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子部 > 古代医书 > 医学微生物学 >

十四 厌氧性细菌·2 无芽胞厌氧菌

<<回目录

在细菌引起的感染中,厌氧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气坏疽,肉毒梭菌等)所引起的感染早被临重视。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却常被忽视,近年来由于科学仪器、实验方法的进展,发现无芽胞厌氧菌引起感染逐年增加,引起临广泛重视。

无芽胞厌氧菌均为正常菌群,在下述条件下才引起内源感染:①因手术、拔牙、肠穿孔等原因,使屏障作用受损,致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②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使正常菌群失调。③机体免疫力减退。④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组织坏死、或有异物及需氧菌混合感染,形成局部组织厌氧微环境。

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力往往不强,细菌的种类不同其致病物质也不完全相同。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往往无特定的病型,常引起局部的炎症、脓疡和组织坏死等,并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如中耳炎、鼻窦炎、牙周脓肿、坏死肺炎、肺脓疡、腹膜炎、阑尾炎、盆腔脓肿、子宫内膜炎、骨髓炎、败血症、脑脓疡等。在此类感染中,往往同时存在有几种厌氧菌,亦还可能在需氧或兼厌氧菌。应结合病情和标本中出现的优势菌做出厌氧感染的判断。

具有下列特征之一时,应考虑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①发生在口腔、鼻窦、胸腔、腹腔、盆腔和门会附近的炎症、脓肿及其他深部脓肿。②分泌会为血或黑色,有恶臭。③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可见细菌,而在有氧环境中培养无菌生长。④血培养的败血、感染心内膜炎、脓毒血栓静脉炎。⑤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长期治疗无效者。

一、厌氧球菌

(一)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

是口腔、肠道、女殖道、皮肤等处的正常菌群。革兰氏球菌,直径0.5~1um,成单个、双个、四联或小堆。无鞭、无芽胞、专厌氧菌。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常和其他菌混合感染,也可单独感染。在菌血症、手指感染、腺脓肿、前腺炎、肺部感染、中耳炎和各种化脓感染时均可分离到消化球菌。在一些口腔感染疾病时,如牙髓感染时也可分离出消化球菌。

(二)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

菌体为革兰氏,易变为革兰氏菌,园形或园形,大小不等,直径0.3~1um,成双、短链状、无鞭、无芽胞。专厌氧。

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女殖道正常菌群。本菌属中以厌氧消化链球菌(P.anaerobic)最常致病。消化链球菌可引起与诺非氏芽胞杆菌相似的急坏疽,脓恶臭,产气较少而水肿严重。这种气坏疽战伤多见,平时较少。口腔、上呼吸道、肺胸膜感染中可出现,微小消化链球菌寄生于口腔牙缝,直径0.3~0.5um,对糖和蛋白均无反应,常由于拔牙进入血循环引起亚急细菌心内膜炎,也常在头颈部、口咽、上呼吸道感染中出现。

(三)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

革兰氏厌氧微小球菌,直径0.3~0.5um,初期培养为革兰氏,过夜转为。成双、短链或块,无荚膜,无鞭,无芽胞。

产生内毒素,因此在各种混合感染中起作用。常从软组织脓肿及血液中检出。可见于上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它缺乏酵解糖类和多元醇地能力,在动物和人的自然腔道中大量存在。分布于口腔、咽部、呼吸道、消化道、发道的正常菌群。一旦牙齿上有革兰氏菌移植,韦荣氏菌随之移居而使菌斑明显增多,它能消耗酸,故人们推测此菌可能有使龋齿减少的作用。

二、革兰氏无芽胞厌氧杆菌

(一)类杆菌属(Bacteroides)

1.脆弱类杆菌(B.fragilis)能分解糖,对胆汁耐受。为类杆菌属的代表株。革兰氏杆菌,两端钝圆而浓染,中间有不着色部份。专厌氧、无芽胞、无动力、直径为0.5×1.3~1.6um 。专厌氧菌,氯化血红素和20%胆汁可促进其生长。牛心、牛脑液血平皿培养48小时,菌落1~3mm ,园,微凸,灰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大多不溶血。生化反应弱,解糖。解酶反应,葡萄糖的终末代谢产物有乙酸和琥珀酸;吲哚不定,耐胆盐,水解七叶灵。不还原硝酸盐。产生苹果酸盐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细胞壁粘肽层含有二氨基庚二酸。依据对鼠李糖、海澡糖,甘露醇发酵及吲哚试验可区别本组菌落。DNA的G+C含量为39~48%。本菌主要分布于结肠和口腔中。

脆弱类杆菌致病因素有内毒素,由脂多糖和类脂A构成。脂多糖决定其抗原,类脂A决定其毒。由于它的内毒素的化学结构与典型内毒素不同,所以毒比一般内毒素为低,但发现它的内毒素在体外能抑制中白细胞的趋化和吞噬作用。脆弱类杆菌还能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青霉素,故对青霉素有耐药。本菌还产生肝素酶,这种酶有利于形成血栓静脉炎和迁徒脓肿。脆弱类杆菌还分泌透明质酸酶,DNA酶,神经氨酸酶等,均与其侵袭力有关。脆弱拟杆菌E抗原与其致病有关,如化脓,白血球先降低后升高,肝、肺,肾组织病变等。在临上的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产黑色素类杆菌(B.melaninogenicus)目前有些文献将类杆菌属中中度解糖、不耐2%胆盐的类杆菌统称为普氏菌属(Prevolla)。产黑色素普氏菌为代表株。

革兰氏多形杆菌,专厌氧,有荚膜与菌,无芽胞,无动力。血平板上的菌落0.5~2毫米。一般为圆形、凸起、有光泽、光滑。可以是半透明、不透明、灰色、棕色或黑色的菌落,可以有溶血,葡萄糖肉汤终未ph 4.5~5.2 ,最适生长度是37℃,但有些菌株的生长度是25或45℃。6.5%NaCL可抑制其生长,培养时需要维生素K和氯化血红素,20%的胆汁可抑制其生长,能产生乙酸和琥珀酸,产生苹果酸盐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但不具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吲哚大多为,不还原硝酸盐,G+G含量40~52%,能产生胶原酶、蛋白水解酶,能水解胶原组织,能侵袭胶原组织,以建立厌氧病灶,其代谢过程中还产生DNA酶,硫化氢,吲哚及大量的氨,能溶解粘膜上皮。这些有害代谢产物在厌氧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为口腔,肠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常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可从多种检材中检出。

3.不解糖的类杆菌 目前不解糖、不耐2%胆盐的菌株(如牙龈类杆菌等)已独立成一新属,称为卟啉菌属(Porphyromonas)。包括有3种,分别是牙龈卟啉菌(P.gingvalis)、不解糖卟啉菌(P.assacharolytica)、牙髓卟啉菌(P.endodontalis)。

革兰氏杆菌或球杆菌,专厌氧,无芽胞,无动力。肉汤中细菌的大小为0.5×0.8×1.0或3.5um,血平板上的菌落为光滑、光泽、凸起、直径1~3毫米。培养一定时间后菌落由边缘逐步向中心变黑,最后整个菌落变黑。产生苹果酸盐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但不具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吲哚。不水解淀粉和七叶灵,不还原硝酸盐,G+C含量40~52%。卟啉菌与牙髓感染、牙源脓肿和牙周炎有特殊关系。

(二)梭形杆菌属(Fusobacterium)

由于菌体形态两端尖锐呈梭形而得名。存在于人和动物口腔、上呼吸道、肠道、泌尿系的正常菌群,以口腔居多。

革兰氏,小或中等在小两端钝圆形的杆菌,无鞭,无芽胞,无荚膜。培养需专厌氧,最适度37℃,pH7.0营养要求不高,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硫乙醇酸盐和半胱氨酸对其有抑制作用。不产生触酶,对H2O2敏感,培养基吕触酶能刺激其生长。

梭形杆菌可与螺旋体混合感染,引起急溃疡龈炎,急坏死龈炎等。在人类严重炎症牙周病中此二菌大为增加,而疾病减轻时则减少。故也有人将其牙周疾病治疗效果观察指标之一。

三、革兰氏无牙胞厌氧杆菌

(一)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为革兰氏厌氧杆菌,具分叉末端,主要寄居于肠道及龈下菌斑。其致病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在正常情况下,双歧杆菌无致病作用,和人保持着和谐的共生关系,据研究报道它具有一系列生理作用,如合成维生素、与其他厌氧菌在粘膜表面形成生物屏障、防止外袭菌、刺激免疫功能、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宿主抗感染能力及抗肿瘤等功能。已研制成生物制剂应用物临,在防治生态失调和防老防癌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

(二)杆菌属(Lactobacillus)

杆菌属酸杆菌科,因发酵糖产生大量酸而命名。存在广泛。嗜酸,最适pH5.5~6.0,pH3.0~4.5仍能生存,在无芽胞杆菌中其耐酸力最强。

妇女青春期道内酸杆菌可分解分泌物中的糖产酸,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肠道酸杆菌可分解糖产酸,抑制致病菌及腐败菌的繁殖,酶生即由活的酸杆菌制成,可治疗消化及腹泻。酸牛中的酸杆菌也有抑制肠道致病菌的作用。

酸杆菌是否为龋齿病原,目前仍无肯定结论,但龋齿活动状态与唾液酸液杆菌计数之间有明确的相互关系。

四、无芽胞厌氧菌感染防治原则

无芽非金属厌氧菌为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其感染为内源感染,故缺乏特异有效的预防方法。外科清创引流是预防厌氧菌感染的一个重要措施。

大多数无芽胞厌氧菌对青霉素、氯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菌素敏感,均可用于治疗,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敏感,对四环素亦大多耐药。脆弱类杆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故对此类药物耐药,在治疗时须注意。应选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此外,灭滴灵对厌氧感染也有很好的疗效。由于厌氧菌常与其他需氧或兼菌混合感染,在选用药物时应有全面考虑,二者兼顾。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