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亦世界上无价之产物兮,汝岂不足以骄夸! 我愿为祥风兮,恣披拂扫荡而莫我遮。以激起汝自由之锦潮兮,以吹开汝文明之鲜花!
【赏析】
高旭是南社发起人之一,较多地接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的影响,在反对封建专制政体上表现得相当激烈。在文学思想上,他反对泥古不化,认为诗应该日新月盛,“推陈出新”,出现“汉唐后未有之局”(《答胡寄尘书》,载《南社》十四集)。他特别重视诗的政治作用,提倡辞语激烈的“叫嚣”式的鼓动诗。对于“诗界革命”的先导者黄遵宪的创作实践,他评价很高,誉为“三百年来未见此诗”(《黄友圃以 〈人境庐诗集〉见贻赋谢》)。高旭初期也是改良派,“诗界革命”的参加者。这首《爱祖国诗》作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就是他上述文学思想的一个具体实践。
全诗贯穿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当时的祖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压迫下,灾难深重,“两重奴隶苦复苦” (《海上大风潮起作歌》),但它毕竟是自己的祖国,他那燃烧着的赤子之心不但没有泯灭,反而促使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于是,他纵情歌唱: “汝亦世界上无价之产物”,有这样的无价之宝,是多么令人自豪啊! 作者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用“汝岂不足以骄夸!”这个反问句来加强语气,突出祖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雄姿。作者表示,自己愿意化为一股强劲的东风,“以激起汝自由之锦潮兮,以吹开汝文明之鲜花”!、“锦潮”、“鲜花”象征着祖国的未来,象征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世界。作者渴望着祖国早日变成一个自由、文明的国家。
诗中也表现了作者的战斗激情。祖国是无价之宝,是值得珍爱的。但是,在双重压迫之下,犹如死水一潭,犹如花朵凋谢,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 正是由于作者深深地爱着它,所以愿意冲锋陷阵,“扫荡”一切而莫之能御,即使牺牲也在所不辞,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豪气。当时的民主革命者大都抱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如宁调元《感怀四首》: “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高旭在《海上大风潮起作歌》中写道: “文明有例购以血,愿戴我头试汝刀。”“作人牛马不如死,漓淋血灌自由苗。”为了创造 “文明”、“自由” 的世界,甘愿奉献自己的鲜血。这种强烈的爱国之心是值得肯定的。
本诗所表现的爱国思想在当时颇有进步意义,但又有较大的局限性。作者为民族危机担忧,希望祖国富强,但理想的道路却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与当时许多革命者一样,这种愿望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而已,不可能真正使祖国走向富强之路,中国革命的实践就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这首诗采用传统的骚体形式,放纵自由,感情犹如火山爆发,汹涌澎湃,而又真切感人。用第二人称“你”直接与祖国对话,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缩短了“我”与祖国之间的距离,加强了感情的抒发。作者采用极为通俗的语言,便于唤起更多的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由于作者注重宣传性、鼓动性,因而艺术上显得较为粗糙,但它对于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