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诗歌 > 古诗文赏析 >

梁启超《太平洋遇雨》原文赏析

<<回目录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赏析】

短短二十八字,却有气吞海陆,笔挟风雪之概。诗的风格宏阔豪雄。

诗里有三个动词及其所施事对象的三个名词 (动宾短语)极其醒目。先是“亘二洲”。“亘”,有贯串、连接意。“亘”所表现的实体形象诉诸视觉往往使人有长大而又连绵不断之感。不错,因为所连接的是亚、美两大洲,其宏阔可知。次是“淘天地”。“淘”义为冲洗,并含有冲洗对象至净尽之意。这里,冲洗的是什么呢?是天和地,高高的青天,茫茫的大地。而且这天和地似乎也要被冲洗得干干净净以至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雄劲可知。最后是“挟风雷”。“挟”,(两腋下)夹持。能夹持之物常小。孟子向梁惠王举例说: “挟太山以超北海”,所挟虽大,究竟可见,而这里所挟的却是无形的风雷,迅猛的风,暴怒的雷,其雄豪几到不可思议。

但是,片言只语的夸饰,人人能作,是否真的宏阔豪雄,还要看形象整体。太平洋上先是天地蔚蓝,晴空如洗,忽而大雨如倾,混茫一片。万缕千条有如乱箭,从大洋东到西,南到北,纵横射下。(纵横,既指地域,也指雨向)就是这绵亘不断的大雨,让天海迷蒙,把亚美两大陆连成浑然一体了。大洋上风掀浪激,雨助浪高,毫不留情地冲洗着天,冲洗着地,好像要把它们冲洗成一片片,卷流东去。人世本来如此,昔之沧海,今为桑田;兴亡荣辱,也会被时间冲刷而终至淡无。这激浪不正在冲洗着一切么?然而人物,有雄才大志、荡荡胸怀的人物,是无论如何也淘不尽的。(此处反苏轼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他挺立着,迅雷风烈,正被他夹持在腋下,向东飞驰,转眼便在千里之外了。宏阔背景,豪迈心情,结成一体,形象、气概是雄健非凡的。

梁启超此诗写于1889年从日本赴美途中。这时已是维新变法失败后的次年,流亡国外,仍然不减壮志,顾盼自豪,不是没有心志基础的。梁到日本后即与冯镜如等在横滨办《清议报》,先后发表了《戊戌政变记》部分章节,抨击慈禧、荣禄,用他自己的话说,即“明目张胆,以攻击政府,彼时最烈矣”。梁此时二十七岁,热血沸腾,大有此志不酬,誓不罢休之概。从《志未酬》也可看出这段时期他的思想是进步的。加上他所交往的大都是兴中会的革命志士,所接触的是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环境。这些都大大地丰富了梁启超的进取形象,诗中流露出一种英气豪情,是符合梁启超的性格逻辑的。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