒止痛。适宜于寒内侵、伤及中焦而引起的脘腹冷痛、喜暖喜按、时欲呕吐清水等症。

虎骨酒

主要原料:虎胫骨1具,红曲、秫米各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骨酥炙撞碎,红曲、秫米酿酒如常法。亦可用酥炙虎骨60克,黄羊角屑30克,芍药60克浸泡在100克白酒内,封固7天(秋、冬封固14天)即可。

效用说明:益肾强骨,祛风止痛。适宜于肾气不充,风侵筋骨而引起的臂、胫疼痛等症。

仙灵脾酒

主要原料:仙灵脾60克,白酒500克。

制作方法:将仙灵脾装入纱布袋中,浸泡在酒内,封固3日之后。后即可饮用。

效用说明:祛风益肝肾,强筋壮骨。适宜于两损、命门火衰而引起的男子痿、女子不孕、四肢不仁等症。

茵陈酒

主要原料:茵陈蒿、秫米、红曲各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茵陈蒿炙黄,和红曲、秫米如常法酿酒。

效用说明:祛风湿,缓筋急。适宜于风湿阻滞引起的筋骨挛急等症。

竹叶酒

主要原料:淡竹叶30克,白酒500克。

制作方法:将淡竹叶剪碎装入纱布袋中,浸泡酒内,3日后即可饮用。

效用说明:祛风湿,畅心神。适宜于风湿热痹、关节热痛而心烦、尿黄赤者。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