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 诗歌 > 古诗文赏析 >

方孝孺《闲居》原文赏析

<<回目录

雨歇阶草净,鸟鸣丛竹中。偶无轮鞅过,遂与山林同。晞发庭际日,振衣松下风。自非捐世故,谁得此相从。

【赏析】

作者以文章、理学名世,为人正直不慕荣利。这首“闲居”便是他在为官前写景咏怀之作。一起便大有陶潜“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之意,描绘的是雨后幽居的情景,这时台阶下草色一新,由于天已放晴,鸟儿也在丛竹中飞鸣,一派和平宁静。

显然,这里不是山林,但胜似山林。不过有一个前提: “偶无轮鞅过,遂与山林同。”要没有车马来访,才是如此。换言之,平时还是有车马来打乱此中的宁静的。所以诗人感到雨后的闲居特别地宜人,从而祈愿这会儿千万别有好事者来访问求见。不说“车马”而说“轮鞅” (轮即车;鞅即马,本义为缰),因为这个词儿是靖节陶先生的发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归田园居》),诗人愿意读者发生对陶诗的联想。

接着诗人写了“晞发”、“振衣”等个人清洁卫生活动。这也特别适宜于安排在雨后晴初。环境是这么干净,使人心神一爽,想整洁一下面貌: 洗洗发,晒晒太阳; 抖抖衣服,吹吹风,真是舒心极了。“晞发庭际日,振衣松下风”两句直攀晋唐,使人不禁联想起“朝弹冠以晞发,夕振裳而濯足” (陆云《九愍》)、“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左思《咏史》)、“晞发北风凉,开轩卧闲敞”(孟浩然《夏夕南亭怀辛大》),直以先生为羲皇上人。同时,整洁外表不过是象喻,其义归于保持情志的高洁。“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屈原《涉江》),志节清高的人岂能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自非捐世故,谁得此相从。”结尾曲终奏雅,使人耳目一新。盖诗人说,不是我想要避世隐居,只是世人过不了我这种自甘淡泊的生活。和人们一向认为隐士是弃世者相反,诗人认为这是世俗不洁的缘故。换句话说,他还是欢迎人们到他的幽居来的,只是希望他们稍稍收拾像样一点。同时也就包含一层曲高和寡的慨叹在内。正是这个结尾,赋予全诗以新意使之终于成为道学家方先生的诗,而不是隐逸者陶先生的诗。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