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Hepatitiv e )是一种经粪一口传播的急十性十传染病,自1955年印度由水源污染发生了第一次戊型肝炎大暴发以来,先后在印度、尼泊尔、苏丹、苏联呈尔吉斯及我国新疆等地都有流行。1989年9月东京国际HNANB及血液传染病会议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其病原体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 在分类学上为属于杯状病毒科。
HE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呈球形、直径27~34nm无囊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目前尚不能在体外组织培养,但黑猩猩、食蟹猴、恒河猴、非州绿猴、须狨猴对HEV敏十感,可用于分离病毒。HEV在碱十性十环境中稳定,有镁、锰离子存在情况下可保持其完整十性十,对高热敏十感,煮沸可将其灭活。
HEV基因组长 7.6kb,3′端有poly A尾,有三个开放阅读读框(ORF),ORF1位于5′端(约2kb)是非结构蛋白基因,含依赖RNA的RNA多聚酶序列,ORF2位于3′端(约2kb)是结构蛋白的主要部分,可编码核衣壳蛋白,ORF3与ORF1和ORF2有重叠(全长369bp),也是病毒结构蛋白基因,可编码病毒特异十性十免疫反应抗原。
HEV随病人粪便排十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并可经污染食物,水源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发病高十峰多在雨季或洪水后。潜伏期为2~11周,平均6周,临十床十患者多为轻中型肝炎,常为自限十性十,不发展为慢十性十HEV主要侵犯青壮年,65%以上发生于16~19岁年龄组,儿童感染表现亚临十床十型较多,成十人病死率高于甲型肝炎,尤其孕妇患戊型肝炎病情严重,在妊十娠的后三个月发生感染病死率达20%。HEV感染后可产生免疫保护作用,防止同株甚至不同株HEV再感染。有人报告绝大部分患者康复后血清中抗HEV抗体持续存在4-14年。
实验诊断可通过电镜从粪便中找病毒颗粒,RT-PCR检测粪便胆汁中HEV-RNA,及用重组HEV-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作抗原,进行ELISA检查血清中抗HEv IgM,IgG抗体等。
戊型肝炎一般预防与乙型肝炎相同,普通免疫球蛋白作紧急被动免疫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