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子部 > 古代医书 > 四圣心源白话解 >

二·六气解·六气偏见

<<回目录

六气偏见

【原文】

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平人六气调和,无风、无火、无湿、无燥、无热、无寒,故一气不至独见,病则或风、或火、或湿、或燥、或寒、或热,六气不相济,是以一气独见。如厥病则风盛,少病则热盛,少病则暑盛,太病则湿盛,明病则燥盛,太病则寒盛也。以此气之偏盛,定缘彼气之偏虚。如厥风盛者,土金之虚也;少热盛、少暑盛者,金水之虚也;太湿盛者,水木之虚也;明燥盛者,木火之虚也;太寒盛者,火土之虚也。以六气之,实则克其所胜而侮所不胜,虚则己所不胜者乘之,而己所能胜者亦来侮之也。

【翻译】人的六气,不生病就不显现,凡是一个经上有病,那么这一个经上的气就显现。平常人的六气调和,无风、无火、无湿、无燥、无热、无寒,所以一气不至于单独显现,病了就或是风、或是火、或是湿、或是燥、或是寒、或是热,六气不能相互济,所以一气单独显现。例如厥病就风旺盛,少病就热旺盛,少病就暑旺盛,太病就湿旺盛,明病就燥旺盛,太病就寒旺盛。因为这个气的偏盛,一定缘于那个气的偏虚。例如厥病风旺盛,是土金的气虚;少病热旺盛、少病暑旺盛,金水之气虚;太病湿旺盛,水木之气虚;明病燥旺盛,木火之气虚;太病寒旺盛,火土之气虚。因为六气的质,实证(指病邪亢盛)是克他所能克而受制于所不克的方面,虚症就是自己所不能克的来制伏,而自己能克的也来制伏自己。

{解读}实证,是指病邪亢盛,正气与邪气对抗的反应激烈;或人体内部机能障碍引起的气血郁结、水饮、停痰、食积等。这些多属实证。所谓“邪气盛则实”。如急热病高热、口渴、烦躁、谵语、腹满痛而拒按、便秘、小便短赤、舌质苍老、苔黄干燥、脉实有力等,属实证。虚症,指人体正气不足,导致抗病能力变弱,生理机能减退的症候。表现为面白唇淡、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舌嫩无苔、脉细弱无力等症状。

【原文】

究之一气之偏盛,亦缘于虚。厥能生,则气左升而木荣,其风盛者,生意之不遂也。少能长,则君火显达而上清,其热盛者,长气之不旺也。明能收,则气右降而金肃,其燥盛者,收令之失政也。太能藏,则相火闭蛰而下暖,其寒盛者,藏气之不行也。土为四维之中气,木火之能生长者,太己土之升也,金水之能收藏者,明戊土之降也。中气旺则戊己转运而土和,中气衰脾胃湿盛而不运。土生于火而火灭于水,土燥则克水,土湿则水气泛滥,侮土而灭火。水泛土湿,木气不达,则生意盘塞,但能贼土,不能生火以培土,此土气所以困败也。血藏于肝而化于脾,太土燥,则肝血枯而胆火炎,未尝不病。但足太脾以湿土主令,足明胃从燥金化气,湿为本气而燥为化气,是以燥气不敌湿气之旺。易盛而易衰,土燥为病者,除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

【翻译】探究一气的偏盛,也是缘于虚。厥能生,是气左升而木气茂盛,厥病风旺盛,木的生长意愿不如意。少能长,是君火显达而上清,少病热旺盛,长气不旺。明能收,是气右降而金肃,明病燥旺盛,收的功能失去作用。太能藏,是相火闭蛰而下暖,太病寒盛,收藏的气不能运行。土是四维的中气,木火的能够生长,是太己土的气上升,金水的能够收藏,是明戊土的气下降。中气旺那么戊己转运土气平和,中气衰脾胃湿盛不能转运。土生火水克火,土燥就克水,土湿就水气泛滥,克制土而灭火。水泛滥土湿,木气不能通达,则生长的意愿堵塞,但能伤害土,不能生火以培固土,所以土气受困衰败。血藏在肝而运化在于脾,太土燥,那么肝血枯竭而胆火炎热,哪儿有不病的道理。但足太脾经是湿土主使,足明胃经从燥金转化气,湿为本气而燥为转化出来的气,所以燥气不能抵抗湿气的旺盛。气容易旺盛而气容易衰败,土燥发病的,除了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都是缘于土湿。

{解读}在人体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处于从属位置的,我们说的易衰易盛是由于损伤气而导致盛的状态,而当今社会损伤气的机会较多!大部分肥人: 典型的衰,那些所谓的肥肉(其实是垃圾,属)容易生成,但身体无力(气)把这些垃圾运走。人的生命过程:死了(衰到极点),身体还在(暂时还在),人的生命过程就是气的衰减过程。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