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子部 > 古代医书 > 中药材大全 >

椿皮的功效与作用

<<回目录

椿皮-原态

椿皮-药材

椿皮-原态

椿皮-药材

为苦木科植物臭椿(樗)Ailanthusaltissima (Mill.) Swingle 的根皮或树皮。 主产于山东、辽宁、河南、安徽等地,全年可采,剥下根皮或干皮,刮去外层粗皮, 晒干、切段或切丝。生用或麸炒用。

【药】苦、涩,寒。 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应用】

1.赤白带下。本品苦可燥湿,寒以清热,涩能收敛。既可清热燥湿,又能收敛止带,为止带之常用药物。治疗湿热下注,带脉失约而致赤白带下者,常与黄柏等同用,如樗树根丸(《摄生众妙方》)。

2.久泻久痢,湿热泻痢。本品收涩止泻,清热燥湿。治久泻久痢,常与诃子、母丁香同用,如诃黎勒丸(《脾胃论》);治湿热泻痢,常与地榆同用,如椿根散(《鲁府禁方》)。

3.崩漏经多,便血痔血。本品善能收敛止血,因其寒,尤宜用于血热崩漏、便血者。治崩漏、月经过多者,常与黄柏、黄芩、白芍、龟甲等同用,如固经丸(《医学入门》)。治便血痔血,可单用本品为丸服;或与侧柏叶、升麻、白芍等同用,如椿皮丸(《丹溪心法》)。

此外,本品尚有杀虫功效,内服治蛔虫腹痛;外洗治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椿木叶,味苦有毒,主洗疮疥,风疽,水煮叶汁调之。皮主甘”。

2.《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下血”。

3.《日华子本草》:“主女子血崩,产后血不止,赤带,肠风泻血不住,肠滑泄,缩小便。”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根皮含苦楝素、鞣质、赭朴酚,根及树干含苦木素。树皮含臭椿苦酮、臭椿苦内酯、乙酰臭椿苦内酯、苦木素、新苦木苦素等。

2.药理作用:椿皮有抗菌、抗原虫及抗肿瘤作用。椿皮煎剂在体外对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臭椿酮对阿米巴原虫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显示一定的活。苦木素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同时能提高小鼠白血病P388的生命延长率。

3.临研究:据临报道,取鲜樗根白皮浓煎口服;或100%椿根皮流浸膏口服,或作保留灌肠治疗急细菌痢疾疗效显著(中医杂志,1961,1:27)。另外,本品尚可用于阿米巴痢疾、蛔虫病及便血等。用椿皮内面厚白皮,晒干炒黄研粉,制成丸、散、片剂口服,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419例,疗效均佳(湖北科技(医药部分),1972,1:13)。此外,有用椿皮治疗宫颈癌的报道。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