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其书】
了解了佛教的产生和一精一神,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去了解重要的佛经了。在中国的佛学中,有一部经典非常重要,就是《六祖坛经》。这部经书让很多人找到了解决痛苦的方法,也让很多的误会和恩怨消逝,这是怎样一部奇书呢?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典籍,也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为《坛经》。前面我们已经说了禅宗的“五祖”,加上惠能法师,就是“六祖”。惠能是佛学的传播者,他有很多一精一辟的解释,让人能够体会到佛的含义,所以他的弟子法海就将这些言语集录成集。这部书在宋辽时期就成为佛学中的经书了。
在《坛经》中,记载了惠能法师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还有他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他说每一个人都能成佛,“菩提自一性一,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如何成佛呢?就要“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就是在任何环境下内心安宁;无相就是不为各种假象所迷惑;无住就是不要停留于经书上。惠能提出了“顿悟说”,认为人可以在一念之间成佛,但是这种顿悟不是灵光一闪,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参悟佛经,有了深厚的佛学思想后,才能有这种顿悟的机会。《坛经》中的思想,对禅宗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中国佛教中被尊称为“经”的著作,只有这一部。
【坛经妙语】
菩提自一性一,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佛的内在是一颗清净的心灵,只要心灵清净,就能悟到佛。
人虽有南北,佛一性一本无南北。
人有南北的差别,南方人和北方人不一样;但是佛没有南北的差别,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要想学得高深的佛法,就要重视基础,不要因为初学就感到迷惑无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坛经故事】
佛分南北
南北朝时,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有五百余人去听讲,其中大弟子神秀最有威望,被推为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想要在众多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就出了一个题目。
弘忍对徒弟们说:“大家比做诗吧,谁做得好谁就来当我的继承人。”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自己积极做诗,违背了佛家无为而作的意境,所以他就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诗: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诗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地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修行来提高自己的觉悟。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首诗的时候,都交口称赞,但是师傅弘忍没有做任何评价。
这首诗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惠能禅师听到了,惠能不识字,就请人带他去看墙上的诗,听完之后,慧能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埃”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请人写在神秀的诗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的诗很契合禅宗顿悟的理念,他看到世上本来就是空的,心也是空的,既然如此,任何事物从心中过,都不会留下痕迹,干吗还要“时时勤拂拭”呢?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能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之人。
弘忍看到新做的诗之后,非常高兴,就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走了。慧能理解了弘忍的意思,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给他讲解了《金刚经》,并传了衣钵给他。为了防止神秀不服,弘忍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就连夜远走南方,在福建莆田的少林寺创立了南宗。而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