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再回过来看看道家的养气之学。沿黄河南北,是中国古老科学最发达的地带,那些相当于现代的理论科学家的人们,都出在燕(北京、河北一带)、齐(山东胶东一带)。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尤其是年轻同学,对这些方面的资料,恐怕连书名都没有听说过。事实上,在这一方面,我们有很丰富的历史文献。
英国人李约瑟写了一部《中国科学发展史》。十多年前,有个学生买了一套原文的给我,我当时翻开书,指着那些道家的书名问学生们,居然没有人知道。惭愧不惭愧?自己是中国人,连这些书名都不知道,这样还要号称复兴中华文化,不是太可笑了吗?
当时北方燕、齐的道家都尊奉传统的道术为修持的本源。《黄帝内经》和《难经》这两本书,虽然有人说是后人伪作,但的确是上古道家思想的汇编。我们再看南方的道家思想,此时弥漫了全中国,所以当时军事学家的思想,如《孙子兵法》,皆以道家思想为最高的指导原理。孙子的后代孙膑也属于道家,相传他的老师是鬼谷子,不过事出有因,査无实据。不过我们可以说兵家出于道家,此外,医家、农家、纵横家、法家也都出自道家。
只有坐而论道、专门强调仁至义尽的,才算是儒家。其余都是道家的天下。
南方的楚国,是战国时新兴的强国,当时敢与秦国抗衡的只有齐、楚两国。楚国最后被秦国所灭,有一位和我一样姓南的楚南公,他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他认为楚国尽管亡国了,哪怕最后只剩三户人家,但将来推翻秦国暴政的一定是楚国人。结果,项羽、刘邦起来了,就是楚国人,他的预言说中了。
我们再看看楚国的道家思想。老子曾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正式提出了养气。学太极拳的大多以老子这句话做标榜,现在我们不管练拳不练拳,你能做到像婴儿一样柔软吗?好,问题来了,婴儿连骨头都是软的,我们能吗?柔到了极点和刚到了极点,境界都是一样的,就像孟子说的赤子之心。老子又说:“谷神不死,是谓玄十牝十。玄十牝十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都是说气的作用。我们平常不要哼啊哈的那么卖力气地苦练气功,《庄子》第一篇《逍遥游》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就是讲气。《齐物论》里也说,宇宙的发生主要在于风,也就是气。这些都是叙述气化的原理和境界,甚至在《养生主》里正式提出督脉的重要,“缘督以为经”,等等。这些都证明了战国时代修心养气的工夫在道家思想中占了很重要的分量,流传下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好几千年。所以比孟子稍后一点的荀子也讲气,这都是时代的影响。
我们把眼光放大一点来看,这种炼气的修养工夫,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特色。在印度也是一样,后世有人研究印度的学术,说印度的婆罗门教在孟子这个时候已经传到中国来了。但在中国文化史上,找不到确实的资料,这实在又是一个大问题。因此,我常觉得学问是搞不完的,究竟是印度的气功受中国的影响,还是中国的气功受印度的影响呢?实际上,印度的婆罗门教在秦始皇时就到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秦始皇抓到了几个很高很大的人,从印度来的,就把他们关在监狱里,结果他们自己又跑出来了,关不住。秦始皇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没有追究,结果就算了。因此传说当时印度的婆罗门教也有神通,当然也是由炼气而来。至于中国,早在秦始皇之前就有了气功的修炼。所以有人说印度的婆罗门教后来蜕变成密宗的气功,也是由中国的道家传过去的。
我们归结而言,气功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特产。甚至可以说东西方文化本来都是一个根源,经过一个冰河时期的变化以后,东西方人类受空间环境的影响又各有发展。这是另一个问题,这里暂不讨论。
自孟子提出养浩然之气以后,中国文化中关于养气这方面的工夫就多了。秦汉以后的道家就讲究服气,或称伏气。服气就是现在药物“内服”的服,代表吃的意思;伏气的伏代表的是息的境界。人修成功,气充满了,的确就可以不必吃饭,可以长寿成神仙,所以张良的“辟谷”并非完全假托之词。到后来伏气工夫形成具体的方法,后世道家就称这种方法为炼气或服气。
我们试看道家修心养十性十的一本重要文献,所谓千古丹经鼻祖的《参同契》,是汉朝魏伯十陽十所作。后世修炼神仙丹法之道的,多半是从这本书脱胎变化而来。而中国最初的理论科学,尤其是药物化学、炼金术等科技理论,也都和这本书有密切的关系。这本书的内容我们不在这里讨论,只是概要提出,这本书和中国神仙丹道的主旨都认为人的生命可以永恒存在。而养气的工夫,则是生命永恒存在的重点。它的重心是在修养十精十、气、神合而为一的先天元气。
我们中国的“气”字有许多写法:“气”,是指空气;“氣”,是人身进食以后,在体内所产生的生理之“气”;“炁”是“无”、“火”两字合成,表示没有后天的“气”或“氣”,而是先天的“元炁”。
演变到了后世,就产生了炼十精十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一套修道的体系。由我们现有的生命能,经修炼之后,再产生一个自己新的生命能。这在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一般由两十性十十十交十十十配而产生新的生命,是生命繁殖滋生的延续功能。而道家的理论认为,不必经过十陰十陽十两十性十的十十交十十十配,而将此生生不息的功能逆转,返冋自身,利用人人具有的身心修炼,可以再产生一个新的生命。这个新生命可以出神入化,不受时空的影响,可以与天地同根,与日月同寿,与万物一体,成为神仙,而长生不老了。
在人类文化中,中国文化的这种炼气思想是非常特殊的,可以说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人类各民族各国家的宗教文化,都是想要脱离现世的痛苦,而建立另外一个天堂或佛国,希望死后能往生到天堂或佛国去,这是属于十精十神的。但是中国道家的炼气不同,不需要去找另一个世界,不需另外建立什么天堂佛国,在现有的这个世界中就可以做到。
其他宗教虽然是讲生死两面,但讲到最后的结果却只注重死后的一面。只有中国文化看生的一面,谈生生不息,不只是站在死的这面看。同样的,炼气这一学说体系也是站在生的一面看人生。其他宗教看世界,好像是凄风苦雨,暮云人谷,大有站在坟场上看世界人生的味道。而中国文化则不然,看世界有如站在高山顶上面对初升朝十陽十,在一片光明中看世界,真是生生不息。
到魏晋期间,道教的《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出来了,于是“上药三品,神与气十精十”,由炼气成为炼十精十、炼气、炼神三样法宝。人可以掌握生命,永远年轻,青春常驻,永远活下去。因此影响到后世的修炼三部曲。也有人说,佛家的修戒、修定、修慧也是如此,我们不在这里比较,免得引起两家的争执。
那么,佛家受不受养气之说的影响呢?隋唐之间倡行的天台宗讲究止观,采取魏晋初期翻译的《达摩禅经》等之修法,主张坐禅调息最为重要。这里的息也就是气。智颉大师所著《摩诃止观》法门主张上座第一步就得炼气,只不过换一个名词——调息。但他们分的层次比较十精十细。我们抛开宗教不谈,就纯学术的观点而言,天台宗是吸收了佛教乃至密宗以及中国道家的长处加以融会后,把气分为三个层次。初期佛学传人中国,讲究修证工夫的经典便有《大安般守意经》等。所谓“安般”,便是梵语“安那般那”的简译,也就是出入息的意思。“守意”,等于孟子的“养心”,连起来说,也就是养心养气的一种修证方法。隋唐以前学佛的人证果的比较多,大部分都是走这个工夫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